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4(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352 字 2023-09-30

有的铸币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按上述规定改变成分,当其它成分含量超过百分二十时,则为黄铜,属劣质币,户部不准许制造,一经发现即禁止发行。所以市场上的“劣币”含铜量普遍在90左右,而连云铜元却是利用相对先进的工艺,使用含铜量不过40的四六黄铜大量制造铜元,通过适当加厚等方式保持重量,随后通过对铜元镀紫铜的方式“冒充铜元”,不过因镀层较厚,所以很难被人觉察。而在历史上铜元这种“金融之病”,从清末直到抗战军兴,前后近半个世纪,之所以会多次泛滥成迷,原因非常简单,就是逐利而为,在民国后,铜元铸造并没有减少,反而因各省财政需要,更加疯生,以前没设厂的省分,也群起效尤,设局开厂,民国政fu不稳,百废待兴,在铜元私铸管理上比晚清更不如,尽管中央甚至地方,都曾试图对私铸铜元加以治理,但很多省份的督军本身就是滥铸铜元的主持者,而他们与私铸的势,又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谈河治理

甚至最后,铜元私铸问题得到部分改善,还是依赖各地商会组织的努力,才稍有改善,在这种各省政治势力、地方势力参与其中,利用制造铜元大量其利时,想说服他们放弃制铜元之利,统一辅币,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见总理、总长二人的神情似乎有些瞻前顾后,孔繁普顿时心下一紧,多年前,他的家庭就曾经历过“铜元泛滥之苦”,所以对铜元变化却是极为紧张,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铜元泛滥也好,紧缩也罢,最终受罪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于是便急忙尽最后的努力,以劝说国务院着手统一辅币。

“自张之洞起,各省为获铸钱之利,大造铜元,以至铜元泛滥,至清末,清户部虽曾有意收回制钱之权,因辛亥军兴中途作罢,辛亥后,各省更将铜元视为重要财政来源,大铸铜元,两年制元数量超过去满清十余年所制之半,达百亿枚之多,且当大都为当二十、当百、甚至当五百之铜元,亿万民众深受铜元之苦。而现”

孔繁普说的有些情动,多年前从省城学堂回家时,他便见到过因铜元贬值而上吊自杀的乡农,甚至于他自己,也曾深受铜元之害,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对这项调查如此认真,也正是份认真,才会使得他获得向总理当面解释的机会。

“总理,现在是统一辅币的最佳时机”

第32章金融乱引币制求月票

“总理,现在是统一辅币的最佳时机”

在孔繁普的话音落下时之后,这间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静寂之中,李子诚则是面对微笑的看着这个年龄大出他数岁的年青人,和陈一样,他的脸上同样也带着鼓励之色,似乎是在鼓励着他继续说下去。

“总理,现今铜价涨,受奸商为谋私利,改钱为铜,民众受辅币不足之难,若欧战后铜价跌,各省必定大造铜元,以获地方之利,而现在,铜价大涨,各省铜元局于去年年末即已先后减少若停止制造铜元,现在更是制一元亏一元,所以,各省铜元局皆以停铸铜元。”

在对制钱、铜元的调查之中,孔繁普同样对各地铜元局进行了一番调查。

“仍以山东省为例,其省铜元局于民元年创办,至欧战爆发,获利约为三十万两,其铜元局包括厂房、设备,投资近四十万两,且现每月维持又需万两之多,现在鲁省铜元局,非但未成地方敛财之源,甚至已为地方财政之负”

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孔繁普又从公文包中取出两份相同的报告,分别递给总理和总长两人,在两人翻看报告之余,他又继续做着汇报。

“所以,现在统一辅币,因地方于铜元无利可图,自然便无因利生阻可言,若财政部能给予适当补贴,比如,各省铜元局设备可由财政部直接收购,如此,地方便可获巨利。以铜元产量最高的湖北省为例,湖北铜元局有铜元设备近千台之多,若中央折价收购。湖北省即可从中获利超过百万两之工具”

“嗯,或许这是统一辅币的好时机,而且这个办法倒也不错,但是”

沉吟着,李子诚看一眼报告中所提的收购铜元局耗资,全国需上千万两之巨。

“资金从那来”

陈同样看着这个他并怎么熟悉的下属,好的建议谁都能提,但是事情却不见得能办。

“总理,按我国流通铜元三百亿之巨。制钱亦与之相当,全国流通铜质货币总量四十万吨之巨,若是由中央统一收兑,制成铜锭或出口、或内销加以出售,可获利将达亿万之巨收购铜元局所需不过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那和日本人有什么区别”

反问一声,李子诚又接着说道。

“将流通的制钱、铜元收购铸铜确可获利。但是,市场所需辅币如何解决。中央发行辅币所需又从何解决地方铸一元亏一元,难道中央新铸辅币又岂有获利之说”

“总理,中央发行货币的确需考虑铸币之税。但铸币岂仅为获利”

在反问之余,深知如无铸币之利,恐怕以财政部目前的状况也很难拿出那笔巨款出来,孔繁普便接着解释道。

“当然,铸币如以亏本运营。势必不可行,所以财政部可以统一全国辅币之时,制定新型辅币,新型辅币可在设计时参考当前原料物价,制定新式辅币,而新式辅币必须考虑物价上涨带来的融铸问题,辅币只是辅助货币,无论是以银两,还是银元,最终在辅币统一之时,必须统一中国货币,”

双眼满怀期待的看着总理,孔繁普的声音不禁微微提高。

“总理,自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实行了几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比如“车同轨、书同文”,总理在上任后,不亦成为国务院国语读音委员会,欲统一国语读音吗而在秦始皇更为重要的举措却是发行秦半两,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货币,但事实上,两千年前商业很不发达,货币还是城市居民和上层社会的支付手段,所以这一措施更多的是传达出秦国统一天下的意义,此后各个王朝不断的在货币统一上反复,但却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稳定的货币体系,连铸币权也一直被官家和民间同时拥有,自张之洞一条鞭法后,银两开始成为中国法定货币,然而银两却非科学货币,就目前我国实行的银两制来说,银两制包括实银实际流通的银两与虚银作为记账单位的银两。实银,如北京的十足银、天津的白宝银、上海的二七宝银、汉口的公估二四宝银等。虚银,如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汉口的洋例和北京的公砝等,所有的实银交易都必须折算成特定虚银两之后才能入账。

gu903();明万历年间起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晚清又有官铸龙洋,在实际交易中使用日广。宣统二年清政府曾公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单位为元,1元银币重库平7钱2分,含纯银九成,合银6钱4分8厘。民国三年,财政部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国币为银元,后开铸被称为民间称为“袁大头”的国币银元。虽然袁大头银元发行后受到欢迎,但银两制依然存在,而两元混用之不便,每年给中国经济造成以亿万之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