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19(1 / 2)

郭威很快就摆摆手:“晋主何必说笑。汉王不是这样人。”把我们辅政大臣都杀了,那得是四海归附,没有外敌威胁时才能做。现在可不是时候。

李嗣源幽幽的说:“此人平生多诈,你不要信他半句话。”篡位了篡位大臣的大臣就算是有共同的敌人吧。

柴皇后很快就到了,这是个姿容在后宫中算是中上的人:“雀儿!”

郭威大步奔过去:“夫人!幽冥苦多,夫人,我的皇后,你可有什么难处?”

“我一切都好。你呢?你在这里……”柴皇后偷偷来看过,这里的局势很凶残。

郭威看到自己的陪葬品,果然是剑甲,不禁大喜过望:我太准了吧!陪葬剑甲,比什么金玉都管用!那些东西只能被抢,我能抢人!

郭威下葬数日之后,冯道也去世了。

这位历经多朝,温温吞吞的长乐老,从唐末横跨到后周,几乎跨过了整个五代十国,可惜还差几年就能见到期待多年的天下统一。

郭荣怀疑是自己把他累死了,有些感慨。冯道劝他不要出征,是分内之事,并无不当之处,当然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实力,当时生病,让他去做山陵使也没错,一个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老人正合适。追封瀛王,谥号文懿。

阴间可不一样,冯道著有《长乐老自叙》,历叙平生所得官爵,引以为荣。这件事的评价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他云淡风轻岿然不动,不忠于桀纣那样的君王,可谓大隐隐于朝,又尽力迂回婉转,救护了许多百姓。另外有一些人继续嘲讽冯道不忠贞。

冯道本人到阴间之后,稍一迟疑,立刻准备入仕。还有点小兴奋,现在年轻身体轻盈,又可以做阴间的官员,生前出将入相,各个领域都有涉猎,还不知道阴间的官府是怎么个制度。在城门外欣赏了一会各色各样的沙雕,欣然走进城里。

城池的布局大同小异,官府衙门和皇宫在什么地方都不是随便安排的,各有方位和意义,名义上是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实际上人间从上到下都充满了阴阳家的气息。阴间的房屋虽然和人间的不同,但自然是富者大,贵者高。按照方位找过去,果然见到了目前为止见到的最高的大门,京兆府,一点也不差,不知道为什么阴间的京兆尹门口鬼差只穿了坎肩,袒露双臂上的纹身‘生不怕京兆尹,死不怕阎罗王’。看起来这位府尹是个善于讥嘲的妙人。

来时路上又见到了招贤阁、太史台等地。步入招贤阁,看里面有几个懒懒散散的人,还有一个极柔和的人在翻卷宗,时不时柔声细气的问这几个懒货:“搁下有什么合适的人推荐给我吗?”

“自己看吧。”

“你随便找,把卷宗留下的都是我们觉得可以,他们也愿意,现在还没有合适职务的人。”

冯道慢慢悠悠的问:“我要推荐一个人,可以吗?”

“请讲。”

“冯道是个不错的官员。”

卫青微微一笑,认出了他:“的确不错,但我们只缺三名校尉,恐怕屈就先生大才。”

冯道:“愿闻其详。”

卫青把手里的卷宗放在旁边,请他到旁边落座:“天下动乱,有心匡扶社稷的人很多,许多官员去投胎。有三名典农中郎将前去投胎,抽调官员去补缺,我这里最得力的校尉也被调走。如今各衙门都缺人。”原先他们还怕变成女人会百年苦乐由他人,有些迟疑,自从皇后们可以干政,官员怕老婆之后,彻底没什么忌惮了,跑的更多。

聊了许久,通常人间的官员到阴间之后,要等他们的朝代灭后再入仕,以免悄悄放水没被发现。

但冯道不一样,他真的不一样,一点都不用担心他对某个朝代有什么深厚的足以犯法的感情。

卫青沉吟良久:“我想举荐你去做典农中郎将,把我的部众换下来。”

冯道的人生原则就是:可以、都行、我无所谓。想人间举荐官员的和被认命的速度没那么快,悠然开始旅游,仔细观察体会。

他的死讯在数日之后在阴间扩散开来,终于被某一位皇子获悉,告诉了皇后,皇后跑去告诉小帝镇中的众人。

皇帝们群情激奋:“我要见他!”

“我也想见冯道!”

“冯道这老东西,我还以为他不会死!”

“冯道终于死了!”

“妙哉!真想看看我们一起出现在他眼前时,他会有什么反应。”

倒不是很怨愤,毕竟和冯道一样辗转侍奉了两三个、三四个朝代的官员也有不少。他们私下里对过账,一个个拿出自己的大臣问投降没投降。正如鲁肃对孙权说的,改朝换代时官员们可以投降继续当官,唯有皇帝全家完蛋。哪能换一个朝代就把大臣都杀光,那哪里供得上啊!

李克用李存勖忽然想起一件事:“按照阴律所写,梁唐晋汉应该能出去了。”

郭威想想也是,搂着老婆肩膀挥挥手:“替我给冯道带好。”

反正在郭荣击败契丹、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很快就让国家大兴、百姓安居乐业期间,皇帝们还没出去。

开源节流有两方面,开源是反其道而行之,居士融铜钱铸佛,他融佛铸铜钱,国力迅速增强,快的就好像病人生吞了一颗人参一样。有了铜钱,就废黜私盐犯法的条款,改了些法律。看完元稹是文章之后,把曲阜孔氏的免税都给取消了。把免税的项目一取消,其他缴税的人有更多人分担,自然觉得宽绰很多。免税只能施恩与少数特权阶级,不免税却能让天下人心平气和。

节流就简单了,自己节俭,宫中内外能裁掉的开支都裁掉。续娶的皇后温柔贤惠,他宫里俩妃子都是南唐中主李璟送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女人,非常省钱。

郭威欣然:“咱们儿子,有我遗风。”

柴皇后:“我本来和儿孙同住,如今见了你,又顾不得他们。”

(南)汉的奇葩皇帝刘鋹令人震惊。他觉得大臣们有儿女就有私心,就要求会试提拔上来的人才,必须要挨一刀才能当官,否则考试成绩再好都不信。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懵了。

赵飞燕:“古之未有的昏君。他要是不亡国,我就把汉高祖的臭袜子塞进他嘴里!”

李世民:“……他读过书吗?”听说过唐朝末年的宦官吗?

刘病已想起前段时间听参军戏,竟然成真了:“书香门第,宦官之后?”

“这还有人当官吗?”

没有,少了很多,官员都凑不齐,就找了很多女人去做官,总要给皇帝撑场子。

刘鋹也知道周朝是个威胁,也开始练兵,用当地的大象训练着去重逢。

“《易·履卦》履道坦坦。”

“一定能克敌制胜!”

刘鋹大喜:“好!这只军队名为坦克旅!”

郭荣打败后蜀,打败南唐,还仁爱的放回俘虏的兵卒。转头去攻克燕云十六州,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准备趁机夺取幽州(今北京),突发急病。

第306章神鬼+宋朝

刘彻一阵无语,看着手里的小玉盒,感慨万千,六枚朱红色闪烁着金光的丹药在玉盒里来回乱滚,这是他生前奢求的——哎嘿,我也服食长生药,我还能长寿,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身体比唐朝那些皇帝健康太多了?唐朝皇帝们沦落到通过李昪也是服药致死来确定他是李唐后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阎君们看他一副很想尝尝的样子,开始私下议论他会不会偷吃:“汉武帝喜欢求仙,这件事谁都知道。”

“他不会偷吃,又不是小孩,知道做事的后果。”

“且慢!这位同僚,你扪心自问,成年人真的知道做事的后果吗?”

这位阎君想起刚刚批过的那个克扣赈灾物资,在深坑地狱和吸血地狱之间犹豫不决的贪官案卷,惭愧的道歉:“是我的错,我竟觉得有些人会思虑周全。有些人两肩挑的是一颗贪心。但我相信汉武帝不会偷尝。”

“我也相信他。”

刘彻确实没打算品尝,自从武曌修炼成功之后,他更坚定了凭自己完全能成仙的新年,徐徐图之。毕竟就酷吏这方面,我用的比她用的合理多了。

揣着小玉盒飘然而去,真没回到帝镇,也没去李渊在外面的住宅,先去找了阴间最负盛名的香铺。都城中简单的按照东南西北划分成四个市场,其实期间就间隔一条马路,昂贵的奢饰品店总是扎堆。

前店游人如织,人人都来买香料,佩戴的分几种香调和质地,款式则是放在荷包里的香饼,戴在手腕上的香串等几种。现在只有草木香,海里的龙涎香山里的麝香都没有。幸好香料粘和用的榆树皮粉,榆木和树皮中含有大量胶质,美人用榆木刨花泡水梳头化妆,能代替头油,让头发光洁成型,制香料的人树皮粉泡出来的胶水中按比例加入香料,揉的时间越长粘性越高,晾干之后不会碎裂,燃烧时无异味。

香铺里面是定制的,看门人有点看人下菜碟,上下一打量这位客人,金簪金冠,汉八刀的玉佩,锦袍丝绦打成精致的绳结,一看就是有人伺候,白绫袜,做工精致又非常舒服的翘头履。

立刻殷切的打帘子:“客人您请。”

屋里有十多个人,还有一个药材斗柜,许多药碾、铡刀、石墨。这位贵客一进门,就有人迎了上来:“您请上座,想订做什么香料?”

刘彻一眼就觉得他们有异常人,有说不出具体是什么地方的差距,不动声色的在袖子里打开玉盒的盖子:“给我制这种香。”

盒盖一开,就飘出来一股异香,工匠们凑过来几个人一闻,这位客人竟然拿了成品香过来:“这……这是传说中的仙香”

“我闻到了甘草的味道。”

“这位客人若是我所料不错,这是神鬼丹的味道!”

刘彻动容:“哦?”你也太有见识了!神鬼丹世所罕见,我也只见过数次,一个工匠竟然闻过?

工匠激动的趴下来深深吸气:“早就听闻神鬼丹具有独特异香,小人曾千方百计,做了鬼差,在存放之处的窗外闻过一次。回来配了良久,有三样香接近,但逊色五分。”

“老四你去拿来让这位客人试试。”

“对对对。”这工匠跳起来就顺着柱子上了房,在房梁上拿下来一个包,拆开几成荷叶包,拿出来三个小竹筒。打开竹筒,倒出来三种棕红色、浅黄色、浅棕色的粉末。试着烧了一点,闻不到任何香气。

屋内神鬼丹的香气仍在。

“得散散香气。”说罢,万分惋惜的出去揪了一把薄荷和一些茉莉花进来,抓在手里用力揉搓,这种浓烈的味道很快就取代了仙香,令人耳目一新,再点燃熏香时,能品出香味。

确实都不足,各自逊色了五分,试着混在一起燃烧,就逊色十分。

工匠们闻了许久,并不保证能完全做出来和神鬼丹同样的香,但一定能做出来类似的!

刘彻满意的搁下定金,携玉盒回到帝镇,看看金灿灿的博山炉,现在烧的是长孙无病所赠的香饼,唐朝的香和汉代的香不一样,很慵懒,有一味香料里甚至含有胡椒,烧着香看书就饿了,也可能因为当时看的是《韦巨源·食谱》,详细描述了烧尾宴上精致的菜肴,虽然把鸡蛋鸡肉浇饭叫御黄王母饭有点过分,可是写的好像很好吃。

随手抓了一个香饼扔进香炉里,又出门去随手抓了一个唐朝皇帝叫他通知所有人都来。

穿圆领袍的必然是唐朝皇帝,汉朝皇帝坚持大汉衣冠不改(除非情趣)。

李隆基正在凝望仿若坟茔的假山,回忆自己在人间的陵寝,还有自己的妃妾大臣们,他这些年都在一遍遍的回忆当年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朝廷官员的理由,怎么想,这些人都不是废物,他们有不当之处,可是哪有更好更合适的人呢。看书之余,分析时局,有很多事好想是命中注定的事,或者说,时局所致,大势所趋,不论如何都会这样。仕宦占据百姓田产,土地兼并这种事,难道能控制住?不能,就会有农民谋反。藩镇为什么强大?必须防备周遭外敌,除非皇帝始终是最能征善战的将领,否则这些人早晚要反叛。但是呢,谁家皇帝培养太子能按照兵马大元帅的标准来培养?从小教他兵法战策?年纪稍长就送去带兵打仗……然后最危险的是皇帝吧?

皇帝真惨啊,后妃只想杀皇子,儿子想篡位,大臣想篡位。要靠想篡位的大臣抵挡想来抢掠的外敌。这他娘的就是大势,即便是皇帝,能做的事同样有限,越想越愁。

正在这里愁肠千回百折,忽然被人抓了一把,吓得他下意识的摆出一个防御的架势,一阵无语:“你看清楚,是我。”

刘彻:“哦,你叫别人通知其他人都来见我。”

李隆基看了一眼远处正在一起读书练字的皇帝们:“行。”

刘彻:“还有一件事。”他掏出袖子里的印章,无可奈何的看了看,这里有一个新增的功能,两个镇子可以进行‘艺术交流’。但要用不同的印章来开门。他当时是一时口快,说现在没有人管理印章,多了不好找,自己屋里有一箱玉印金印。阎君真的很实在,把镇长的印章要回去,在另一面刻了符文。

这要是以后在多几个管辖范畴,恐怕自己也要和独孤信一样,揣个球。

真是丢人,那个皇帝会在一个印章上刻两个印文呢?方便和好看真是不能共存。

他黑着脸掏出印章,随手揪了一片树叶,哈了口气,拿印章侧面印了一下:“去吧,你可以和李存勖探讨艺术了。”

李隆基去探讨的当然不是艺术,而是郭荣以后会来那边,他紧急提拔的赵匡胤如何?幽州燕州能不能夺回来。幽州燕州比起尊严问题,更重要的是战略问题。可以作天然屏障的八百里太行山就在其中,以前可以以山为屏,抵御敌人,当年唐朝廷累次派重臣出任幽州大都督,就是为了抵御外敌,后来也改成节度使了。自从割让之后,需要在平地上面对辽国,难度增加了何止一倍。

聊来聊去,钱缪忽然叹了口气:“现在倒是有个好消息。”

“请讲。”

“我听说如今的辽主也近似于昏君。”虽然咱不沉迷于戏曲艺术,但辽国推崇汉学,也吟诗作赋,说不准他们也会有一位辽主和你们一样,沉迷于唱戏呢?哎,那还不行,辽国的皇后都可以代劳,算是备用的皇帝。

众人一阵沉默。

出发点不同,但不约而同的岔开话题,石敬瑭:“如果有一匹马,我能酿马奶酒。”

李存勖:“我对唐明皇的羯鼓向往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