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战,使得日本不能假“中国是暗中同盟国”的理由,坐实进攻中国的借口,但在梁士诒看来中国绝不能停留在那种“宣战不战”的局面,而应该主动加入这场战争,成为这场欧战的真正参战国,如此以来,除去“十二条参战理由外”,在他的心里还思考着另一点,利用“战时之鲜血缔结之同盟,为中国谋他日之未来”,因此他参与一战的决心更为坚定、迫切。因为他知道,倘不如此,中国甚至可能会在未来沦为日本的附属国,此次冲突或许能阻止日本阴谋得逞,但那也只是暂时的,遭受重创的日本势必会在将来加以报复。
对中国而言,派兵欧洲,一可以争取时间,二可借欧洲战场训练军队,借欧洲之手武装军队,从而确保他日,面临日本再次入侵,国有将可用,将有兵可使,兵有械可操,而战时同盟的关系,可以帮助中国同协约国加强联系,以实现中国参与国际社会及成为平等一员的外交大战略,进而在他日中日发生冲突时,英、法等国会在心理上倾向于中国。
所以推动全面参战,在梁士诒看来,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可现在,面对法国公使提出的整顿中国兵工业,这原本应是三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他却出人意料的沉默了下来,他清楚的知道,对方要什么,法国人要的是军队要的是中国向法国派出军队。
但在梁士诒陷入思索的时候,康德公使终于提到了正题上。
“我们认为,作为协约国一员的中国,所展现的力量,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为协约国提供军需,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的舞台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第311章袁世凯的心机
第311章袁世凯的心机求月
北京,中南海大总统iazaiou宽敞的居仁堂内因为采光的关系显得光线有些暗淡袁世凯正在同两位心腹商谈着的媾和事宜,再过几日,日本特使就会到达京城,两国将会就胶澳冲突作最后协商
突然,居仁堂的门轻轻被推开,刚刚离开这里出去接待法俄两国公使的总统府秘长梁士诒,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袁世凯
“大总统,法兰西驻华公使康德、俄罗斯驻华公使库朋斯齐与我商谈我国参战问题,听他们的口气似乎挺急切”
梁士诒把声音压得很低
“参战问题”
他的话却让袁世凯一怔,怔神片刻后,袁世凯却又点点头说道
“也难怪,此是预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中,在袁世凯看来,早晚有一天,英法这样的列强会有求于中国,毕竟德国并不是好相与的对手,从驻法公使馆发来的报告来看,法国人现在损失很大,虽说并不怀疑协约国最后会获得胜利,但协约国想要获得胜利,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总统英明”
梁士诒态度很是虔诚
“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回应”
袁世凯反问道
这是袁世凯的习惯,每当碰到重大问题时,他首先听听身边高参意见,而不是急于表明态度,尽管在内心里他的主意早已经定,但他还是会摆出一副兼听的样子
然而,作为政治家和近臣的梁士诒,头脑很清楚,尽管他对战局走势看得明白,但是,在大总统没有最后定夺之前,必须把应当说的话讲出来他目视大总统,清了清嗓门之后侃侃而谈:
“眼下欧洲时局出现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利时三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就战争态势而言,表面看,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孰劣孰优很难分晓,但依我之见德国必败”
说到此,他打住话语,看了大总统一眼,他看到大总统却是一副深思模样
“战争复杂,变化莫测未来战局一时半会儿说不清还是慎重为好啊”
之所以会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在派兵参战问题上,袁世凯有自己的顾虑,一方面他希望派兵,可借此提升国际地位,同时还可收兵权,甚至可以借此消除异已,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又担心派兵参战,会造成全国不稳,可谓是顾虑重重
“开战之初,大总统即有出兵之意,因日本人从中作梗而放弃日本人就是怕战后我们收回其在山东的特权,不现在这个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胶澳事变”后,日本显然已无力再行以干涉英国人对我们派兵之所以不热心,亦是怕战后其在华特权保不住战争打到现在,双方兵源不足,眼下最难受的是法兰西,因此,我们应利用这一机遇,顺势将我们的人派出去,只要我们的人到了欧洲,到了法国,就能利用法国人的贷款整顿兵工厂,利用法国人的钱,去建立一只强军”
梁士诒见大总统半闭眼睛,似睡非睡,便打住了话题心想,大总统眼下没有心思想太多关于派兵之事,他现在最关心是先是何时能结束“胶澳事变”,再就是如何阻止李致远的做大,过去革命党是大总统的心头之刺,可经“胶澳事变”后,革命党可谓是名声尽落,但李致远的做大,却又成了大总统的心头之患,他不能不去考虑江苏的威胁
即使明知道大总统的心思,但始终保持着头脑清醒的梁士诒,却清楚的知道,越是这样他越需要保持坚定的态度,从而才能推动中国向法国派兵,军队走出国门,利用法国人的钱去建立一只强军
“大总统,事不宜迟啊,派兵参战可以说是我民国跃身为强国的最佳机遇,不仅可练强兵,且可展期偿还庚款,又可获得巨额贷款,并以订单偿还贷款,还请大总统尽快做出决断”
又是一声督促从梁士诒的口中吐出,在梁士诒和很多人看来,欧战的爆发,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可促使列强长期以来在中国营建的均势机制濒临瓦解,从而为中国寻求国际化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旧的世界秩序虽已崩溃,的国际体系尚未建立,此正可为中国进而参与创建秩序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