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67(1 / 2)

扶苏正在家里自己烤肉串招待朋友,现在有点修行,能把胡椒捻的细如面粉,吃之前撒上,那种特殊的辛香味格外动人。

围炉闲话,每个人烤自己要吃的串,有人放了一块馕在上面,打算烤的焦脆再吃。

喝着酒,说着人间局势。说起李淳风造的《推背图》,还有那句‘女主武王’的谶语。

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毕竟日本和新罗有经验了。

扶苏:“如果有女人能当皇帝,那我就……”

刘盈写:去劝陛下,坐着不动弹不如亲自生个孩子。

扶苏擦了一把冷汗,回头瞪他:“阿盈,别胡闹。”

王猛:“不若你真试试辟谷?”

扶苏看了纸条,不禁汗颜:“应该吗?”

葛洪拿筷子翻着小鱼:“嗯?可以啊,喝酒,吃鱼。”和五谷没有关系:“以前我进山时做辟谷丸。有两个方子你可以试试。”

“请赐教。”

“一斤黑芝麻碾碎,加一两天门冬、一两松子,用枣泥和成团,蒸熟,捏成鸡蛋大小。一丸代一餐。或是用栗子干、黄豆、木耳等分碾碎,用麦芽糖和球,捏成鸡蛋大小,每餐吃一丸。”

扶苏想了想,第一个还行,第二个……那些木耳能泡出来一碟了,栗子倒是不多,加上蜂蜜的确挺好。“多谢,我做一些,送给父亲。”

第二天,始皇收到儿子送来的辟谷丸。闻了闻:“挺香。”吃一枚,一上午就剩下渴的喝水,得在肚子里把木耳泡发。

……

李建成吃着嗣子李福祭来的酒肉,笑呵呵:“元吉,如何?我跟你说的不假。李世民以身作则,他儿子跟着他学谋反弑父。”

李元吉根本笑不出来。换了这个,下一个还是李世民的儿子,再杀几个,登基的也还是他的儿子。就算李世民的亲儿子全都因为谋反获罪,到时候让大哥的儿子继任,尼玛那还是他儿子!在往下算,落在我老婆巢王妃的儿子手里,那他娘的……

李建成想得开:“有点好消息你就先乐一会。”

对面李密和王世充等人为此化干戈为玉帛,一起拿出窖藏的美酒开始痛饮庆祝。

三个时辰后头痛欲裂,胃痛呕吐,纷纷指责对方在酒中下毒。

天地良心,这不是有人下毒,是他们的酒藏的时间太长了,变成了醋,偏偏喝多了之后没喝出来有什么不对劲,还觉得挺刺激。

阴间的东西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质,但不是以年为限,有毒的这坛酒是他们来到阴间那年酿造的,距今二十五年。

……

一开始地府的人都以为太子之位会给李泰。

李世民也是这么偏向的,找李泰探讨这个问题:“青雀,你要对雉奴好啊。”

李泰激动的浑身肥肉都抖:“如果儿子能当上太子,将来……将来我杀了我所有的儿子,把帝位传给弟弟。”

李世民一脸懵逼,(⊙_⊙),发了一会呆:你以为你是易牙吗?竟然说得出这种话!令人齿寒!你若说得出做不到,是为了当上太子……你若做得到,你还是人吗!!现在杀了你的儿子们,你还能再生!亲儿子都能杀,杀一个弟弟有算什么呢?唉,报应啊。

坐在角落里毫无存在感的史官如实记录下来,在心里暗暗的叹气。

李明达正坐在父亲身边,听了这话觉得可怕,实在是太可怕了,人怎么能说出这种话?二哥的神情有点可怕。

李世民不动声色:“兕子,你该吃药了。”

李明达赶紧告退,站起来被侍女扶走。以往父亲生气时,她能出来撒娇劝一劝,现在这局面还是闭嘴的好。父亲太不幸了。

李治正拿了一张新拓印碑帖过来找妹妹,当前局势令人窒息,只有看到姐姐妹妹们才能轻松一些。“你怎么哭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没有人惹我,只是想到咱们家如今的情况……前些年那么好,大哥如果不变该多好。”

李治叹了口气:“哪有不变的人呢?哥哥陪你哭一会吧。”

过了半个时辰,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出来,看到兄妹俩靠在一起说悄悄话,心中思绪万千又恨不得什么都不想。如果皇后还在,李承乾不会变成这样,慈母教子才能教好。老师不行啊。

强打起精神不泄露情绪,召大臣们商讨事情时,依然有些心不在焉。拿出两张纸:“看看,哪一张是朕的字迹,哪一张是明达写的。”李明达若是男子,她到时适合做太子,温柔贤明有耐心,和我很像。可惜啊可惜。

人间商量了什么事,阴间不知道。很快李泰就藩的消息传到地府。

祭文一落下,两家立刻开始抢祭文,要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

李渊是无所谓的,都是他的子孙。

长孙皇后则不同,青雀被排除了做太子的可能性,若按长幼顺序,就该是李恪……雉奴从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粘人可爱。

杨坚也想,若按照长幼顺序,那就该是李恪啊!可喜可贺!杨广的外孙,算了他不可能。前朝公主可以拿来宠幸,但她所生的儿子不可能立为太子。对前朝防微杜渐还来不及呢,他有陈氏妾,杨广也有陈妃,所图的只是美貌和举止罢了。

日上三竿,开始休战。回去充满理智的分析一个时辰,然后拿出推背图,开始研究。

……

官员们都担心谁是太子。从李恪的身世说到李世民的后妃:“徐慧写了什么诗被称作有文采?”

“倒是骆宾王确实是神童。那首鹅鹅鹅,一定是为王羲之写的。”

“哈哈哈哈哈”

王羲之淡淡道:“我所见的才女,除了谢道韫之外都有些名不副实。”

“谢道韫近年来在干什么?”

“写了两本木兰诗集。”

“女主武王到底是谁呢?得是多么离奇的女人?”

“也可能是高长恭、韩子高一类貌若女子的男人嘛。武功卓越而称王。”

众人一致认为这个猜测比较可靠。武王么,很能打仗。

……

李治被册封为太子,正式举行了仪式。

长孙皇后松了口气,没过几个月,又收到长女李丽质去世的消息。

第227章玄奘+萧后(大虫)

杨坚和李渊短暂的握手言和,虽然李渊还不肯和杨广再次结为兄弟,但可以坐下来一起喝汤。皇帝,政治家这个物种,从来不被旧仇困扰,随时可以坐下来和谈,谈完随时可以翻脸,苍天作证约为亲家都不好使。

杨坚语重心长的教育长孙氏:“你丈夫说什么了?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你啊,平时多读点书,不要只知道舞刀弄剑。”

长孙无病能还说什么?只能低头认了。谁让她当时理直气壮,得意洋洋的宣称自己家兄友弟恭呢?她死前看的确实是这样,短短八年间,孩子怎么会变得那么离谱。我的大女儿怎么会去世,怎么会这么快。难道我身体不好,她身体也会多病?

李渊笑呵呵的说:“姨夫,算啦算啦,小孩子不懂事,不要和她计较。孔夫子都说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表弟过来坐呀。”

杨广忍气吞声的走过来,站在父亲身后。道理都懂,就是生气。

两位开国之君脸上笑眯眯,心里也很平静,不生气,暗暗的着急。杨坚要逼他在李世民死下来增援之前签署盟书,李渊虽然也想和解罢手,却不想签署现在这份有点吃亏的盟书,更不想对天盟誓。汉武帝说过,在这里对天盟誓会真的灵验,那就不好乱发誓了!

双方小心翼翼的避开‘杨广的老婆’‘长孙氏的儿子’‘魏征主编的《隋书》’等诸多会引发矛盾的话题,开始谈感情。

杨坚:“当初就有人跟我说,我这内侄有帝王之相,劝我提前杀了你,我惜才不舍。你是不是得念姨夫的好处?”

“是啊。”李渊也很深情,说起来两代君臣情深,就好像关系有多好似得。其实他和杨坚关系确实很好,那会是真打算当忠臣。回忆起当年歌舞宴饮,抓着姨夫的手:“当年您还教过我弹琵琶。”

“现在还会吗?”

两人各自抱了琵琶合奏了一段,躲在远处的围观群众这才松了口气,这是人类能听的音乐!

刘彻每次不幸被他们偷袭的余波扫中,听到唢呐声后,都要花钱去听曲子来洗耳朵,运气好的时候能找到刘备请绿珠出来吹奏一段曼妙若天乐的笛声,就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长孙无病现在有些消沉且安静,默默的当了一回背景板就回去了。雉奴当年才七岁,除了特别会撒娇,性情最温柔粘人之外,并没有超越哥哥的才干。李承乾七八岁时已经能参政了。她怕刘奭的事情重演。

是书籍丰收的年份。

前些年魏征主编的《梁书》《陈书》《齐书》《周书》《隋书》,相关人员都是人手一本。杨广虽然恨其中摘录了李密造谣的部分,但那都是在列传里,自己那篇最后没写。

道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写好了一部分,帝镇的养生小组在确定不会遭遇突然的‘唢呐·无差别袭击’之后,又回来聚会,研究养生秘方,研究治白发脱发的方法。

他写的《丹经》给匠作监的□□局以新的启发,没能成仙的道士们现在乐于试验用各种东西配合在一起弄爆炸,以买巨大的竹鸢带着自己飞来飞去,研究什么东西倒在一起煮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除此之外,魏王李泰那令太子不安的文学馆也编撰了不少好书,其中帝镇人手一套的是:《括地志》。写的真不错,细致。文学性也挺强,虽然有些匠气,不如郦道元神魂自然一泻千里的灵光,但也算是中上。这天下河山真是太美了。

刘邦看了都夸:“死胖子有点本事。”

……

李世民考虑要不要给儿子写一本执政指南,正如皇后写了‘皇后守则’。还没想好。事情接连发生。先是大女儿李丽质死了,长乐公主才二十三岁!贵戚功臣和皇子、公主、嫔妃墓按礼制只能设一道石门,但李世民不管这些,给特别钟爱的女儿设了三道石门。紧接着豫章公主也死了,皇后的养女,也是自幼长在他眼前。

皇帝又是一顿爆哭,并且为女儿服丧,可恨这些大臣不仅不对皇帝的悲恸感同身受,还劝他想开点。

又有高句丽挑衅。高句丽这个国家,依仗地势——不是地势险峻,而是冷!特别冷!——耀武扬威。而他又在生病。

美貌的妃嫔才人轮流来侍疾,能做到的也就是端药端糖,换个人让皇帝看着新鲜点。

武媚娘端着铜盆过来,服侍皇帝洗手。另一个才人端过来一碟绿豆面,蘸着绿豆面洗手很去油。

水盆端下去,李治拿手巾给父亲擦手:“您别吃羊肉,对病症不好。”

李世民尝尝唇齿间的余味:“嗯嗯。”反正这顿吃完了。忌口也没见病好,上了岁数,酒不能多喝,肉不能多吃,凡事不能尽兴,好难。

漱口之后,又问:“雉奴,你想搬出去吗?”

“不想。”

大臣们连番上奏:“太子成亲了,是不是该从陛下寝宫搬出去了?”孩子长大了应该独立这件事我们就不说了,都册封为太子了,去东宫里住着好吗?和太子妃住在一起赶紧生孩子好不好呀?陛下您的寝宫里不仅有史官跟着,还有宫妃才人、宫人。您身体好的时候召幸嫔妃,太子就在隔壁,这不好。

皇帝的寝宫不是卧房,是那宫殿整体,但是这也只有一墙之隔,出出入入的都能看见。

侍奉更衣的才人天天能看见晋王、皇子。李世民早起没穿衣服的时候,女儿不能进屋,李治却可以跑进去和父亲腻一会…万一昨天晚上…

大臣们不敢明说,努力隐晦的暗示暗示。

最终还是让李治赶紧生孩子这一条劝动了皇帝。毕竟他皇帝召幸宫妃,太子没法把太子妃从东宫叫过来,睡一觉,第二天再送回去。

李明达拉着哥哥衣袖:“哥哥o(╥﹏╥)o~不要走…”

李治:“嘤。”想回去和妃妾睡觉,又想陪着柔弱可爱的妹妹多呆一会。

小公主送哥哥到宫门口,依依不舍洒泪分别。有时候李治不忙的时候,再从宫门口折返回去,送妹妹回她的书房。

李世民最受不了这个:“好了别走了。”

……

扶苏本来在肉饼和肉夹馍之间犹豫不决,父亲突然前来探望,他只好买一篮脆枣和一罐冼氏甜汤回去。假装自己最近真的在试辟谷。

嬴政很满意,拈了一枚脆枣:“你知道镇子里他们打架,使唢呐吵人吗?”

“我略有耳闻,听说十分刺耳,让人难过。”

“你怎么什么都不告诉我呢。”

扶苏一怔,严肃的端坐着:“这种小事何劳您操心?当时……阎君在忙于筹备海门后面的道路,无暇顾及这些杂事。我也只有这一件事瞒着您。”

嬴政对此不做回答,任何涉及到战争和争端的事,都应该提前想好相应的应对方式,平时联系头脑想好各种方法预备起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刘邦当年还没有唢呐,如果有,他也一样会用。那时候你怎么办?”汉朝和三国年间都没有唢呐,到晋末才有。

他最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和汉朝交锋时,对面有一把唢呐,那我怎么办?以刘邦的脾气肯定会拿来用。想了很久,没有想出破解的办法,还写错了两个字。

扶苏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还和朋友、下属探讨了几次。匠作监中都是能工巧匠,虽然文学性差了点,却极富巧思:“我与人探讨过这件事,锣鼓可以试着与之匹敌,实在不行,只能同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咱们俩也买两只唢呐,对着他们吹。

吹到最后看谁先聋。

嬴政:“……”

扶苏也觉得这个方式有点蠢,提出了另一个解决办法:“想办法造投石机或床弩,贯穿土垛。”

嬴政:“……”你那会要是做得出来,早就做了。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没有锛凿斧锯也没有木匠技艺,在这里纸上谈兵。

“你是不是傻?”

“啊?”

“对面在吹唢呐的时候,无力反抗,摸过去杀他一次即可。”我儿子是思维不够活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