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子午》TXT全集下载_14(2 / 2)

京华子午 樱桃糕 4815 字 2023-09-05

郑府尹拍响醒木,“张五,还不把你所犯罪行从实招来!”

张五如一团烂泥,只知道萎在地上哭。

郑府尹审案审了几十年,很知道如何攻破嫌犯心防,“莫以为你不说,便不能定你的罪。本官实话告诉你,单凭那些证物,就足够斩了你的,只是有份口供,还完整些。你老老实实招了,免得临死之前,还受皮肉之苦。”

张五折磨杀害那些女子时或许心狠手辣,临到自己身上,却怂得紧,不用郑府尹真让人拿出棍棒,他便一股脑都招了。

埋在院中下层的那个女子是同坊杨大先之女,九年前的清明节,来张五院中寻掉落的纸鸢。

“她那纸鸢坏了,我看小娘子可怜,便说让她随我进屋,我帮她修。进了屋子,我修纸鸢的时候,看那小娘子一身衣衫很薄,又跑得脸红扑扑的,便鬼使神差地想替她拭汗,她一下子叫起来,又要跑。”

“若让她这样跑了,我在坊里还怎么住?我去拉她,她越发挣扎,我便堵住她的口,把她摁在了地上……我没想杀她,真没想杀她,但,但堵住口鼻的时候太久了些,过了一会儿,她就不动了……她死了,我怕让人发现,又没处藏她,便把她埋在了院子里。”

便是郑府尹这种审案多年的,也听得面沉如水,“另一具尸骨呢?”

“七年前的上元节,我在门口拐了脚,恰同坊的许二郎娘子经过。那许二郎带着孩子出门看灯了,许家娘子怕孩子冷,带着大衣服出来寻他们。我请许二郎娘子帮我进宅拿拐杖。她虽生了两个孩子,但身姿还挺好看,我没忍住……”

这许家娘子是做惯了活儿的,不是年轻力小的女郎们,制服她并不容易,张五甚至还被抓破了脸,“……我便有些怕了,不敢再下手。”

听他把两件杀人案交代得还算细致,郑府尹点点头,“说说门外马车的事吧。”

“我正在院中拨灯,隐约听到外面一声女人叫喊,我走到门口,顺着门缝往外看,借着月光,隐约能见到路边一辆车,两个男的正把一个女的推上车……”说的与在其家审问时所述相同。

郑府尹也问了这两个人及车马特征。问过之后,郑府尹目视谢庸,自己问完了,看他还有什么想问的。

谢庸冷冷地看着张五,“你七年前上元节所谓在门口拐了脚,是设下的圈套吧?你杀了杨家女儿后,或许开始时还知道害怕,但后来却更起了兴致,偷盗那些女子衣服再不能满足你的淫·欲了。但你一个老叟独居,鲜少有小娘子撞进你家门,你便趁着上元节主动出击。”

张五抬起眼皮看一眼谢庸,哭得越发大声。

郑府尹拍响醒木,张五哭声小下来。

“尽管你提前做了准备,但许家娘子不是那些年轻力小的小娘子,她让你费了很大劲,甚至如你所说,让你受了伤,你便越发谨慎起来,只伺机挑选那些娇弱的独行女子。”

“上元节这样的日子,你又得手过一次,自然不会错过。或许每年的上元节,你都躲在门后,如蜘蛛一般,等待‘猎物’。但常安坊地广人稀,经过你家的只有坊内西南部的人,其中,独行的,娇弱的,就更少了——直到今年上元节。你还不从实招来!”谢庸冷冷地道。

张五身子一震,“我,我……”

郑府尹与谢庸倒也配合无间,当下便要让人用杖刑。

张五磕头:“我说,我说……那年上元节,我确实是假装拐了脚,骗许二娘子帮我的……我,我实在忍不住啊。”

郑府尹怒道:“今年上元节呢?你还不招来!”

“我在门缝,看到一个小娘子和一个郎君一起走过,借着月光,能辨出那小娘子是常家女儿。”

“那郎君呢?”郑府尹急问。

“那郎君不是我们坊的,约莫二十多岁的样子,细高个儿,长得也好,穿长袍,像个体面人。”

崔熠看周祈,周祈点头,这说法与之前大家的推测对上了。

“他们走到那边一辆车前,离着远了些,我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似乎是那郎君让常小娘子上车,小娘子犹豫。然后,大路上走过来两个小娘子,看体态,像是卖油的陈大娘姊妹。她们说了两句什么,那赶车的汉子跳下来,用手砍在陈家姊妹脖子上。常小娘子喊了一声,便被那年轻郎君捂住了嘴,那赶车的汉子也往她脖子上来了一下,然后两人便把小娘子们搬上了车。”

所以,果然拐走常玉娘的和掳走陈氏姊妹的是同一拨人。他们本来想带走的是常玉娘,陈氏姊妹是受了池鱼之灾。

郑府尹实在想不到这张五死到临头了,还有所隐瞒,更想不到,这样一个只知道哭的猥琐老叟,竟就像谢少卿说的蜘蛛一般,伏在那里设套害人,若是没抓到,以后不知道还有多少无辜女子被害。郑府尹又反反复复审问了几遍,见他再说不出旁的,谢少卿也没有要问的了,才让人把张五带走收监。

虽则常玉娘和陈氏姊妹失踪案审出些进展来,但去哪里找这伙儿人呢?谢庸、周祈这些旁司的只管坐在偏厅为此发愁,而京兆府的人还要忙着让人带那两具骸骨的家人来认尸,录证词。

听着外面的哭声,周祈轻叹,突然说了句真心话:“这一行做久了,就觉得人命如灯烛,灭得太容易。”

谢庸看她一眼,“所以还亮着的时候,就可着劲儿地闪耀跳腾。”

周祈也看谢少卿,他这话是说自己,还是说我?想想他那舒服的小院,好吃的,肥猫,袖筒子,应该是说他自己。

让他这句“可着劲儿地闪耀跳腾”,周祈又兴起花钱的心来,这阵子太忙了,钱都留得快长毛了。春天来了,该买买买了啊。

见她沉静着,谢庸猜,她或许还在感慨生命无常吧。想起她种种浪子行径,成天一副天当被地当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样子,或许也跟见多了这些事有关吧。一个小娘子家……谢庸的目光温柔下来,拿案上的壶给周祈倒了一碗饮子。仆役要上前伺候,谢庸摆摆手,给自己也倒了一碗,然后便又琢磨起案情来。

暗室的门打开,一个矮胖子端着灯走进来,他身后跟着一个形容俊秀的年轻人,又有一个中年男子。

年轻人道:“从前贵府说要个这样的,其实我觉得那个也不错。”说着抬下巴,看向陈阿芳。

三个女子都瑟缩成一团。

第42章牌位玄机

证词都能对得上,嫌犯张五又已认罪,杨大先之女和许二郎娘子两个受害人的案子处理得很快。虽卷宗和嫌犯还要移交大理寺,又要刑部复核,但受害人骸骨第二日便发还了。

周祈到京兆府的时候,正好赶上杨、许两家人去接骸骨。

一个大约四十来岁哭得眼睛通红的中年汉子牵牛赶车,车上拉着棺木;车旁是个十二三岁的清秀少年,扛着招魂幡,捧着牌位;又有一个梳妇人髻、约莫十六七岁的女子站在少年边上儿哀哀哭泣。

另一家就气势大一些,四五个三四十岁的汉子,又有七八个少年,都拥簇着一个老妇人,老妇人被搀着,一边走一边大哭。他们赶着两辆车,一辆拉棺木,另一辆上面虽没篷子却铺了毡垫被褥,想来是给老妇人坐的。

周祈下马,把缰绳交给陈小六,走向主管移交骸骨的佟参军。

看着走近的两家人,佟参军摇摇头,“白发人送黑发人,也着实凄凉。这杨小娘子上面有五个兄长,想来从小是娇养的,若不是出了这事,当早已嫁人生子了……”

“我的儿啊——我的儿啊——”老妇人捂着胸口,不断重复地哭喊着。几个汉子也都抬袖子擦眼泪。

周祈知道,老妪之所以捂着胸口,是因为“心疼”。也是那年韩老妪一病没了,周祈才知道“心疼”并不是个虚化说辞,那疼是真的,丝丝扯扯,还带着些酸。

佟参军又道:“那边扛幡的小儿郎,不知道是不是还记得他母亲,也是可怜。”

周祈看一眼许家那小儿郎和旁边与他面貌相似的小娘子,又看他们的父亲,那个痛哭出声的汉子,当年爷儿三个高高兴兴地出去看灯,怎会想到与妻子与母亲从此天人永隔。

移交尸骨遗骸这种事,京兆都是做熟的。郑府尹讲究,不允许京兆府进棺木,故而在外面搭好了移灵的棚子,两家人在佟参军这里签了文书,自去把尸骨移入棺中带走就可以了。

说是简单,但涉及亡者,总有若干丧礼风俗在,更何况生者见了亲人亡骨哪有不大哭一场的?

杨家老妇人见了女儿白骨,当场便厥了过去,儿孙们赶忙掐人中、抚胸顺气。

周祈要转身去找仵作——仵作们多懂些医术,却见谢少卿骑马而来。

谢庸翻身下马,急急走过去,见老妇如此,忙取出腰间荷包里的针囊,抽出一根银针,缓缓刺入老妇的人中,又揉其内外关、推其大陵等穴。老妇幽幽醒来,“我的儿啊——”

谢庸收了针,轻叹一口气。

周祈知道谢少卿懂些医术,但想不到他还是个随身带着针的,不过想想他是大理寺少卿……他这带针,估计跟自己身上带溜门撬锁的钎子是一个意思。

因杨家儿郎们都围着老妇人,那为杨小娘子招魂的幡子便被倚在棺木上,牌位也放在棺木盖子上。周祈正转身要离开,突然一阵小风吹来,那幡子扬起几缕搭在牌位上,牌位想来还来不及木刻,是个纸糊的,被这一吹一搭,便歪了下来,周祈赶忙接住。

周祈看向那牌位,白惨惨的纸上写着“杨氏六娘之灵位”。看来这杨家是男女不分开论昆仲的。

周祈突然皱起眉头,把那牌位凑近鼻子。

周祈神色一变。

谢庸看她。

周祈把牌位递给谢庸,她的脸冷得似带着冰碴儿。

谢庸接过来,也把牌位凑近鼻端。

那负责捧牌位的杨家小儿郎不明白两个贵人拿着姑母的牌位做什么,又不敢问。

谢庸放下杨小娘子的牌位,走去许家那边,也借许家娘子的牌位来看。许二郎不敢违拗,目视儿子,许小郎君便把其母的牌位递给谢庸。

谢庸看一眼牌位,又闻一闻:“敢问这牌位是请何人所书?”

“请敦义坊安仁凶肆的人写的。”

“他们写牌位时,可曾往墨里加东西?”

许二郎有些懵,一直未说话的许小郎君道:“我看那先生捏了炉中一捏香灰放上。”

周祈也正在问杨家兄弟同样的问题。

“是请永平坊老巷凶肆的唐先生写的,棺木也是在那里买的……他说六娘凶死,用香写牌位,可以安魂辟邪。”杨大郎道。

谢庸和周祈一起离开移灵棚子。

“这长安城开凶肆、棺材铺子、墓碑店的,没有一百家,也有八十,排查起来太费工夫,若果真如你我想的,早一刻,兴许能救她们的命。这样,你们带人先排查着,我去找人问问。”周祈道。

谢庸点头。

周祈急步去京兆府内取了那封作为证物的信,然后翻身上马,带着陈小六朝新昌坊奔去。

新昌坊宗真观里,“紫微宫传人”出去买了两个胡饼、两个咸蛋——他们这些在道观挂单的,都自己单吃。今日起晚了,早午饭并做一顿,待吃完了,正好儿东市开市摆摊儿去。

刚走到观前,不提防烟尘滚滚,奔过来两匹马,“紫微宫传人”赶忙往边儿上闪。那马却在他三步之前被骑士勒住,马略抬前蹄,“咴”一声。

“紫微宫传人”定定惊魂,抬头看是哪个缺教少养的五陵年少街头纵马,待看清马上的人,却露出笑来:“我当是谁,马术这般精湛,原来是周道长!昨晚我卜了个喜遇故人的好卦……”

周祈翻身下马,不跟他寒暄,与他往道观墙边少人处站住,拿出信来,“真人可知道这长安城开凶肆、棺材铺子、雕刻墓碑等丧葬行的里面有个年轻郎君,听说长得不错,写得一手好字?”

“紫微宫传人”大略知道周祈身份,见她这么问,便知道这是有事了,当下也端正了神色:“周道长知道我,于这学问上有限,靠字辨人,不大行,但字好不好,我还是能看出来的。要说这丧葬行里字写得好,长相又好的郎君——我还真认得两个。一个是群贤坊群贤凶肆的主人江郎君,一个是专卖墓碑的老章家的大郎。”

“紫微宫传人”他们虽然也是些假道士野和尚,但与周祈等禁卫扮的专管探查民间异常的假道士不同,他们时常也搭着做些丧礼念经、超度亡魂之类的勾当,赚些零钱花花,故而认得丧葬行的人。其中“紫微宫传人”又是做人最活泛、在长安城混得最久的老江湖。问他,果真问着了。

“说说这两个人。”

“江郎君,听说是河东道人,若是不知道的,得以为是个高门子弟,一口雅言,气度好得很,不知怎么想起做这一行,去岁在群贤坊开了家凶肆。他字写得虽好,却不常给人写,他店里另有先生。我见过他给安仁坊一个胡商之母写的墓志铭,那文情真意切的,字也好。”

“章大郎的字是家传,他们刻墓碑的,大多字写得不错。这孩子也算我看着长起来的,是个说话敞亮、浓眉大眼的俊朗后生。”

临上马了,周祈又多问一句:“他们丧葬行,爱往墨里掺香灰?”

“紫微宫传人”笑道:“都是为了辟邪,这个行当的,总是格外小心些。不过他们一般遇见凶死的、夭折的这些才加,那香灰都是用香燃出来的,各色香料多贵啊,沉香、檀香、降香,一两卖多少钱……”

周祈不等他算完账,便在马上拱拱手,又烟尘滚滚地打马跑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