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他们在这一道策论上的争论,已经触及了当今学术和朝政的根本分歧,这分歧在三人之间怕是更为严重。
若是三位山长都吵起来,非要坚持自己的理念才是治学之路,这书院就别想开了。
“都别吵了”
王冲有了盘算,拍桌大喊,众人终于安静了。
“早前我就说过,学问未成时,妄论天下,便是空谈此时你们在争什么争的是该怎么治国这是你们能谈的”
“我来的路上,听到快活林一群喝得半醉的汉子正在吵架,他们在吵什么要怎么灭夏该浅攻还是深攻,速攻还是缓攻,五路还是八路,好笑吧知道我听着你们吵是什么感觉吗也是一般好笑不,更是悲哀那帮汉子不过是尽酒兴而已,你们呢你们是士子,是学问人,认真地吵,却如他们闲谈一般,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
王冲将众人的学识一通猛踩,可不管是范小石还是宇文柏,都面露愧色,无人反驳。
这番踩是有渊源的,冬天时安济坊和漏泽园所见,已让众人感触颇深。之后的文案以及顾丰之死,更让众人痛感自己历世浅薄。王冲拿的就是他们的痛脚,怎么还敢反驳。
“你们都没搞明白这道策题要谈什么不是让你们谈一国之策,谈百年之计,而是谈当今时务眼下蜀中有什么大事一是晏州蛮乱,一是羌蕃闹成都”
王冲干脆歪曲起三位山长的出题用意,你们想查根底别查了,查到最后,你们自己也要露了根底,还是谈点实际问题的好。
听到王冲这话,众人恍然,原来是这样啊唐玮更是目露光彩,这更合他心意,如此他就能有的放矢了。
“山长希望能从你们的策文里看到有价值的建议,晏州蛮乱,平定不是问题,平定之后要怎么办茂州威州羌蕃,要怎么具体处置,既能安定成都,又能安定两州这些问题才是策文该谈的。”
“既是时务,要谈就得谈到实处,你们的策文里,最好有根有据。便如知行,无知便行是愚,将知作行是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足了资料,再来立论,这一策才有真东西。当年王韶上平戎策,是客游陕西多年,尽访边事才写出来的,如今你们写平夷策,不能亲去边地,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作”
既然要谈实际,就谈出点东西,让三位山长眼前一亮,便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本着这个念头,王冲拿王韶为例,要求众人先作调查。
众人顿时又喜又愁,喜的是原来自己要作这么大一篇文章,愁的是这道策题只是月考题目,现在要搞调研,那怎么赶得及
“我会让山长将此题推至下月,一月还不够嗯,这样罢,你们完全可以多人作一论嘛。”
王冲随口就将这道题目变成了项目组运作,众人本还讶异,可再一想,同论之人聚起来,不仅资料可以共享,成文也可以分工协作,便利太多,也就欣然接受,自去凑组不提。
呼可算压下了一难,办书院还真不是件轻松事,读书人真难伺候。
王冲发着不知所谓的感慨,负手出门,宇文柏和范小石一左一右拦住了他。
“就不知守正有何论”
“守正与我们一组,指点我们吧”
原来两人是来拉他入伙,王冲哪能干呢,他还忙着呢。
“你们自作,我还有更大的题目等着,正要去调查呢。”
两人同声问什么题目,王冲一边走一边挥手道:“我的生意作得怎么样了,这难道不是更大的题目”
宇文柏与范小石愕然对视,再同时翻白眼,这个王守正,说他胸无大志吧,他却一心要建书院,带众人进学求索。说他志向高远吧,他却满脑子生意经,一脸见钱眼开之色,说他什么好呢
s:
第八十六章未成功业先入魔
王冲当然不是见钱眼开,这三个月来,他那排得满满的日程里,打理生意只占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分别是习武、读书和管理书院事务。
坚持习武的明面理由是强身健体,说不出口的原因则是备战备荒。此时就遇上了羌蕃作乱,解决这场乱事,不仅靠脑子,还考验了他的“动手能力”。再过十来年,大战将起,那时难说不会陷入更险恶的处境,不指望能自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却不能悲催到连一两个小兵贼匪都干不过。
因此王冲不仅如往常一样,坚持日日跑步,开弓练剑,还与王世义一同请教八难。八难就教些军中格击之术,但就是这些东西,才是最实用最有价值的。
此外,某个不知尊卑的婢女日日叫嚣“与我再来打一场”,也成了王冲习武的又一股动力。当日在小树林里被揍得满头是包,身为男人,自也想着堂堂正正报复回去。
习武只是早晚趁空而为,不像弟弟王澄那般痴迷。一般而言,上午和夜晚就是王冲读书的时间。有王彦中、宋钧和谢潜这三位饱儒手把手指导,加上就存在脑子里的儒家经典,王冲在儒学经义上的造诣突飞猛进。此时他再回到上一世,所谓的“国学大师”也只有掩面而遁的份。
除了大面上的儒学经义,王冲在易学专精上也迈出了坚实一步,已粗通了王安石易学,正转习程颐易学。他当然不打算投入洛学怀抱,但本着满满的恶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需要对洛学有深入了解。程颐易学后,王冲还打算学通苏氏易传。日后再有机会找邵伯温学学数易之学,如此在易学上,他就能登堂入室了。
下午就是王冲打理生意和照顾书院的时间,书院事务比较杂,包括书院的建筑工程,教学管理章程拟定和治事堂教材撰写等等,他这个学长,就相当于教务主任。
具体的教学管理倒不必参与,现在书院就蒙学正式开学。不仅收容了之前王彦中私塾的学童,又广招海棠渡附近的十二岁以下学童。蒙学还是由王彦中主持,但教书的夫子却是海棠社所有成员轮值,目前有六七十个学童。
治事堂还未正式开学,经义堂则沿袭之前华阳县学那一套作法,王彦中等三位山长只是授课,具体的管理由宇文、鲜于、唐玮等斋长负责。日后书院再有壮大,还会延请其他人来作授课夫子。
gu903();经义堂的学生就是华阳县学那一班学生,除了何广治等少数因各种原因脱队之人。其他人都入了海棠社,转入书院就学,目前总计有四十来人。靠着王冲在华阳县学立起来的规矩,大家有板有眼地每日晨练。习礼,读书,讨论。再忙其他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