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1 / 2)

大唐天子 殷扬 2314 字 2023-10-07

声赞叹,对李隆基的佩服之情更多几分。

“有理有理”王孝杰也是点头赞赏。

“屁的理”然而,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不是别人,正是武三思。

他也想听听王孝杰讲兵法,是以凑了上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几句话下来,就博得众将如此赞赏,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开始贬损李隆基了,道:“依我之见,调集大军,击突厥要害就是了。”

众将齐翻白眼,个个鼻孔望天,连反驳都不屑。

王孝杰摇摇头,没有说话。

“哎呀,原来是武大将军呀,你真是高明呀。那你说说看,突厥的要害在哪儿呀”李隆基斜着眼睛瞄了瞄武三思,扯起嗓子,阴阳怪气的道。

“那还用说,当然是默啜的牙帐了。”武三思头一昂,胸一挺,语气笃定的道:“你连这都不知道,还敢妄谈兵法。”

牙帐,就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相当于唐朝的皇宫。

“武大将军,你这话真是千古奇谈呀。”李隆基嘴角上翘,嘲笑道:“你知道么默啜的牙帐是移动的,默啜在哪儿,他的牙帐就在哪儿,你怎么打他的牙帐”

突厥的牙帐与唐朝的皇宫不同,唐朝的皇宫是固定的,没人能搬走。而突厥的牙帐却是移动的,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换一个地方。

谁都想到干掉默啜的牙帐,可就是没人能实现。

“呃。”武三思被李隆基抢白,哑口无言了。

“突厥倒是有一个要害,那就是黑沙城了,你能打下来么”李隆基裂嘴一声冷笑。

黑沙城是固定的,默啜的牙帐大多数在这里,真要能打下黑沙城的话,还真是击中了突厥的要害,只是打了十几年了,唐朝还是没有拿下黑沙城。

“可以设伏呀。”武三思脸色难看,想了想,又迸出一句话。

“噗哧。”众将再也忍不住了,齐齐失笑出声。

“呵呵。”王孝杰也笑了,不住摇头,打量武三思的目光如同在看痴呆儿童。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李隆基放声大笑,前仰后合,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

“笑甚”武三思自以为出了一个很高明的主意,却是引来众将的嘲笑声,他不明所以。

“设伏需要有利的地形,大漠是开阔地,很少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你拿甚来设伏”李隆基不住摇头,冷笑道:“小规模的设伏还有可能,伏击突厥数十上百人,上千人也有可能。可数十万大军的设伏,那很难很难。”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武三思的脸色铁青一片,很是难看。

“古往今来,在大漠上成功设伏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牧。”李隆基的声调有些高,嘲弄之意更浓了,道:“就是蒙恬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也那是以堂堂之阵打的卫青、霍去病之辈纵横在大漠上,你听过他们有以设伏取胜的战例么”

“没错”王孝杰他们又是大声附和。

在大漠上设伏,那几乎就是空谈。古往今来,在大漠上发生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真正靠设伏取胜的只有战国名将李牧在岱海设伏一战。那一战,李牧大破匈奴数十万。

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在大漠上设伏,他钻了匈奴人的空子,让匈奴人想不到,这才中计。

自此以后,在大漠上大规模设伏的事儿,就没有听说过。小规模设伏的事儿,倒是有不少,可对于这样的大战,小规模的设伏又能有多少作用

“哼。”武三思鼻子不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拍马背,策马而去。

他本想表演一番,显示一下自己的“将才”,却是被李隆基说得一文不值,他实在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

“楚王,要如何打探消息”王孝杰瞄了瞄武三思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不快,冲李隆基问道。

“大帅,我们可以从军中挑选一批头脑灵活,骑射娴熟的精锐,教会他们如何在大漠中生存,如可打探消息,再给他们飞鹰,就能很好的打探消息了。”李隆基开始解说。

李隆基出身特种兵,对于如何生存,如何机动灵活作战,那是一套一套的。

“有理有理”

“听楚王讲兵法,我如醉醇酒”

众人是听得如痴如醉,个个如醉醇酒似的。

“谁在传谁兵法”猛然间,有人把王孝杰一脸赞叹的样儿看在眼里,在心里如是想。

第十八章去最危险的地方

第十八章去最危险的地方

王孝杰原本想要传李隆基兵法,却是没有想到李隆基在兵法上的领悟相当不凡,尤其是在野外生存和打探消息这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令王孝杰耳目一新,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他听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间就请教起来了。

原本要传兵法的,竟然成了请教兵法,要众将不升起这种怪异的念头也不行。

唐朝的兵法非常了得,不过,李隆基毕竟是现代军人,学过现代兵法,他说出的话往往让人赞叹不已,要王孝杰不虚心请教也不成。

“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准确可靠的情报,让王孝杰了解一些现代特种作战的知识对这一战有着莫大的好处。”李隆基本着这样的想法,把自己知道的特种作战知识传授给王孝杰,令王孝杰受益非浅。

就这样,这一老一少打得火热,行军在一起,吃饭歇息在一起,就是睡觉,两人也要同处一室,一有空就讨论兵法。

“真没想到,楚王对兵法的领悟是如此高深,老夫妄图传楚王兵法,何其狂妄也”王孝感慨不已。

“王孝杰不愧是当世名将,在兵法上的领悟确有其独到之处,令我受益非浅。”李隆基对王孝杰也是赞不绝口。

可以这样说,这番切磋,两人都受益非浅。

更有一奇的是,每当王孝杰和李隆基讨论兵法时,身边必然围满了将领,这些将领个个竖起耳朵,认真聆听,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张说、陈玄礼、薛直、苏凡、李宽、裴孝恪、张小飞他们更是不可少,围着李隆基和王孝杰二人,认真请教,这令他们大有收获。

“真没想到,楚王在兵法上的造诣是如此高深”张说、陈玄礼他们感慨万端,同时,对李隆基更加钦佩了。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幽州。

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是唐朝在北方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这里贮存了大量的军用物资,每当唐军北上,都要在这里休整。

幽州城高垣厚,城池很大,占地数十里,人进人出,异常热闹。

“好繁华的城池,我好象又回到共和国的首都了。”李隆基进入幽州,把繁华异常的情形看在眼里,好一通感慨。

王孝杰的帅府设在府衙旁边,在北方的将领都赶了来。

王孝杰受命统领诸军作战,镇守北方的将领自然是要前来见他的,一是反映边关战情,二是听从他的号令。

gu903();“见过大帅。”一到幽州,王孝杰连气都没有喘一口,就雷厉风行的升帐了。众将一见他到来,忙向王孝杰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