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2 / 2)

大唐天子 殷扬 2292 字 2023-10-07

gu903();在唐朝,名将很重视传承,但凡名将,都想找一个可以继承自己衣钵的传人。

最有名的当然要数李靖了。

唐太宗就曾要李靖给诸将讲授兵法,其中,侯君集最想学李靖兵法了,他向唐太宗告发李靖不传他核心兵法。唐太宗就把李靖召来问话,李靖回答说,我传的已经够他们用了,侯君集还要学,难道他想造反

后来,侯君集果然造反了。

当然,李靖兵法是有传人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定方,苏定方是李靖的得意高足,很得李靖兵法神髓。在李靖夜袭阴山时,他率领三百壮士打头阵,在离颉利可汗牙帐七里之地时,大雾突然散去,他没有任何犹豫,率领三百壮士杀入突厥大营,为李靖端掉颉利可汗老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定方最大的功劳,就是在曳河一战灭西突厥,而且,他当时只有一万多军队,而西突有兵十余万,却是一战而灭西突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后来,苏定方把李靖兵法传给裴行俭。裴行俭由是而大放异采,成为唐朝著名的战将,南征北战,最有名的是“黑山之战”,一战而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死伤数十万。

王孝杰是当世名将,在兵法上的造诣很深,若是能找到一个理想的传人,让他继承自己的兵法,象李靖兵法那般大放异采,那就是无上美事。

李隆基精明强干,是棵好苗子,王孝杰想趁行军的间隙传授李隆基兵法。

“说到兵法,我也算是熟读兵书了。而且,后世的兵法有更多的发展,我不太需要。不过,听听王孝杰讲授兵法,也是人生一件美事。”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谢大帅。”李隆基冲王孝杰谢道。

“甚么大帅要讲兵法我去听听。”

“大帅的兵法,等闲难得有机会听到,切不可错过了,我也要去。”

王孝杰还没有开讲,他要讲兵法的消息就飞一般传开了,众将得到消息,无不是一脸的火热,把军队交给副将率领,打马如飞赶来。

“你们”望着一个接一个飞奔而来的将领,王孝杰有些意外。

“大帅,您就让我们听听吧。”

“是呀,大帅,我们沾楚王的光,学学您的兵法,您就开恩,让我们学学。”

众将个个一脸亲切的笑容,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几乎是在讨好了。

王孝杰身为当世名将,戎马一生,战阵经验极为丰富,若是能听他讲解兵法,那是莫大的荣耀事儿,众将要不讨好都不成。

“大帅,就让他们听听吧。”李隆基深知众将的心情,为他们说话。

“好吧。”王孝杰点头同意了。

“谢大帅谢楚王”众将大喜,齐声道谢。

“楚王,你出身皇家,是陛下的亲孙子,这兵书战策,你是读过的吧”王孝杰脸一肃,冲李隆基问道。

身为皇孙,要是不学兵法,不读兵书,还真没脸说。

“读过一些兵书。”李隆基点头。

“兵书战策,你读过,我也就不在这事上多说了。”王孝杰话锋一转,道:“我就给你说说真正的战阵之道,这是我一生征战的经验。”

“好”一片叫好声响起,出自众将之口,人人欣喜难言。

王孝杰戎马一生,战阵经验是何等的丰富,能听到他说战阵经验,是何等的幸运。

“楚王,先考你一个问题,你说,这用兵的诀窍是甚”王孝杰眼睛睁大,瞄着李隆基,一脸的期盼。

“兵书战策那么多,讲的是如何如何用兵,说到底就一句话:阵而后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李隆基脱口而答。

第十七章谁传谁兵法

第十七章谁传谁兵法

“”李隆基话一落音,只见王孝杰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讶。

不仅王孝杰惊讶,这么多将领,谁个不如是呢

“你们这是”李隆基有些惊疑,试探着问道。

“好好好说得好说得太好了”然而,只见王孝杰右手一握拳,重重一挥,大声吼起来,声若雷霆,远远传了开去。

“好好好”众将也是齐声赞好。

众将打量着李隆基,神态大为不同了,个个一脸的佩服,适才他们对李隆基只有尊敬,没有佩服。

李隆基只有十三岁,又是初次上战场,众将对他虽然尊敬,却不会佩服他。

军中,只有强者才能让人佩服,不是强者,就没门。

“楚王,你这话说得太好了,把那么多兵书战策归总到一句话呀。”王孝杰捋着胡须赞叹不已,一脸的欣喜。

原本他对李隆基有些小瞧,如今,他不敢再小瞧了。

“你这不废话嘛。这是岳武穆的感言,那能差吗”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那么多的兵书战策,讲的都是如何如何用兵,归总到一句话,那就是“阵而后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具体的打法要因势而异。

“好”王孝杰眼睛瞪大,把李隆基仔仔细细的打量,怎么看怎么顺眼,大为欢喜道:“真没想到,楚王对兵法有如何高深的领悟,难得呀。”

“我好歹也在现代军校呆过的呀。”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既然楚王对兵法有如此高深的领悟,我也就不再讲这些了,以你之见,这一仗的紧要处是甚”王孝杰明达之人,见李隆基对兵法的理解不凡,不再在兵书战策上讲解了,而是找更难的题目来考校李隆基了。

与突厥这一战,很快就要开打了,如何打就成了问题,王孝杰这问题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众将拧着眉头,沉思起来。

“就两个字:消息”李隆基微一沉吟道。

“消息”众将大为讶异,一脸的惊疑。

“为何是消息”王孝杰也是惊讶不已。

“消息,本就很重要,对于大漠来说更加重要。”李隆基解释,道:“大漠之上,无遮无拦,皆是开阔地,突厥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善于骑射,来去如风,今日在这里,明日在那里,要是没有准确的消息,难以对突厥进行有力的打击”

消息,也就是情报,其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要是没有可靠的情报,无异于瞎子,仗没法打了。

对于大漠来说,情报就更加重要了。

因为大漠与别处不同,是无遮无拦,皆为开阔地,便于大军运动。

而且突厥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来去如风,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要是没有准确的情报,连突厥都找不到,更别谈打击了。

这点,已经在历朝历代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得到了验证。

比如说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一开始,汉朝取守势。直到汉武帝时,汉武帝改变了汉朝的军事战略,采取攻势。在他的努力下,汉朝大规模组建骑兵,大量的精锐骑兵在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天才的军事家统率下,纵横在大漠之上,打得匈奴一蹶不振,最终这个种族都消亡了,匈奴最后只存在于史书中。

是以,拥有准确的情报,是此战的关键所在。

“有理有理”众将齐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