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21(1 / 2)

炫富的胖子当即大怒:“你对孔圣人不恭敬!真是无知武夫!岂不知赵普丞相半部论语能取天下,另半部论语能治天下。”

韩愈和同僚赶忙扭过脸去,以免自己笑的太大声。

黑大汉一怔,这句话槽点太多了。第一,我说的是你,和孔丘有什么关系。

第二,以貌取人。

第三,赵普能治天下,是他自己勤学,与我有什么关系天下人谁不学论语。

第四,赵普的成就,和你有半文钱的关系?可能是给你减税了,替别人骄傲挺好,把别人的成就当自己的成就?“好厚颜无耻。孔丘不过是个死人,他早说过自己不是圣人。自董仲舒之后人人粉饰儒学。你这就是非礼!”

合乎理法的是不要当众大呼小叫,读书之前用不着沐浴更衣,文以明道,乘载文字的纸墨那有什么讲究,这些不知道是哪来的礼法。

胖儒生倒吸一口冷气:“你好大胆,竟敢侮辱圣人!”

“孔丘没死吗?我怎么不知道?”我,孔丘,不知道自己死没死?

胖儒生的朋友,瘦儒生高声道:“圣人去世怎么能叫死,那叫驾崩…不对,是薨了!”

“诸侯高官才能称之为薨。”

围观群众有些人认识孔丘,有些人渐渐猜到这人是谁,毕竟这个外貌和谈吐举止也算特殊。总有厚道人出来点破身份:“这位老先生莫非是孔圣人本人?”

孔丘心说:我不爱出门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叫我圣人,就好像没读过我的书一样。礼崩乐坏的主要特点,就是所有尊贵的称谓都在普遍开来,应该受人尊重的身份称呼变成恭维客气。

之前看他的黑脸膛大胡子和兔牙,怎么看都是个莽夫,点破之后,怎么看都是孔子本圣。

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他意兴阑珊的走了。人间虽然推崇他,可子孙后代没听说出过什么忠烈贤明的人物,官员读了论语,该贪污贪污,该弄权弄权,可见教的敷衍,学的功利。

贤愚并无变化,读了书只选用符合自己思想利益的那部分,说明是各人本性。

有些学生没救的。

……

辽国使者最终见了阎君,也得到了允许,可以请神鬼前去修造巍峨壮丽的高山。

神鬼们的修行差异太大,有些人只是会飘,有些人能呼风唤雨,移山填海。又没有学院,依然是师生相传。

有一位久居深山的汉代鬼魂飘然而至:“卦象上说,宋辽早晚必有一战。人间作战,阴间亦不消停,愿往辽地一行。”

阎君心说我们派去护送神鬼的都尉就是干这个去的,毕竟神鬼根本不需要护送。

……

在赵光义把朝政收归中央不久,王小波和媳妇李氏商量了一番,拉着小舅子李顺一同起义。

蜀地富庶,被搜刮了一遍又一遍,令人忍耐不得。

皇帝们欢喜:“他是个茶商。”

“和盐商差不多,就是穷点。”

“穷富恒通和能不能当皇帝关系不大。”

“赵匡胤就是世家子。”

被世家偷偷鄙视多年的唐朝皇帝们异口同声:“他也能算是世家?”

第310章速度与激情

赵普和赵光义说了传说中的金匮之盟,说先帝起兵时,昭宪太后在家里十分平静,等到先帝登基之后,昭宪太后反而忧心忡忡。老太太有大智慧,担心父子相传会和前面五代一样,导致国破家亡,毕竟儿子能当上皇帝,全靠柴宗训年幼,而兄终弟及才是上古圣王所作之事。

赵光义大喜:“对!”

就说当时在场的只有母亲、兄长还有你我,你我认定了就是真的。

金匮之盟的消息始终没有公开,但在私下里传言很广泛,听的赵廷美心里痒痒。

我哥,然后是我哥,然后就该我了嘿嘿嘿~~

传到阴间之后,赵匡胤不以为意,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事儿,但他想怎么编都行。

李世民私下里对妻儿和喜欢的子孙说:“他对他弟弟有种幻想。”这感觉有点熟悉,当年我也是这样,呜。

长孙无病现在没有心思哄他,她想的是另一件事,本来汉武帝倦怠的很,自从二镇联通和他分发神鬼丹这两件事之后,一下就收紧了。

郭荣一边忙着和赵匡胤打架,打架虽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能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和妻子们相见时不要急躁——真男人就去揍扁敌人,对妻儿自然是温柔和气的。一边搞自己的事业,招募工匠,恢复自己的御窑——改名叫郭窑了,虽然缺德的给改为柴窑,但他不承认。

烧造瓷器不难,被不断挖掘但永远挖不完的阴山能产出高白泥,工匠虽然写字很丑,但画画练的不错,经过他的指点之后,烧了几窑好瓷器,装了一套送给阎君,只要阎君桌子上的茶杯变成这种新瓷器,人们就会抢购,但是得快,要不然别人的陪葬品就跟上了。刘氏符氏都出身官宦之家,懂政治经济,温柔敏锐,各自可以负责一些事。

李煜投降只三年,就来到了这里,期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他虽然不是正经皇帝——他爹被打败后就改称南唐主,不称皇帝了,但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里,或许是因为他想见赵匡胤的执念太强,或许是名义只是换汤不换药,他管理的区域还是很大。如今再没有‘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的盛况,窅娘这善舞的胡姬也被抛在脑后,只和大周后泣诉一番相思别离之苦。

然后就问赵匡胤一件事:“民间传闻,你收集了许多巧言善辩的僧侣,前往我的唐国,陷我于参禅打坐谈经论道不能自拔,于是不理朝政。是不是?”

他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虔诚到亲手给和尚削厕筹,遇到战争就做法会祈福。当年赵匡胤兵临城下时,他还在宫里讲经说法。

又被亲爹扔了个橙子砸倒在地上。李璟厉声道:“隋炀帝好色而笃信佛法,你如此跟他学,莫非是杨广转世不成?”

李煜郁郁的从地下爬起来:“大概不是。”

别人也劝:“他又不穷兵黩武,况且杨广也不是很好色,你换个人试试,譬如说萧衍?”

李璟又丢过去一个铜的佛像莲花座,没有佛像了,只剩一个莲花座。

“嚯,好家伙,这要是让郭荣看见可不得了,非得拿去融了不可。”

铜莲花座差点砸到赵匡胤身边的桌子上,于是没有再扔。

郭荣皱眉:“现在不能铸钱。”

我从佛教里搜刮钱财,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国家,有战略意义,被你们这些亡国之君说成什么了。虽然亡国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很明显,我的理由更可悲一些,你们有些是活该。

赵匡胤在灭佛这方面抓的不如周世宗那样严格,但也没有像是唐武宗唐宣宗那样整顿后立刻又复兴。李煜说的这个传闻,他也听说了,说书人什么都说,还说宋主选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和尚,相貌堂堂如佛子在世,然后和这个和尚内外配合,宋兵大举入侵,和尚作法,宋兵立刻退避三舍,让南唐后主以为这和尚真能以法力退敌,于是让满城官兵都念佛。他能说啥?只能说是个精彩的故事。

要想反驳这个传闻,除了李煜不知军事之外,和尚们纷纷跑到南唐去这件事是真的,疑惑良久,看到周世宗,猛地一拍大腿:“我明白了!周世宗整顿佛教,李煜当年笃信佛教的讯息远扬,人尽皆知,僧人们为求避祸,都逃去了!”

李煜也想起来了,当年确实有很多僧人,号称仰慕莲峰居士,与莲峰居士有佛缘,也要躲避法难。

李璟难过的唱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生了一只大马猴。”

李璟的敌人又唱起那首歌‘温柔的手(南唐后主版)’。

李煜一开始就觉得很浪荡,当然君王和后妃浪荡,如羊车(司马炎坐羊车让羊来选择晚上睡在哪里)、蝶幸和赌博(李隆基跟着蝴蝶走,看蝴蝶落在哪儿就睡在哪儿,后妃们疯狂搞花艺。没有蝴蝶时,就让后妃们凑在一起掷骰子,掷骰子大赛的胜利者领取皇帝一夜)、风流箭(李湛用纸做箭,箭头里包裹香粉。他站在楼上,射楼下的宫妃。(有可能是丢绣球的发明者,阎君怀疑他和西方射箭的爱神有什么说不清楚的关系),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但歌里点明了他和妻妹在未成婚时就关系暧昧。

这就让他不能忍了:“胡说八道!续娶妻妹的皇帝很多,我并无出奇之处,怎么会有这种淫词艳曲!”虽然我和她恩爱,你们也不能这么编排我啊。历史上续娶妻妹的皇帝,如司马炎,都没有这种故事!我怎么和朱温一个待遇?你们不能因为小周从小出入宫闱,就认为她年幼时就有什么……这些贫贱之人以为皇宫有多小?天天能碰上?

一说到这种SQ问题,男人都为之兴奋。

他们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李煜的学识自然渊博,写诗词用典多的人,首先要储备很多知识。譬如一个疯狂玩梗的作者,必然广览多读,深知古今中外的笑话。

当即请皇帝们来到这里,他要将这件事解释清楚。擦去头发上的橙汁,在大周后担忧的眼神中侃侃而谈:“自古以来,屡举不第落魄无能的文人,摇动笔杆,偏激含怨编派帝王家事以售卖,以泄私愤的事从未停歇。诸位,若要知我与小周后是私情在先,还是成婚在先,请听我一言。”

恰好皇帝们又放假,刚刚从辽国地府旅游回来,一路上就探讨如果自己打辽国会怎么样怎么样,休息的最后几日。

都说:“你说。”

李煜就按照历史进程来说:“先说秦始皇,左传中记载的杞梁妻转为孟姜女。晋朝《拾遗记》中载,始皇与天外之民(外星人)有来往,习得铸造之术,因此无敌于四海。乃至于吕不韦故事。”我觉得秦始皇是庄襄王的亲儿子,我也不相信有人能挑起车轮。

刘邦表示不满:“说他干什么。往下说。”

李煜敏捷的跳过了一些比较得罪人的事:“又是魏晋时写了汉武故事,其中首见金屋藏娇。”

刘彻嗤的一笑。

想起那个笑话,农民认为皇帝种地一定是用金锄头。金屋保暖吗?金子算什么。

“汉晋时候,又有《飞燕外传》、《赵后遗事》等数十种书,细载赵后阴阳采补之术、暗害皇子故事。”非常色。

赵飞燕满脸的怨念:“写这种破东西的人准是一辈子都没摸过女人身子。邻居寡妇给他生个儿子也和他没关系。”

写的什么狗屁东西,写的我又能恢复处子之身,又能把皇帝吸成人干,好么,把我们这桃花源温柔乡当做什么了。刘骜都震惊了。

李煜:“又传言称,王莽本是汉高祖起义时所斩的白蛇,只因为被斩断蛇腰,故而将汉朝拦腰截断。”

刘邦啐了一口香片:“呸。把它能的。说是吕雉转世都可信些!”

李煜从东汉的野史聊到三国那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又顺着晋,宋齐梁一路往下说:“梁武帝的郗徽皇后死在萧衍称帝之前,野史偏说她当了皇后之后不肯斋僧布道,在供给僧人的包子里偷偷加肉”

他被皇帝们的大笑打断:“东宫娘娘烙大饼,正宫娘娘做肉包啊哈哈哈”

“皇后亲自加肉这个事我听说过哈哈哈哈哈”

“萧衍知道这故事吗哈哈哈”

等人们笑够了:“说和尚吃了肉包,护法金刚降罪,把她变作一条大蛇。梁武帝做梁皇宝忏,请了五百僧人为她超度,又出家赎罪,才超度了皇后,转世投胎去了。”

“到了隋朝时,传说杨广戏父妾,制如意车御女无数(有拘束功能,能自动前后摇晃,给皇帝省力气),巡幸江南是为了摘花,令一千美女牵拉缆绳取乐。《大业拾遗记》,《迷楼记》,《海山记》写的如临其境。”李煜说着说着,心情都好了:“等到唐朝,又说太宗强占萧皇后。母女……”

别的传闻没敢说,据说他把他嫂子也占了。就以太宗起居注上所记载的,日常体弱多病,今天风疾明天痢疾来回发作的状态,在算上领兵打仗的时间,他怎么还有富余的精力。

李世民痛心疾首:“真是不看年龄啊!就算年龄相仿,我也不会对前朝皇后如何。”我只讨厌李元吉一个啊!罪妇没入掖庭不是很正常吗?皇帝幸了掖庭女不是也很正常吗!

“李密此人,造谣兴事,真该下拔舌地狱!”

“野史中又载控鹤监诸事。”

说则天皇后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幸控鹤监众美之后呢,恢复了如花美貌,令百官大惊失色。

武曌在旁边拿扇子遮住笑意,立刻严肃道:“野史逸闻着实害人不浅。控鹤监与上苑春花没有区别,都做观赏之用。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八十岁老皇帝而已。”

李治本有心事愁眉不展,听了这话不禁笑出声。

众人横眉竖目以对。

八十岁?老皇帝?普普通通?你找找有几个八十岁的!

大周后叹了口气:“皇后早丧又不是什么离奇的事。”

(但李煜和小周后偷情气死大周后的故事,现在就有,在宋朝马令《南唐书》和龙衮《江南野史》均有详细记载,陆游在《南唐书》亦作为逸事收录。)

李煜做了简单的总结:“自从《游仙窟》成书之后,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与其同名的还有白乐天大乐赋。可见凡事沾了淫,就能大卖不歇。”他批判了一下文人为了金钱出卖灵魂和道德的问题。

最后说:“诸位之事是假,我与小周私情之事也是假。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宋朝为了统治国土,为了安定人心,故意给前朝破的脏水。将来必有更多人非议此事。唯有清者自清。”

郭荣被他这最后一句话说服了。他本来在想这是优伶为了吸引人胡乱编排的故事,或是书商为了赚钱故意找人写的书。

一说到宋朝卑劣的政治手段,心中竟有种同病相怜的悲哀,幽幽的叹了口气。

宋朝以文人治国,首先做的就是造谣啊。

赵匡胤:“那都是文人臆测,胡乱献媚所作。光义不至于如此。我虽然有不杀士大夫的戒律在先,仍有些谄臣奸佞曲解上意。”

赵普倒是有可能。我弟弟的品行不坏,一定是一些卑劣的文人瞎编乱造,皇帝怎么可能什么事都知道。

众人听的将信将疑,皇帝说的话大多不可信,反正这都无所谓,很快就会有新皇帝的逸闻趣事出来。

过不数日,因为丈夫去世郁郁而终的小周后也来到这里。

他那番话虽然拦不住说书人、优伶演绎野史,毕竟那个版本更刺激,到是让皇帝们对他有点相信。

夫妻三人聚齐,正和了已经出生的柳永还没写出来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现在只好专心搞音乐了,李煜没怎么正经挨揍,因为他父亲李璟当年败在后周手下,败的有点惨,知道自己国力也就是这么回事,让这儿子继位,计划就是柔和的苟延残喘,等宋朝弱了再图谋后继。

李煜和大周后重编撰过《霓裳羽衣曲》,特意请教李隆基:“我们复原的霓裳羽衣曲与贵妃原曲有何偏差?”

李隆基感慨万千:“节奏上略有不同,基本一致。”

李存勖问:“听说你为唐大曲《家山破》谱曲填词,还编撰了《金铃破》等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