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3(2 / 2)

草清 草上匪 2217 字 2023-10-01

gu903();从那之后,茹喜,再不是替雍正,替李肆,替天下间任何一人卖命的茹喜,她就只为自己。

压住沸腾的心绪,茹喜抱得弘历更紧了:“皇上,这天底下,再没有谁能比我更恨那李肆,你若真心当他是叔皇帝,我还不信皇上你呢”

弘历打了个哆嗦,佯装去书案看奏折,终于挣脱了茹喜的束缚。

“那么,朕我们该怎么做”

你跟叔皇帝是爱是恨,关我什么事别拉我出来挡枪。万一宫中传出消息,说我跟你怎么怎么了,惹得叔皇帝恼怒,我这个侄皇帝可没得好日子过了。

弘历下意识就是这想法,之前叔皇帝那拍在肩头的巴掌,感觉不仅没有消去,反而一日比一日沉重。

自小他就聪颖好学,对天人之事也很感兴趣,天人三论、权制论,叔皇帝的论著他都看过,越看越惊心,越想越钦佩。如果不是满人,不是大清皇帝,他都有心投奔大英,为叔皇帝征战天下作马前驱。

现在他的职责,就是守好这大清天下,老老实实听叔皇帝的话,当一个太平天子,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这都建立在英清和平协定真能管用的基础上,而以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屁股论,国之生死,自不会寄望于什么协定。

茹喜眯着眼睛,媚媚一笑:“皇上不是有了定计么”

“你那叔皇帝为平江南,正举岭南之力,搞南北相融。变法、移民,都是大耗金钱之事。看报上说,今年大英国库要亏空五百万两,明年估计要到一千万两。要在五年后,江南才能转亏为盈。为此他一国正裁汰大军,同时卸责卸权于地方,求的就是抹平亏空。”

“是啊,今年大英国库就是六七千万两的盘子,可家大业大,哪里都得用钱,这一点皇上你自己也深有体会。”

“没错,贾屠夫到了四川,可他不是为取西安来的,我看你叔皇帝是用他来镇服陕甘那些回民。西安城高壁厚,人心就算不在我大清,也不在他大英,还有傅尔丹和岳钟琪的十来万大军,没那么好打。再看安西都督府的设置,就知道你叔皇帝是奔西域去的,至少三五年内,不会对西安动手。”

“你那叔皇帝的心思很清楚,从来都是如此,先绝外患,安内政,再来啃食我们大清。毕竟我大清已是刀俎上的鱼肉,任其宰割。即便你叔皇帝出尔反尔,不让你当太平天子,我们至少也还有七年时间。”

茹喜侃侃而谈,将大清眼下的处境分析得一清二楚。

“所以,不要像你三哥那样急,学着你那叔皇帝,先调理好大清的大义。

弘历思忖片刻,沉沉点头。

五月春光灿烂,养心殿主殿,宗室重臣的脸上也绽着明媚的笑颜。英华一国的国政脉络渐渐清晰,英清和平协定已落到实处,让大清国这些忐忑了大半年的中流砥柱终于安了心。

“昭雪睿亲王、豫亲王”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吴襄的嗓音正回荡在大殿里,这话更将众人的心气推到了新的高点。

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得华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多尔衮这位摄政王,大清就得不了中原。死后顺治曾尊称为“义皇帝”,甚至还给了“成宗”这个庙号,不皇而皇。可惜康熙即位后,苏克萨哈等重臣出面诋毁,多尔衮不仅失了尊荣,丢了铁帽子王位,还被逐出宗室。

时隔数十年,当年多尔衮与皇室之恩怨已经淡去,留在满人心中的,是一位功盖千秋的大英雄。而豫亲王多铎则是多尔衮的铁杆臂助,虽未涉政事,却为大清四方征战,战李闯,收江南,北征喀尔喀蒙古反乱诸部,战功最显。当年贬黜多尔衮,多铎也受了牵连,丢掉了铁帽子王。

为这两位满人大英雄平反,意义不言而喻,那就是重塑满人精魂,以示满人同心。

第二卷第七百六十二章大义和生意

泡书吧更新时间:201291223:44:18本章字数:5300

“八位铁帽子王,配享太庙”

吴襄更进一步,将其他六位铁帽子王也全提了出来,殿上轰然附和,一股热浪喷薄而起。

“好、好吴爱卿议得好,深合朕心,朕以为”

弘历在龙椅上按部就班,吴襄所言,是他跟茹喜早已议定,跟恂亲王允也通过气的结论。

“怡亲王也是皇考所立,不该跟其他铁帽子王有差,一并配享太庙为好。”

话音刚落,一人扑跪在地上,脑袋叩得咚咚作响,是现任怡亲王弘晓,“奴才怎能受得这样的大恩皇上此时若是赐死奴才,奴才也欢喜得紧”

不知是太过高兴还是太过惶恐,弘晓都有些胡言乱语了。

“我大清乃满汉一体,满人不齐心,汉人又怎能齐心呢”

殿上还有张廷玉、蒋廷锡等汉臣,弘历的话说得份外委婉,汉臣都默然以对,看向吴襄的目光复杂异常。

这是个汉人呢,抬了满旗的汉人,由他出头来推着大清重立满主汉奴的大义,不知道是警告汉人,还是讥讽汉人,总之这味道很是怪异

不管汉臣怎么想,宗室和满臣已齐齐下跪,逼得汉臣也不得不下跪,一起高呼吾皇圣明。

弘历接着拿出一本书,一本已散于大清乡野,读书人都人手一本的书,大义觉迷录。

“皇考以满汉一家为志,希翼我大清能护得华夏道统,守人世伦常。可这世上小人横行,奸贼恣意,竟曲皇考本意,以满汉一家之论,污蔑满人主天下,以族论政,迫压汉人徒令人心大乱。”

“朕不忍皇考善心被如此污蔑涂抹,朕意已定,收缴大义觉迷录,以及所有与曾静案相关的书卷但有私藏,交有司重责,绝不轻怠”

跟早前雍正,随后光绪上位不同,弘历是靠着三方强援得位的,因此他对龙椅没有太大的危机感,从来都雍容温和。之前半年更是沉浸于宫闱不怎么理政,让一殿臣子都没太觉出这位年轻皇帝的帝王气概。

而眼下这一沉声宣谕,终于让众人有了感觉,龙椅上坐着的好像不再是傀儡,至少不完全是了。

“吾皇圣明”

跟刚才为多尔衮多铎平反时的反应不同,此时却是张廷玉等汉臣真心实意地叩拜高呼,这一天他们已等得太久了。

不管大清的大义是什么,大义都该是皇帝是朝堂定论之事,这不是乡野小民能掺和的。从古至今,没有谁像雍正那样认真地跟天下臣民争论大义,由此将宫廷和朝堂运作清清楚楚展示给天下。

就因为雍正搞什么“大义觉迷”,让一国人心崩离,大清今日沦为南蛮侄国,雍正即便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推波助澜之人。

“请诛曾静,以谢天下”

张廷玉更高声呼道,他可没忘雍正背后,还有一个罪魁祸首。

当年曾静案起后,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但凡心怀圣贤,坚守理学之人,都坚持曾静当死。可雍正为推行他满汉一家的大义,硬生生留下曾静的徒弟张熙的命,还代两人向朝野讨命,说他们不过是被南蛮蛊惑在他的教导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