第四十五章 善恶道 出自选择(1 / 2)

茅山弃徒 萧莫愁 1313 字 2023-08-10

“何为神?”

十五年前,大雪夜,岳是非初见师父的晚上。曾瞪着眼睛,问眼前的男人一个惊天问题:“何为神?”

从小,岳是非就有能嗅到老人气的鼻子,也曾亲眼见过鬼邪之物。但唯独没有见过神,没有见过仙,也没有见过佛祖菩萨。

观堂之中,庙宇之上,明灯千盏,神灵俯瞰叩拜的人,从来不言。

若是这世间,冥冥之中,真有神灵监察世间。何以让这世上有那么多做恶之人?为何岳是非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要从小遭遇巨大的离别之苦?

苍茫人世,多少修桥补路行善积德者尸骨无存?又有多少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人风光无限?悠悠苍天,为何不降下现世的报应,让这善恶报应昭彰?

师父是这么回答的:“人之在世,善性之极,正直无私便是神。丑恶污秽,邪念之聚便是魔。人居其中,阴阳混杂冲气为和。若是澄澈心境,复归清静,便可成神。若是放纵私欲,为污垢所染,便会化魔。要是始终善恶并存,混杂之极,便仍是轮回众生。”

“天道之间,若无恶,则无美。无不善,便无有善。长短相形,有对比才有好恶之别。也因此,只要是在人间,便会有善恶。有善恶之行,便有其承负报应,因果不空。”

“但为何,不能现世有报?让世人警醒?从此罢恶行善?”师父说,他也不清楚,祖师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师父自己想了多年,倒是也给想出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相的答案。

一者,天道无亲,并不在乎人们行善还是作恶,也不在乎人们上天还是入地。之所以有人教人善恶报应,是祖师慈悲,不忍世人遭难,但是于天道而言,并无此念,也就不在乎人是否会被教化。

二者,若是人们能看到行善便立马有善果,作恶立马有恶报。行善就会变成功利的行为,而非发自本心。虽畏于严惩不敢作恶,但也会妄图钻天道的空子。

就好比做生意,搞贸易本身也算是公平的事。可是总有人善于钻营,总能在规则中寻出有利于自己的道路,原本世上没有贫贱富贵之别,却会随着时间推移开始出现贫富之别,且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太上道祖有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人并不知道行善能否有回报,也不知作恶是不是一定会有报应,全凭一心行事,是非曲直,全在人之选择,真到了该报应时,自有其验。这正是天道为了规避钻营与漏洞的无为之法。

天道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解释,岳是非倒也不是完全信。聪明如他,又怎么凭师父一言而改变看法?何况岳是非的师父,比之岳是非,要淳朴善良许多,反而没这孩子那么多心思。

只不过岳是非看上了师父给的吃的,若是不跟着师父去,吃完东西,他便无家可去,岂不是饿死街头?

师父倒也不至于看不出来这孩子的心思,倒也允诺了他,最后说:“若是你还是疑惑这世上何为神祇?便亲自去修行,去体悟,若有一天得明大道,或许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求真悟道,世人都以为道士是要降妖伏魔。实则道士,是为求天地至道而修行。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也不是儒生才奉行的道理。虽说这“闻的道”,三教各有不同,但是其行,倒也相似。

于玄门而言,求的便是无拘无束,混若天地大道的真逍遥。

不过这是对岳是非而言,他曾以为的神,是核定善恶,依天地之规而治理世间万物的存在。

gu903();世人眼中,特别是对某些得了好处的人,倒也不怎么希望有什么存在来主持善恶。他们眼中的神,是有通天彻地的大法力,足以改天换地,创造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