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澳事变后,因战场需要,江苏陆军随之进行大规模扩充,其利用受训劳工扩编七个步兵师,并迅速形成战斗力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可向法国战场提供支援者,一为中央陆军,但考虑到中央陆军内部因素,因此,只能谋求新编陆军部队,二为江苏陆军,其优点在于可直接向欧洲派兵,但不足在于,其为地方省军,中央亦无权强令调动
对于法国而言,如欲寻求中国向欧洲派出军,则必须利用袁世凯以及各方将领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性,寻求机会,从而迫使各方同意派兵。”
终于看完这一份报告之后,康德闭目思索片刻后,便拿起另一份文件装进公文包,接着便走出了办公室,今天他已经和俄国公使库朋斯齐约好,共同拜见大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三人将会就一些问题举行一次非正式会谈。
“一直以来,法国都支持中国成为协约国的一员,在中国同日本的冲突之中,法国是毫无保留的站在中国一方”
对于外交官而言,说起谎话来从来都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虽说在一个月前,曾亲口拒过梁士诒“帮忙”的请求,但这会康德却不会提及之前的旧事。
而梁士诒只是不予置否的笑笑,一个月前,他曾向包括法国公使在内的京城公使团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发挥本国的影响力,迫使日军撤军,但是除去美国公使之外,其它各国公使,根本没作出任何积极的回应,他们只是承诺,绝不会坐视日本扩大战区。还有恐怕就是这会保持着沉默的俄国公使库朋斯齐在私下表示的同情,他个人仇视日本,但是在这场冲突中俄国却爱莫能助。
“当然,中国会铭记贵国的友谊与帮助”
礼貌而客套的回了句话,梁士诒便沉默了下来,他已经接到驻法公使馆的电报,在中国参战的态度上,法国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梁士诒的冷淡看在康德的眼中,只让他于心下微微一笑,梁士诒是袁世凯赏识的为数不多的重臣。他祖籍广东,出身书香家庭,光绪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1903年因获经济特科试一等第一,被袁世凯任命为北洋编出局总办,次年随清政fu议藏约全权大臣唐绍仪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之后,历任邮传部五路提调,交通银行邦理和铁路总局局长等职,始掌交通大权。武昌起义后为袁世凯内阁邮传部副大臣,曾策动电逼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奔走效力。
南北议和达成之后,被袁世凯任用大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理,成为交通系统首领。其时45岁的梁士诒大权在握,尤其对于一战问题,他作为大总统的心腹,参与各种机密的决策,因其精于商道,通晓国际关系走势,很受袁世凯器重,有“二总统”之称。同时,他手握财权,有“财神”之号。梁士诒虽善弄权术,但目光远大,视察开阔、独到,一些外国观察家称其为“中国的马基雅维里”,而最重要的是在中国政fu中,他属于参战派中的“派兵派”,所以梁士诒才会成为康德的首选目标。
“梁秘书长,在过去的两个半月中,巴黎一直在讨论着贵国提出的参战条件”
果然康德注意到当自己提到“参战条件”的时候,梁士诒的眉头微微一跳,显然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同样在乎条件,康德朝着库朋斯齐看去一眼,从对方的眼中,他同样读到了笑意,对于中国,俄罗斯同样有着他的需求,同法国不同,俄罗斯所需要的物资层面的支持,可两国的对中国的需求却是一致的,也正因如此,法国才会拉上俄罗斯。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公使阁下,法、俄、英三国早已经原则上同意了我们在宣战前提出的要求”
梁士诒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战前他们就同意了,只不过后来因为日本人的阻拦,他们又收回了曾经许下的诺言,他们现在之所以会再提旧事,恐怕还是因为中国“宣而不战”以及两国对中国的需求,使得他们重提旧事。
“是的,所以,法国愿意向中国提供五亿法郎的贷款,帮助中国扩充兵工厂”
他的话声不过是刚一落下,在梁士诒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库齐朋斯便接腔说道。
“俄罗斯同样愿意向中国支付一亿卢布的军械定金,用于购买中国兵工厂生产的军械”
相比于法国提供的贷款,俄罗斯的需求非常简单军火以及其它各种军需物资,从1914年9月份,土耳其人掐断了黑海通道之后,俄罗斯的物资供应就开始接济不上了,现在俄罗斯什么都缺少,从军装到军火,总之但凡是军队需要的、民间需要的,俄罗斯都严重匮乏,所以俄罗斯才会在法国刚一提议,就第一时间表示支持。
俄罗斯需要军火,而法国人出钱扩建中国兵工厂、派出专家指导中工生产,再经由铁路把武器运往俄罗斯,正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梁秘书长,法国向中国提供的代贷款,将以中国向其提供军械出口为条件,中国通过生产军械偿还贷款,我想没有比这更丰厚的条件了”
即便是面对如此丰厚的提议,但梁士诒始终头脑清醒,脸上未露出任何欢喜之色。
对欧战的爆发梁士诒一直都颇为关注,并认真研究一战对世界格局及中国命运的影响。早在战争烽火在欧洲刚刚燃起之际,梁以其独到分析,预测一战对国际格局、中国前途影响深远,呼吁中国应当机立断,主动参战,并预言德国寡不敌众,决不能久胜,中国因此可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此举一可收复山东,二可帮助中国加入战后和会,分享国际论坛,参与国际新格局的建设。概言之,参战有利中国长远发展及大战略。当一战进入到1915年时,梁氏更是认为协约国必胜,主张中国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参入。
但在战争初爆发时力图乘机成为东亚霸主的日本,竭力阻挠中国的参战计划及复兴图谋。日本的反对导致中国的参战谋略胎死腹中,未能付诸实施。
参战受阻,虽然使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大战略一时受挫,但梁士诒的参战之心心并未因此消沉。而在“胶澳事变”爆发后,在梁士诒看来,想救中国除去战场上顽强抵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尽管通过主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