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4(2 / 2)

秦皇纪 殷扬 2283 字 2023-10-05

gu903();就是大朝会这种时节,也不能闲下来。

这些官员更有一奇,那就是他们风尘仆仆,一瞧便知,他们赶了很长的路,还没有歇息好。在秦国做官,事务不能积压,若有积压,就要被治罪,是以,秦国的官员很累。

虽然累,却是塌实,让人心安理得,为何因为秦法森严,谁也不敢违反秦法,不用看上官的脸色,不用“请客送礼”,只需要把事儿做好就成。做好了事儿,积够了功,就可以升官,谁也挡不了你的升迁之路。

正是因为如此,山东的士子明知在秦国做官很累,跟做牛做马没差别,却是趋之若鹜,争相入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吏员十之六七来自山东。

冬日大朝会是必须参加的,因为这会接到秦昭王的训示,为来年定调。唯有知道秦昭王的训示,才能更好的做事。

不过,参加冬日大朝会,得把时间算好,不能过早的赶到咸阳,因为那会浪费时间。

象山东之地那般,赶到都城去享乐,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那会被治罪。是以,这些官员不得不把时间掐准。

“有如此勤奋之官员,秦能不一天下”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正如荀子所赞扬的那般,秦国与众不同,具有一天下的潜质,荀子才做出了秦国将统一中国的预言,果然被他说中了。

秦异人一路走来,有官员看见他,只是点点头,又接着做事去了,没有一个人上前攀谈。

秦异人是秦国的王孙,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在山东之地,肯定是围了一大群官员,人人忙着巴结。在秦国,秦异人只是得到点头示意,还真是有些让人想不到。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有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

“蔡泽”秦异人定睛一瞧,不是别人,正是早就入秦的蔡泽。

第三十二章冬日大朝会中

自从抡材大典后,蔡泽入秦,秦异人与他已经有半年多未见面了。当再次见到蔡泽时,秦异人大是讶异,因为蔡泽大变样了。

蔡泽不是变胖了,而是变瘦了。人虽瘦了,却是精神抖擞,如同一只斗鸡般,就差引颈打鸣了。

“蔡泽,你怎生变这模样了”秦异人一双眼睛在蔡泽身上瞄着。

“公子,你莫要瞧我瘦就以为我不行了,你瞧见没我更结实了,有着用不完的精气神呢。”蔡泽晃了晃自己的胳膊,颇有点儿得瑟。

略一停顿,蔡泽接着道:“入秦的山东士子都会和我一样。入秦之初,因为太过忙碌,会瘦下去。过上一段时间就好了,又会长回去。”

他这话是入秦山东士子的写照。凡入秦的山东士子,在入秦之初因为无法适应秦国繁重的政务而会消瘦。等到他们适应了,就会重新长回去。

“看来,你有点儿象我们秦人了。”秦异人笑笑道:“只是,你不见他们,都在忙着处理政务,而你却是跑来与我寒暄,你不怕他们笑话你”

“哈哈”蔡泽笑得很是爽快,道:“公子,你可是误会我了。我来见公子,不是为了寒暄,更不是与公子套近乎,这在秦国是没有的事儿。我有一件大事,想向公子请教请教。”

在秦国不存在套近乎这种说法,有事说事,没事就闪开。

“哦,何事”秦异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公子,我这事若是在中牟之战前的话,不会如此为难,而在中牟之战后,我就感到很为难了。”蔡泽浓眉一掀,道:“入秦之后,我供职于大田令麾下,主要是执掌一些经济事务。我这半载来,把关中之地都跑遍了,对秦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关中虽富,却有两害。”

关中之地就是以现在西安为中心的陕南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是秦国的根本之地,秦国之所以雄视天下,主要就是关中之力。

关中之富,甲于天下,让山东之地艳慕无已,一提起秦国的富裕,人们就会想到关中之地。蔡泽竟然说关中有两害,这让秦异人大是诧异,忙问道:“哪两害”

“第一害,关中之地缺少灌溉用的水渠。”蔡泽眉头拧着,道:“关中八水,本不乏不源,然而,关中一遇旱灾,就是千里无水,颗粒无收,实是让人心痛也。我一直在琢磨,若是能在关中修一条水渠,把关中八水利用起来,定可旱涝保收。”

关中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关中八水很有名,是农业用水源。然而,在修建“郑国渠”以前,关中之地旱灾洪灾不断,这让秦国极为头疼。

直到著名的水工郑国入秦,为秦国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这一问题方才解决。

郑国渠不是一条简单意义上的水渠,那是一个经过科学论证集灌溉、排水为一体的水利体系。旱时,可以从关中八水中调水灌溉稻田;洪涝之时,可以发挥排水作用,把洪水排走,使得关中之地旱涝保收。

“呀。”蔡泽能想到此点,这还是真让秦异人好不吃惊,睁大眼睛把蔡泽好一通打量,点头赞许:“不愧是计然名士”

计然学,就是朴素的经济学,专门研究生财货之道,水利灌溉也是其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二害,便是咸阳以东,有一片近三百里的硝碱滩。”蔡泽的眉头拧得更紧了,道:“硝碱滩,地不长物,而这里的土地原本肥美。若是能治理好的话,定可让秦国更加富足。”

在当时,关中之地有两大害,一是洪灾旱灾,二是硝碱滩。硝碱滩,就是盐碱地,不能种庄稼。而关中的土地又肥美,是秦国的根本所在,秦国为了这块硝碱滩很是伤脑筋,想要治理,却一直没成行。

“要治这两害的话,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中牟之战后,秦国东进的良机成熟了,正是大举东进的良机,你是怕担误了秦国东进,是吧”秦异人笑道。

“公子英明。我正是如此忧虑。”蔡泽重重点头,道:“我委决不下,这才请公子帮我拿个主意。”

“先生入秦,一心为秦利秦,请受我一拜。”秦异人冲蔡泽一躬身,深深一揖。

“公子言重了,蔡泽不敢当。”蔡泽很是感动,忙还礼。

秦异人脸色一肃,道:“先生的顾虑极是有道理。中牟之战后,大秦就要大举东进,无法拨出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治这两害。不过,这两害干系着大秦的根本,不做也得做。即使大秦眼下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治这两害,却可以把一些事务准备起来。比如说测绘,谋划方略这些事务,可以先期做起来。”

中牟之战后,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摆在秦国面前,若秦国不趁此机会东进的话,那就是错失良机了。秦国一旦要大举东进的话,就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治这两害了。

想想看,郑国当年身负“疲秦计”而入秦,就是要把秦国的国力消耗在修渠一事上。

虽然这一计策很狗血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