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5(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317 字 2023-09-30

且关税亦即总缴银元,无论中外商民,必均享其便利,如此,便可一改“两重元轻”之局,而政府方面,免去收进折合银两、放回再合银元之两重亏耗,又甚有益,实为利国利民之举”

此时孔繁普的话题已经不再局限于辅币统一,而是着眼于全国的货币统一。

“对于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而言,统一货币,特别是铸币权,这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同时也是政治上的需要,现在中国铸币权必须要进行整理,当前,我国财政部表面上一直以天津造币厂为总厂,南京、武昌、成都、广州、云南、奉天、长沙、重庆、杭州、安庆、上海各造币厂为分厂,各分厂尽管名曰分厂,实际上都处于独立地位,中央收回铸币权,无论是出于政治上,甚至军事上,都势在必行”

孔繁普在最后换来的却是李子诚一阵哈笑,借着笑声打断孔繁普的话,他知道再说下去,如果今天的谈话传出,恐怕会引起地方的警惕,而现在对于他而言,他所想的却是“温水煮青蛙”,慢慢的、一点点的上紧套索,而不是一步到位,一步到位看似解决问题,但实际却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增加了很多问题,甚至问题比之前还严重,影响更大。

“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的来,先推行辅币,嗯,孔专员,这件事,你的调查很详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陈总长,财政部准备一下,拟定一个章程,再与各省勾通一下,还有辅币的设计,这个问题,如果天津的造币厂解决不了,可以让公司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他们的冶金技术是非常不错的”

何止不错,根本就是发行过“假币”,李子诚的脸上带着笑,也许过去的“假币”技术可以应用一下。

“嗯,国币单位这些也要考虑到,即便要统一辅币,就要考虑整个货币体系,咱们先一步步的统一嘛,孔专员,别急,我今天二十五,你也不过三十,我们有的是时间”

在孔繁普应声时,李子诚看一眼他的报告中那张山东省铜元局的照片,坚实的厂房和宽敞的厂区到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嗯,至于收购铜元局,财政部可以考虑一下,利用铜元局的现有设备、厂房、工人,在各省办示范工厂,这些都现成的,或许还需要添加一些设备,财政部恐怕需要额外再投资一笔钱,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极为划算的一件事,可以同当地的士绅名流合办,也可以由财政部投资,由工商部去办,待各省的示范工厂获利之后,自然可以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当地资本投资实业,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在短期内于各省建立新式工厂,还可带动当地实业工厂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央、地方的财政收入,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而孔繁普听到总理的这个决定,先是一愣,随之却是在心下佩服不已,现在他总算是见到总理生财的手段了,原本在他看来,收购铜元局甚至可能会是一个亏本生意,那曾想到眼前的这位小总理不过是几分钟的功夫,却可以把一个看似可能“亏本”的事情,变成一件有利可图之事。现在办什么最挣钱恐怕就是办工厂最挣钱,

“总理,如果将铜元局改成工厂的话,恐怕还需要公司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毕竟铜元局的机器大都是专用机器,如果易改为工厂的话,恐怕各省早已改为工厂了”

陈在一旁提醒着。

“这个没问题,公司可以以技术、设备入股”

生意是不可以亏本的,对于任何一个商人来说,这是最起码的从商之道。就在这时,张一麟走了进来,而后将一份文件送到总理的面前,接过文件不过一看,李子诚的脸色瞬间便为之一变。未完待续

第33章外交突破新历史血铸责任不敢弃求月票

“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一场战争,能够像这场战争一般残酷,在泥泞的战场上,人类第一次验证了他们的躯体是如此的脆弱,在过去的百年间,人类享受着科技文明带来的变革,而在战场上,人类同样遭受着史无前例的屠杀。

工业革命将战争变成了血与钢铁间的对搏,似乎战争的方式已经锐变为依靠“生命的流逝是否能冲抵钢铁的产量”,以由此决定战争的胜负,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在这场战争中之中,谁的血最先流干,谁就需承受战争的失败”

百年西洋世界

战争从来都是的残酷的,但是对于1915年的欧洲人来说,他们却第一次体会到现代战争的残酷,当战争在一年前爆发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圣诞节时战争就会结束”,可是最终,战争持续了下来,现在即便是最乐观的也不相信在今天圣诞节到来的时候,战争会有结束的可能。

在过去的一年间,作为主要参战国和主要战场的法兰西,尽管获得了英国的全力支持,可是对于人口资源有限的英国来说,困扰英国的并不是武器供应的问题,而是如何提供更多兵员的问题,武器可以用钱买来,但是兵员却是买不来的。

不仅英国如此,法国同样也是如此,在1914年,为了阻挡德国人的进攻,法国人动员了数以百万的军队,而为了防御漫长的防线,以避免防线被德军撕碎,他们仍需要投入大量的军队。

漫长的战线需要部队去充实、防御部队的大量伤亡同样需要补充,无论是对于法国还是英国来说,兵员补充已经两国的头等大事。

作为最重要的参战国和战场所在地。法国除需要不断动员军队赴前线战场参战外,还要抽调人员在从事战勤事务。给法国带来巨大伤亡。面对漫长的战线。法国政府最大苦恼是拿不出人来打仗。

面对拿不出人来打仗的困境,法国终于把视线投向了东方的“盟国”,首先,他们考虑的是日本。可是日本拒绝了,而当中队在“胶澳事变”获得胜利的消息传到法国之后。法国陆军部在为之震惊的同时,他们开始考虑邀请中国派出军队前往法国作战。

“他们或许不能进攻,但至少能呆在战壕里防御吧”

法国陆军部的元帅、将军们如此寻思着。因而到邀请中国派出军队。是摆在法国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与日本对派兵参战毫无兴趣不同,中国方面对于派兵参战的热情远超出法国的想象,当然,这需要法国付出“适当的回报”,比如每月每人13银元军饷。每人每天02银元的战地津贴,嗯这是可以接受的。法国士兵每月的战地津贴亦超过这一数字。至于抚恤金,每人不过三百银元,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初步讨论了中国方面提出的几项条件之后,法国驻华公使馆康德公使,便开始同总统府进行谈判,尽管双方一个需要援军,挽救国家,一个需要派兵,以提高国际地位,但是却因为参战条件上的争执不下而被拖延着,甚至数次中断谈判。

而最根本的的利益分歧不是在于中国参战军的待遇、伤抚,而在于军队的指挥方式,按照法国的设想,中队将被分割成以营为单位,平均分配到整个战线的所有法国部队之中。但中国方面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原因很简单,是国务院的坚持国务院对于军队完整性非常重视,如果部队遭受分割指挥,他们绝不会同意参战,如果国务院只是一个简单的国务院,或许总统府和公使馆都不会予以考虑,但是那位国务总理的手中却有近二十万军队,而且,在随后的征兵过程中,仍需要国务院的全力配合,正是国务院的坚持,导致了谈判在取得初步进展后,在这一条款上陷入了僵持。

法国本土是一战的主要战场,一次残酷厉烈的战役下来,伤亡数十万是常事,法国几乎承受着西线全部的压力。在法国的要求下,俄国不断向德军发起进攻,以缓解法国的压力,为其争取时间,但在东线的俄军遭受几次惨败之后,法国的将军们却非常清楚,在俄国遭受重创之后,德国人会再次把视线转身法国,而在此之前,法国必须要做好准备。

时间紧迫,欧战告急。连日来,法国驻华公使馆里电话、电报不断。法国内阁、外交部、陆军部,等等,天天来催中国派出军队的事情,最终,面对现实的需要,陆军部终于做出了让步,他们不再坚持分割中队,同意中国一直要求的保持部队完整性。

gu903();“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