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光德坊时,周祈让陈小六去京兆府调人手,自己则过门不入,径直奔向群贤坊,却没想到在西市南门遇见要进市排查的谢庸——在东西市都有丧葬行聚集的街曲,崔熠奔东市去了。
暗室中。
陈氏姊妹依偎着。
“阿姊,他们到底掳我们来做什么?为什么昨晚那人说,说,‘死’……”阿幸颤声问,“常,常小娘子,真的死了吗?”
阿芳摇摇头,用袖子擦一把脸上的泪,眼前似又闪现昨晚的事。
年轻人道:“……那个更踏实懂事些,比这个好。”
中年人有些犹豫,“可敝主喜欢袅娜些,最好识文断字的。不过,郎君说得也有道理……”
这时,常小娘子扶着墙站了起来,“我跟你走,我除了识字,还能画两笔画儿,弹两支曲子。”
中年人笑了,对那年轻人道:“还是她吧。”
那披着漂亮皮囊的魔鬼看向常家小娘子,微笑道:“这般争抢,你可知道,出了这个门,是去做什么?”
“左右不是好事。”常小娘子闭闭眼。
“想不到倒是个视死如归的……也罢!”年轻人对矮胖子点点头。
矮胖子来绑了常玉娘,给她嘴里塞了布巾,常玉娘回头看陈氏姊妹一眼,踉跄着走了出去。
第43章救小娘子
凶肆在群贤坊十字街西一条不甚显眼的小曲里,小小的黑木门,门旁挂着黑地木头牌匾,上书隶体“群贤凶肆”四个白字。
周祈看谢庸,谢庸点头。
周祈挥手,衙差分开,有的去了侧墙,有的去后面,有的埋伏在大门两侧,周祈当先推门进去。
一个穿长袍的中年人迎上来,神情肃穆中带些恤悯:“客人想要点——”却被衙差们捂住嘴,扭住胳膊,中年人脸上的神情由肃穆恤悯变成了错愕。
周祈等快步绕过迎门山水屏风,屏风后大案旁站着一个年轻人,手里竟拿着一把刀。
周祈急忙上前抬脚踢他的手,那刀立刻脱手,周祈押住他的胳膊和手,把他反手剪住。
衙差们接过手来,周祈才看清那地上的刀是雕琢玉器用的刻刀,案上还放着好几把呢。
“几位穿着公服,行径却如强盗……”年轻人怒道。
周祈哪有空儿听他说话,带人径奔旁厅后院,把前面交给了谢庸。
谢庸对他的话也恍若不闻,只负着手打量他,这年轻人二十六七岁年纪,身材颀长,隽秀眉眼,长袍外套着匠人的黑灰围裙,虽被捆着略显狼狈,却风仪不减,卓然雅致。
谢庸又打量这屋子。
凶肆外面的门脸儿不大,里面却颇宽敞,也并不似有的凶肆,挤挤挨挨放满了香烛纸马,这里不像凶肆,倒似一间书房。
当间一张大案,靠边的地方铺着一块黑色皮毛毡布,布上摆着几把刻刀,刻刀旁是个雕了一半儿的玉蝉。
另一边放着笔筒、笔洗、砚台、镇纸之流,又有一个小小的黄铜仙鹤香炉,此时没有燃香,只静静地立着。
谢庸走到案前,拿起那玉蝉看一眼,“刀刀见锋,倒有些汉代琀蝉的功力。”
年轻人已冷静下来:“贵人过奖。”
“明明身死如烛灭,却事死如生,又求来世,何其虚妄。”谢庸淡淡地道。
年轻人看着谢庸,没说什么。
“郎君是河东道人,又姓江,莫非是晋州江氏子弟?”谢庸放下蝉,手抚摸过香炉鹤嘴,在鼻端捻一捻。
年轻人皱一下眉,面色微变,“为先人蒙羞,不说也罢。”
那就是了,谢庸再看他一眼,便接着打量这屋子,掠过书架、盆景、挂图,却在转头时把目光定在那架檀木石头屏风上。
这架屏风迎门正面是浮雕山水,背面却是阴刻的《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俗称“往生咒”的佛家经咒。
眯着眼看了半晌,谢庸道:“郎君这咒文写得真好,仿佛真带着佛陀的悲悯似的……”
“贵人过奖。”年轻人再看他一眼道。
后院里,周祈以迅疾之势,搜了几间屋子和院子,把几个正做棺材、雕碑的工匠都拘在一起,却没找到小娘子们,几个工匠中也没见到哪个是矮胖的。
倒是在院子里一眼看见了那黑篷车,撩开帘子,看不出什么痕迹。
周祈又细细地把这院子翻了一遍,也没发现房屋夹层、地窖入口之类。
难道错了?不!不会!
看一眼那黑篷车,周祈面色不太好地走回前面。谢庸看她,周祈摇摇头。
年轻人冷声道:“某是外乡人,想不到这天子脚下,会有人强闯强搜,真是好大官威排场。不知贵人们所为何来,可找到你们想要的东西了?若没有,就请回吧。”
周祈冷笑一声,走到年轻人面前,抬脚踏在案上,伸手拿一把刻刀往他脸上比一比。
年轻人脸绷得紧紧的,往后略仰。
“你是外乡人,不知道我们天子脚下的规矩。我便是在这里活剥了你,把人皮制成灯笼绷成鼓,也没人说什么。”周祈手里的刻刀轻轻滑过年轻人的颈部大脉。
年轻人咽口唾沫。
周祈上下打量他一眼,那刻刀托起他的下颌,轻轻地笑道:“告诉你,我最烦装相的了!什么雅望风仪,一顿棍子打过,保准屁滚尿流。干你这种恶事的,约莫不怕死,但你怕不怕死得难看?上了枷泡在屎尿里,正好天暖和了,也该有蛆虫了……”
年轻人面色大变。
后赶来的陈小六对自家老大佩服得五体投地,平时都用那本《酷吏》传奇里面的刑罚吓唬人,如今老大都能脱开那本书自创酷刑了。
押着那年轻人的衙差则偷偷互视一眼,干支卫果然是干支卫……
那边,被周祈称赞过数次“风仪”的谢少卿对周祈的言论行径恍若不闻不见,蹲下身子,用手摁那屏风底座上的石头。
那石头竟然被摁了下去。
年轻人闭闭眼。
周祈急忙蹿过来,跟谢庸一起把四脚上的石头都摁下去,然后推动那屏风,竟然露出洞口来。
衙差递给她一个打着的火折子,周祈当先跳下,后面又跟着跳下来几个。
借着微弱的光看一看,这地道没有升平坊的地道那么宽阔讲究,却也能容得双人直腰行走。往里走不几步,便越发宽阔起来,只是挡着一扇门。
把火折子塞在旁边人手里,又借他胳膊支一下,周祈扭身抬脚猛踹,门哐地开了,锁耷拉在一边。
周祈趔趄一下,“嘶”一声。
谢庸忙扶住她的腰,又随即放开,改而抓着她的两个胳膊。
身后衙差们冲进屋去。
周祈想看一下是哪个不着调的扶人都不会扶,不提防抬头对上谢庸的眼。
周祈的火儿“刺啦”一声,灭了,改而干笑着抖抖腿脚,“今天的门有点太过结实。”
谢庸不说话,松开她,走进暗室。
周祈也瘸拐两下,蹦跳进去。
屋里没人看守,只靠墙坐着两个小娘子,惊惧地搂在一起,怕吓着她们,谢庸和衙差们都未靠近。
周祈上前,蹲下:“别怕,我们是来救你们的。阿芳?阿幸?”
陈阿芳哭着点点头。
周祈拍拍她们的肩,“好了,好了,没事了,乖……”
听到她那声“乖”,陈阿幸再忍不住,扑在周祈怀里哭起来。
谢庸看她一眼,又打量这暗室。
周祈拍拍阿幸的后背。阿芳用手捂着嘴哭。
看她们还好,周祈问:“常小娘子呢?”
阿芳哭得更厉害了,但话说得很清楚:“常小娘子被带走几个时辰了。她昨晚被一个留八字须的人带走的,那人约莫四十多岁。”
……
出了地道,自有人带陈氏姊妹回京兆府,周祈和谢庸又站在那江姓年轻人面前。
“还不说吗?”谢庸问。
“不知贵人是怎么发现的?”年轻人竟坦然起来,嘴角甚至微微带一丝笑意。
“发现什么?发现你等作奸犯科、诱拐强掳民女,还是发现这地道密室?”
年轻人再笑一笑,“那贵人不妨再猜猜,那常小娘子被带去哪儿了?”
周祈待说什么,年轻人竟道:“左右也是死罪,贵人们爱用什么刑就用什么刑吧。”
不知是识破了周祈的诈供之术,还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本朝惯例,公堂之外,都算私刑,又规定,官员不可妄动私刑,周祈固然可以不管三七二十揍他一顿板子,但若他死扛着,也没办法——又不能就此打死他。
还有后院那些……
刑讯逼供太费事,常小娘子已经被带走几个时辰了……
人在地下暗室时候长了,对时间就模糊了,阿芳说“昨晚”又说“几个时辰”,若果真是昨晚,晚间有宵禁,带着一个被束缚的女郎,那买主能去哪里?现在是午时,距离昨天白天怎么也不是几个时辰……
周祈盯着那姓江的年轻人:“常玉娘是今晨被带走的吧?”
年轻人看着周祈,“常玉娘是不是今晨被带走的,贵人可以猜一猜。”
周祈断定:“就是今晨。”审过那么些人,人在慌张或者说谎时才会这样重复对方的问话。
可即便是白天,因上元节私奔男女及这诱拐案,城门上早就被知会过了,那买主想带着一个被捆绑或者昏迷的女子出城,也是不易。
谢庸走过来,递给周祈一个册子,吩咐听用衙差:“我去春明门,其余诸人分开去各城门问今日头午出城的装丧葬纸扎的车。若有,先追过去,让城门的人去京兆府报信,再调人手。”
周祈看那册子,竟是这店里的账簿子。难道这种事他们也记账?
那账簿上最新一笔写的是今天,正是那位江郎的笔墨,上书美人灯一盏,扎纸若干、锡箔器若干……周祈的目光着意在“美人灯”三个字上停了一瞬,后面写着钱数八万,最后又写了“奚”字。
周祈明白谢庸为什么自带人去春明门了,“奚”这个字写在最后极可能是买主姓氏,这姓氏说生僻倒也不生僻,可也并不很常见,而出春明门十五里,有个奚家庄,那里是奚姓家族聚居之所。
“你腿脚受了伤,莫奔波了。”谢庸对周祈道,“带嫌犯、证物径回京兆府吧。”说着便要带罗启出门。
周祈却一把拉住他的袖子,谢庸看她。
周祈蹿往门外:“我就是腿折了,往城外救个把小娘子,也是手到擒来。”
陈小六赶忙也跑出去。
谢庸急步出去,周祈已经翻身上马,谢庸抿抿嘴,吩咐罗启也跟上她。
周祈领着两人打马往东奔去。
罗启心里有些高兴,阿郎还是知道心疼周将军的,只是周将军逞什么强啊。
“周将军,你腿脚受伤了,怎么还非得自己追啊?”罗启骑马赶上周祈。
“那矮胖子没找到,保不齐去送‘货’了,那似乎是个扎手的,又保不齐还有旁人,我怕你一个人对付起来难,你们谢少卿细皮嫩肉,不抗造,若磕了碰了的——我们亥支今年的腊赐估计就玩儿完了。”
罗启一颗心起起伏伏,五味陈杂,开始觉得,原来周将军也心疼我们阿郎啊,只是在小娘子心里,郎君们若显得太“弱”是不是不好?阿郎就是太端着,把你的本事亮出来给周将军瞧瞧啊。待听得“腊赐”一句,罗启的心吧唧落回了原处,哦,原来如此。
扭个脚这点事,若是没事的时候,能让周祈使唤兄弟们给端茶倒水剥果皮一个月的;有事的时候,便是不骑马,这几十里也能蹿个来回,周祈是真没把这点伤当回事。
时候不大,奔到春明门,问守门兵丁,果然大约在卯晨之交的时候,出去一辆拉着丧葬扎彩纸人纸马的车。
“押车的可有一个矮胖子?”
兵丁想了想:“好像一个随行骑马的是个矮胖子。”
周祈策马东奔。
听着马上飘来的“多谢,兄弟,改日喝酒”,守城兵丁相顾而笑,“周将军要是散漫起来,一步三晃;这急起来,能撵狼赶兔子。”春明门离着兴庆宫近,他们与周祈都相熟。
出了城,人少,正方便纵马疾奔,周祈骑的是一匹花大价钱买的塞外良驹,不大会工夫就甩开了陈小六和罗启一大截,两人在后面猛赶,却也只能远远地瞧着个人影儿。
到了奚家庄,在村口问了乡民,周祈又转弯儿向村北。
奚家坟地,两个奴仆样儿的看着坑里的常玉娘。
“这么美貌的小娘子,听说还念书识字,就这么埋了也着实可惜。”
“怎么,你还想干点什么?你若是要干,可快着点儿。一会吃完酒席,就该抬了棺木来出殡下葬了。”
另一个嗤笑:“我可不干这丧阴德的事。不过是可怜她罢了。我劝你也别,这种冤死的,保不齐化成厉鬼。”
“你没听那矮胖的先生在路上说的?他们都有符咒,这女子的魂魄被永远钉在这里,给主翁为奴为婢,再安稳不过了。”奴仆看一眼常玉娘,“罢了,将死之人,晦气,留给主翁自己吧。什么时辰了?过了午时了吧?那矮胖先生说过了午时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