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8(1 / 2)

这货不是马超 真狼魂 2325 字 2023-10-06

我从主座上站了起来,并且示意跪坐在席上的文职先生们不用起来,“你们部族若要归顺中华,本王会将你数万族人打散之后编入各郡各县,你家父亲再不是什么部落族长,也不得随意召唤原有族人聚集起来。当然,与此相对的,我会给你老爹封个侯爵,享有千户食邑和三百亩的良田,可保衣食无忧。”我看着他,“怎么样”

奥图鲁如木头一般半天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我问话时才恍然若醒。他挠了挠耳朵:“大王说话太快,我没听懂”

我转过身子,摇头吐了口气:“那谁石清是吧你用匈奴话转述给他,你若也没听清,那就拓跋来吧。”

“是,王上。”石清应了一声,而后和奥图鲁叽里咕噜地交流了起来。

“大王这要求他们恐怕无法答应。”石清的声音从我身后传了过来,“他们想要仿照南匈奴单于的旧例,孟子曰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其部落虽是异族胡虏,毕竟仰慕中华上国,不远千里来投,所愿者,不过想王上以子民待之,垂以仁慈。”

“哈哈哈”祢衡当先笑出声来,“孟子也说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你们既然来投我朝,那就要按照本朝的规矩。旧汉无能,方能容许南匈奴单于盘踞并北,当年董卓乱政,旧汉供养了数十年的南匈奴立刻成为纵横河北的寇匪。我王雄图大略深谋远虑,岂会供养一群白吃粮食的白眼之狼”

“仁慈”我缓缓转过身来,“草原上的狼群,何时也要和我讲仁慈既然不答应我的条件,那就请回草原去吧。送”

早已事先排练过的精兵们在他们身后齐声大喝,五千人的呼喝卷起了一道逼人的声浪,奥图鲁和他的几名护卫被唬得几乎跳了起来。

但我也看到了,那高高瘦瘦的石清却没有太多的慌张,他只是紧紧攥了攥双拳,眼中的亮光却一闪即隐。

倒是个勇士。我暗暗点了点头。

出席的这些官员都早已清楚了我的想法,因而没有人跳出来力劝我“以仁为本”,何况刚刚祢衡已经对“仁慈”一顿痛批,既是有人不赞同我的做法,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触犯我的霉头,只是王烈、曹操、韩馥等人在看向我的眼神中都隐隐有些担忧。

奥图鲁又飞快地和石清说了两句,我看到拓拔野的嘴角明显地翘了起来。

然后奥图鲁就带着他的侍卫们“噗通”一声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大王说什么那就是什么”奥图鲁垂头道。

石清则躬身作揖:“王上,其部族既然答允了王上的分化之政,便是王上治下的子民,愿王上垂以仁慈。”

我轻轻地点头,道:“这个自然。石壮士,本王看你处变不惊,沉稳有度,内有雄心,何不入我麾下创一番功名”

“草民为人向王上说项,却未得尺寸之功,正自羞愧难当,岂敢再为王上效力”他向我深深一揖,竟是飘然而去,对奥图鲁等人,竟是再没看一眼。

白发“咦”了一声,奇道:“此人命数之奇,贫道竟不能一测。”

我不禁看了他一眼。

“颇似主公及玥小主。”他压低了声音说道。

我心中暗暗一动。

难道又是一个

84胡汉毕竟非同族

“有些奇怪呵为何他们竟然这么痛快地答应了我们提出的苛刻要求”在奥图鲁退下之后,荀攸蹙眉道。

“公达祖居颍川,当然不知道北面的情形。”太原出身的王烈捋须道,“自汉和帝时,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由此渐盛,如今鲜卑人似乎隐隐有称霸塞外的趋势了。哦对了,拓跋将军应该比老夫更知道其中的情形。”

拓拔野微一点头:“彦方先生说的不错。野在少时,听闻鲜卑族中有一位头领叫做檀石槐的,其人颇有雄才,将原来分散在草原各地的鲜卑各部落基本统一,并且占领了我们匈奴祖先的大部分土地。但十几年前檀石槐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互相不服,导致统一没有几年的鲜卑又出现了分裂,到如今仍然分为十余个大部,其中有三个大部势力最强,其一位于并州北部,早些时候经常与我打交道;其二位于幽州代郡北部;其三位于辽东辽西,与乌桓杂居。不过”他想了想,又道,“这几年众部落并没有如同檀石槐一样有足够魄力的人物,所以现在仍是互相争夺牛羊与人口。而奥图鲁所在部落虽然也有六七万人口,但相对鲜卑来说,已经汉化颇深,比起骑马放牧,反而更习惯定居耕地,因而很难在马背上和鲜卑人抗衡。”

“确实,并州现在的祸患不在匈奴,而在鲜卑”前任并州刺史曹操深有感触地表示赞同。

荀攸颔首道:“原来如此,受教了。”

我也笑了笑,重新坐了下来:“难怪他们对我要让他们种地的政策并没有太大的抵触。”

“不过”戏君微微一顿,道,“听闻去年冬季塞北风雪极大,许多羌胡部落的牛羊都损失惨重。”

“哦”拓拔野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即使如此,那他们主动向王上臣服之事就很好理解了。”

我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武将一侧的最末端:“仲业、妙才,你们的部队组建得如何了”

文聘和夏侯渊同时起身向我行礼,文聘先答道:“末将的四千轻骑中,士兵、战马及相关装备均已配置齐全,现已操练半月有余。末将以为,再行训练三个月之后,便能上战场历练一番。”

这边夏侯渊则道:“末将收了曹大人三千骑兵后,又征募了千余青壮,现已训练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尚不能与王上麾下的精锐飞骑相提并论,但若是巡视州郡平定乱民,想必绰绰有余了。”

“给你们的时间虽然仓促,却也不能省了最基本的操练时间。”我叮嘱了一句,又问最新归附的大将,“麹将军,你那边又如何”

麹义躬身答道:“末将按照王上的指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河北并、冀二州募集了超过八千名青壮,前几日刚刚返回河南。”

荀攸当即提出了疑问:“若我记得没错,月前王上所言,似乎是六千人才对”

我微微抬起了下巴:当时让麹义组建一营步军,编制自然是六千。

“确是六千,”麹义解释道,“末将虽然征募了八千余人,但在经过末将操练选拔之后,合格者恐怕连五千人都剩不下”

“看来麴将军的训练相当严格。”我不以为意地一笑。

他缓了一缓,又道:“对于这支部队,属下想能否配置多类兵种”

我为之一怔:“不妨说一说”

“末将原有的神枪营,强于攻而弱于守,又只有三千人,实在不够施展。如今蒙王上信任,委托某带领六千精锐,某敢不尽心竭力。”他背了几句废话,而后才进入正题,“就以六千人来讲,属下打算以三千人为弓弩手,两千人为抛枪手,射程远近皆能覆盖,另有一千人为重盾手,大盾高达一丈,盾面覆以厚实牛皮,若有条件,可打造铜铁金盾,专门负责列阵防御,同时,手配备长矛,可从重盾缝隙之间向外攻击。如此则进可攻退可守,假以时日,当可成为王上手中的一支无人可当的利剑”

对于他精彩的构想,我听得十分仔细,但心潮澎湃之后,我并没有立刻拍板,而是谨慎地向众位心腹们询问:“诸位觉得麴将军的建军计划如何”

“弓弩、重盾还都好说,这抛枪是不是太浪费了”替我掌管财务的贾诩笑着说道,“毕竟一支抛枪的造价可是数百倍与箭矢,不如全部改为弓弩手”

“先生此言差矣,”麴义解释道,“抛枪虽然造价贵些,但大部分在战后都能收回,经清理后就可再用,未必就更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