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1 / 2)

鼎宋 草上匪 2250 字 2023-10-03

这让王冲既失望又欣慰,失望的是,有头领们的全力支持,别想砍人脑袋了。欣慰的是,既然如此配合。训练成果也应该会如预期。至于头领们为何是这态度,朝廷教他们怎么打仗,如此大好事,怎会不积极。

抽了一顿鞭子后,继续分左右,结果没改善多少,鞭子声又响起,王冲抚额,心说这的确是道门槛。喊话的吴近是汴梁腔,这些蕃兵虽然已是各藩里能听懂汉话的聪明人,可听得耳熟的却是川音。宋时的川音跟九百年后的四川话不是一回事,汴梁官话可不像普通话那样,跟川音只有音调差别。

好在这个问题昨日在宣诵军法时,头领们就已有反应,王冲再让每都配备的僰兵教头用川音重复吴近的号令,接下来的情况就好了一些,至少排除了语言障碍,只剩下分不清左右的理解障碍。

上午是基的行军跑步训练,下午则有两堂课,第一堂课是战阵训练。

战阵以队为基单位,疏阵为每队五排,由每队旗头领四个刀牌手在前,四个长枪手在后,再是四个弓手,第四排是队长,第五排是押队。长枪手与刀牌手仅相距一步,之后每排相距两步。

密阵则为三排,枪手刀牌手合排,队长入弓手排,排距一步,押队代队长。旗则将三个队或横或纵或折展开,两旗分列左右,并为一都。这是杂队的列阵,纯队只有细节变化。

正常的练兵步骤当然不是这样,不管古今,练兵开始时都只是基队列,接着才是战阵,之后是进退号令,最后才是战阵变化。

不过王冲没那么多时间,他也不是要真要把这些人练成一支强军,而是以填鸭方式灌输给这些人一个印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落后,加深对华夷之差的认识。

下午时,蕃兵们照着地上的石灰线,由教头押着列阵,瞧着他们脸上的兴奋之sè,尤其是播州遵义两杨,蛮州宋锡定义及南宁州龙延昊这几个任了都头的头领,正为他们在接受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军事教育而自豪,王冲神sè淡然,心中却溜过一丝赫然。

这哪里是皇宋战阵分明是他由鸳鸯阵改良来的步阵,借这帮蕃兵作试验而已。

不过这赫然也只是惊鸿一现,接着是感慨,虽然有不少想当然的因素,可这战阵是他结合古今经验,以及西南实情所得,已算是跨时代之作。

宋时步阵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投shè火力,大宋禁军里,一个百人都里就编有八十弓弩手。可投shè兵器需要国力支持,弓弩且不说,只箭矢的消耗就不是小数目,一枝羽箭三十到六十不等,弩矢略少,也要四五十。千人作战,每人十箭,这就是四五百贯。这对小家小业的西南藩夷来说,根消耗不起。另一方面,西南多山,地形崎岖,宋军惯用的大规模弓弩战阵在这里并不适用。

因此在王冲所定的杂队编制里,降低了弓弩手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这其实也接近西南藩夷现有的比例。另设的弓弩纯队作为火力补充,将弓弩手集中使用在战场关键处。

而杂队的战阵编制则借鉴了戚继光的鸳鸯阵,由牌手、长兵和支援兵三层构成小阵,分左右两翼调度。这对士兵作战和军官指挥要求不高,同时方便在狭小战场应对各种情况。

牌手,也即刀盾兵,在宋军编制里是边缘角色,但在南方却很重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南方cháo湿,铁甲不易保养,而且西南也少铁,铁甲很昂贵,极少大规模装备,兵丁防护程度低,以持藤牌木牌或者皮牌的短兵充当前沿防御也是不得已。另一方面,南方地形复杂,强调侧翼防御的密集长兵大阵在这里可施展不开,刀盾组合还能发挥相当战力,这也是西南诸夷将其作为主力兵种的关键原因。

原西南藩夷作战根谈不上什么战阵,即便王冲所创的战阵有缺陷,可靠着战阵训练,能将军队的组织水平提升上去,战力就能增强一大截。

所以,王冲那点赫然,很快就被自信压了下去。只要有实战机会,还能对这战阵作进一步的改良。而这个机会,他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力预推历史磨

战阵训练是下午的第一课,一个时辰下来,也就是照着石灰划下的线站定,记住自己位置而已。上午是行军队列训练,下午也是站位,却已把这些藩夷汉子累得够呛,没花什么力气,脑子却烧得厉害,还有几十号人挨了鞭子。不是头领们强力弹压,还有一队着甲兵丁虎视眈眈盯着,随时准备行军法,这几百汉子早就闹了起来。

到了第二课,气氛终于活络起来,这个科目是汉子们最乐意学的,弓术、弩术、枪术和刀牌术,教的是个人战技。

吴近教弓术,王世义教枪术,刀牌术是种友直遣来的一个亲卫教授,罗蚕娘教的弩术最受欢迎。秀sè可餐是一个原因,跟枪弓刀牌比起来,她所教的弩术更新鲜,藩夷头领们也有眼光,清楚这套弩术的威力。

头一日也不可能教多少,不过是看看各人的基础,再解说下概要,定下训练基础。黄昏时散队,众人还意犹未尽,用过餐后,不少人又来了校场继续比划。

藩夷头领们却没行动ziyou,集中在大帐里,听王冲讲课。

王冲讲什么呢

讲三本书,山海经、华阳国志和史记。

山海经自战国时成书,汉时补著,宋时流传的是晋时郭璞山海经传,讲天地玄黄,山海河湖,禽兽人俗,物产奇闻。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十数盏油灯将大帐映得通亮,十九个头领加十九个亲兵,一共三十八个学生驾着马扎端坐,本以为会是私塾进学那般枯燥,却没想王冲讲起了故事。听到类似鲲鹏这样的典故,不由得心驰神往,慨叹世界之大。自身之渺。

王冲没有就着一本书说到底,讲了几则出自山海经的典故后,又开讲华阳国志。这本书由东晋常璩所著,讲述古梁州地域内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尚书禹贡曰:“华阳黑水为梁州”。意为梁州是东起华山之阳,西至黑水之滨,包括后世的四川、云贵、甘肃、陕西乃至湖北一带。

华阳国志除了记述上述地区的地理人俗外,还写了东晋之前的历史变迁,王冲重点讲了夔州路和黔地的内容,头领们越听越入迷,谁不想搞清楚自己故乡的历史沿革

他们族类并非所居之地的原主。对几百年乃至千年之前的历史变迁知之甚少,这还是第一这么系统地认识自己脚下土地的风云变幻。巴人,夔人,越人。一拨拨变迁,没哪一族能屹立千年。

华阳国志浅浅说过,休息片刻后,王冲开讲史记。今天他只讲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这上古五帝。即是天下诸姓的先祖,黄帝是中土汉人之祖,而颛顼、帝喾分别是黄帝之孙和曾孙,还是九黎三苗之祖”,当王冲说到这时,众人若有所思。田忠嗣身边的亲卫,一个满面文气的青年恍然一笑,似乎明白了王冲的用意。

gu903();接着王冲丢开了史记,随口提到另外三本书,三五历纪、太平御览和尚书大义。前者是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著,后者则是本朝太宗年间所编的国典,尚书大传则是汉时伏生所著。拜王冲旧为神童时的过目不忘之能所赐,这些书都大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