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的时候,她婆婆已经把饭做好了,牛兰芳赶忙过去帮忙,“都是我忘了时间,回来晚了,倒是累到您了,今天本来该我做饭的。弟妹他们还没回来?”已经快要秋收了,柳立成自然就要到田里头去看看。
柳立成除了自己家的地之外,还要看看村里头的公田,到时候会分配给村里头的人去收成。这些可是族里头共有的,出产都是归族里所有,每年拿出一些分给村民们,剩下的都是拿来扶弱济贫。
“没事儿,不过就是顺手做了俩菜,能有多累。”她将儿媳妇递过来的东西放在桌上,关心道:“怎么样了,明月跟你说了没有?”
牛兰芳细细跟她说了今天的事儿,顺带提了一下柳大姑来了的事儿,“你说这柳枝大姑也好意思上门,明月回来这么些日子不见她过问,吃酒的时候倒是蹭了个长辈的位置,还想对明月指手画脚,也不知道哪来的脸。”
她反正是很看不上这种行为,跟自己的婆婆也没有忌讳,直接就给说了。
那边徐燕正好进来,听到这话的时候,倒是跟着点了点头,插了一句,“上回杨梅婶还拉着我说要给明月介绍她家隔壁的,我想着柳枝大姑估计也是为了这事儿来的。”不是她眼光高,说实话,就这些人提的人选,她都看不上,别说柳明月了。
“这可不容易,好歹明月是在外头见了世面的,她前头那个虽说年纪大些,可有本事啊。叫她再找一个,总得有些过人之处吧。”牛兰芳跟徐燕是一个想法,“再说了,我看她也没那个意思,这事儿估计难。”
虽说她也觉得女人应该找个知冷知热的男人,日子才好过些,可就柳明月如今这情况,似乎男人的存在就可有可无了。
徐燕不想再说这个话题,反倒是提起另一茬,“我昨儿去明月那儿听陈叔说了,镇上筹备了好几家学校,估计我们这片区也会有一个小学。团团和圆圆年纪也到了,到时候要不要送他们去上学算了。”
她自己的孩子年纪还小,但是牛兰芳的两个孩子正好到年龄,她就顺带提了一嘴。男孩子在家其实也能帮上不少忙,可柳立成和牛兰芳都能干,家里头的琐碎事有婆婆,倒不如把俩孩子送到学校去,也省的整天在村里头晃荡。
当然了,她也是听柳明月说要送俩姑娘去,这才起了心思。到时候老陈头肯定每天都要接送的,自家的孩子正好蹭车,方便安全。她细细分析,将自己的考虑都给她们说了,毕竟是关乎孩子的大事儿,还得是父母做决定。
至于上学要出的那点钱,说实话,家里还真的是负担得起的。
“等晚上跟立成商量了再说,这都快秋收了,总得等过了这茬。”牛兰芳说到,摆放好菜肴,便招呼还在院子里头玩耍的孩子去洗手。眼看着男人们也快回来了,她赶忙将锅里头暖好的水舀到盆里,等会儿人回来了能洗手。
徐燕把图图抱起来,她虽然有孕在身,可肚子还不显,行动自如,“到时候看能不能赶着去镇上一趟,好歹赶上个热闹,也让孩子们见见。”建国之后,只盼着这日子能长久地过,太平且平安,是最大的奢求了。
这边柳家是热热闹闹吃饭,那边柳明月却跟老陈头商量起去省城的事儿。
今日老陈头去镇上送人时,正好接到了好友派人送来的消息,他一直打听的事儿有着落了。说是在省城有一位刚刚从京城回来的专家,还是个喝过洋墨水的能人,本事肯定是不小,已经拖了关系跟他提了陈梓旻的情况,并约了见面的时间。
老陈头的意思是,他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去看就成了,但柳明月硬是没同意。她知道陈梓旻是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孩子,跟老陈头也不是特别亲昵,再加上她想让阿香也跟着一起去看看,便提议自己也跟着去。
“家里头就交给小祥和秦嫂,反正都熟了,不怕出什么事儿。这两日湘姐要多看着妹妹,给秦嫂帮忙,阿香跟我就陪着旻哥儿一起去省城,等回来了给你们带东西。”她还想回陈家的老宅看看,上回老陈头回去处理了东西,她得亲自确认一下。
这一趟走完,估计就好些年都不能再来了,她也会放心些。
她看着欲言又止的陈梓湘,给她们分配任务,“接下来镇上要开一个学校,估计这附近几个村也会合办一个,你们好好准备,到时候送你们去上学。”她更倾向于到镇上去,毕竟接送不成问题。到时候就让豆子,陈梓湘和陈梓澜一起去,姐妹几个也有个伴儿。
至于上学该准备的东西,她看了看边上的秦嫂,特意嘱咐道:“您看着她们准备,顺带打听打听村里头还有谁也要去的,我们家就这仨姑娘,也挺让人不放心的。”若是有村人一起,好歹能做个伴儿。
秦嫂知道柳明月这是把自己的女儿也算上了,很是高兴地点头:“成,明儿我就去问问,估摸着村长家的俩孩子肯定是去的。”至于其他人,她认识的不多,不过常来家里的几个娃娃都是爱学习的,若是不去也可惜了。
边上一直听着的陈梓澜倒是开口了,“您若是去省城,我得给二姨娘捎些东西去。”这是她新学后织好的围巾,正好让柳明月带去给二姨娘,“她若是收了最好,不收就还是带回来吧。”
毕竟当初送自己走的时候是很坚定,陈梓澜不确定二姨娘会不会理会自己。当然,她也明白自己这个要求是有些过分的,毕竟去一趟的话绝对不可能就送自己的这条围巾,柳明月肯定得搭进去不少东西。
陈梓湘欲言又止,到底没好意思开口帮忙说话。她跟陈梓澜是同吃同住,处久了自然明白她的心思,也不是真的就感情深,只是久未见了,多多少少有些想念。
柳明月点点头应承下来,“成,到时候让陈叔带我们走一趟,去看看二姨娘。你们在家要好好听话,乖乖的等我回来。”她也不给其他人开口的机会,“到时候给你们带好吃的好玩儿的。”
若是真要出门,到底就赶不上了建国庆典,她看着几个孩子,心里头微微发酸。
上辈子这个时候他们都在省城,热闹得很,陈梓澜还约了好几个朋友出去玩耍,天真浪漫,不知忧愁。这辈子却蜗居在这小小的村庄里,跟着自己,住着土房,吃着杂粮饭,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
她深吸了口气,将陈梓旻抱起来,“我们旻哥儿很快就会健健康康的了!”也算是了了她的一桩心事吧!
☆、十五章
省城到底是远,柳明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才在九月底出发了。临行前特意找了村长柳立成,让他多加照顾下家中留下的老弱,并且,跟他提了提,准备秋收之后在家边上再起三间房子做醋坊的事儿。
“也成,村里头在山边那儿划了一块地要准备建酒坊,到时候就一起建了得了。”柳立成知道她的打算后就随口应承下来了,隔壁村其实有个小醋坊,是祖传的手艺,但他儿子有出息,这眼看着就要没人接班儿了,柳明月来得刚刚好。
有了这么个小醋坊,他们村也能热闹些,也是好事儿。
“那可就麻烦哥哥了,这些钱先放着,您要是用得着就先用。”她将自己准备好要建房的钱放到柳立成那儿,顺便跟他闲聊,“听说镇上下文件来了,土改后,怕是族里的这些田地都要分下来,以后酒坊的米可怎么算?”
柳明月密切关注着这些信息,柳家村是聚族而居,没有地主,自然也没有可以被打倒的对象。可边上的邱家村可不一样,那边更靠近镇上,两个地主都是有钱的,圈起来的地也老不少,这么一道指令下来,都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其中一个是邱家本族人,家里头有钱,但是平日里对村民们都挺好,风评不错,倒是不慌。可另一个就不一样了,本身作风就不好,又是外来的,已经卷着重要的东西准备跑了,他家也被村民们洗劫一空。
还留下两个曾经跟着他的姨娘,也是村里头的姑娘,也不知道日后是个什么打算。邱家村的人前些日子还开了会,说是要商量怎么处理另一个地主,各种呼声很多,叫人看着都心慌。
另一边的牛家村显然就平静很多,从柳明月这儿得了个方子,投入到羊毛大业中。如今快到秋收了,原本好些人都打算把自家的羊给杀了补身子的,如今倒好,羊反倒成了大爷,但剃毛的也多。
柳明月还收了一筐羊毛,是牛兰芳给送过来的谢礼。她已经让阿香上山找些野果子,深紫色,染出来后准备给家里的姑娘们做个小披肩,也不算是浪费了他们的好意。
柳立成自然也是知道附近的情况的,不过柳家村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他在村里头积威甚重,不仅仅是因为他爹以及家族的支持,更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有本事的。政策这个东西,他也深入研究过,对柳明月的担心不放在心上。
“我们村不一样,我估摸着这国家的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今是建国初,收拢人心用的罢了。真把地主都打倒了,大家分了土地,之后呢?!”他可是知道,国家跟隔壁老大哥走,对外宣称是社会主义,那共产才是最后的目的。
他们这也算是响应国家的政策了,肯定没问题的。至于村里头的人的想法,敢有小心思那几个都不是爱冒头的,若是真敢冒头,那他可不会客气。
见多了这些,知道一些实情的柳立成对柳明月倒是难得更和蔼了。这是自己的族妹,还是师傅的独女,怎么着也要护着她,不叫她如同隔那些受苦难的内眷一般。小事上多有照顾不说,大事儿上也尽量帮着扛,他也庆幸,柳明月遇上了老陈头他们,好歹有个家。
不过作为一个农家汉子,他并不擅长表达自己,对着柳明月还是掏心掏肺地说道:“我听你嫂子说,有人给你介绍对象,若是看中了也不要迟疑犹豫,你还年轻,往后这几十年的人生,总得找个知冷知热的人一起过。”
尤其她是个女人,还是温婉的女人。
柳立成也就这么随口一说,见柳明月笑着点头,便转移了话题:“前些日子你嫂子说你在找人买蚕丝被,昨儿我老丈人来了一趟,说是给你准备了两床,这钱我就先给他,作坊的不着急。”
说罢,不管柳明月的欲言又止,径直往家里去了,挥了挥手算是跟她告辞。
“明月,你进来看看这些够不够?”秦嫂见柳立成走了,在厨房里头招呼道。她给烤了些馕饼,准备让他们路上可以填肚子,这会儿还要叫柳明月过过目才放心,“这两瓶酱是刚做的,应该能放一段时间,也带去吧。”
前些日子阿香跟着小伙伴在山上采到的蘑菇,正好老陈头那天买回来一大块牛肉,柳明月就给做了牛肉香菇酱,秦嫂就学会了。昨儿老陈头又买了牛肉,她就割了一块下来做了酱,这会儿倒是正好用上了。
柳明月见她忙前忙后地都没歇过,赶忙过去接过她手里的东西,顺便劝到:“嫂子,也别太劳累了,自己该休息休息,活儿是干不完的。”尤其是对她这种眼里有活儿的人,根本就停不下来的。
其实这么大一家子,活儿还是很多的,光是洗衣做饭都足够耗尽她一天的时间,尤其还要照顾几个孩子。阿香更多的时候是帮着做些别的事情,家里的鸡鸭羊都要吃,为了防止生味儿,还得每日打扫,除此之外,还常常上山,带回来每日新鲜的食材。
当然,柳明月也没闲着,她给孩子们上课,固定下来的时间照顾院子里头的花草和菜园子,然后还得裁衣纺线,为过冬做准备。
秦嫂倒是已经习惯了,她也没觉得自己做这么些活儿就累着了,挥挥手说道:“这有啥,以往我在老家的时候还下地呢。”那才是真的累惨了,尤其是播种和收获的季节,腰都没直起来过,忙一次得脱一层皮。
两人相视笑了笑,彼此都体谅彼此的不容易。
这个家能凑到一起去不容易,靠的不仅仅是缘分,还有每个人都愿意付出的心。家里有老陈头和小祥,所有的重活就有人操持了,而秦嫂阿香她们就把内务都给解决了,一家人就这样,算是把这个家给支棱起来。
看着厨房里头的东西整整齐齐,整个家井井有条,随着他们的努力日渐爆满的地窖,孩子们倒是不知道,反正几个大人的心都是安定的。
“你也别老是使唤豆子干活儿,多让她跟着湘姐儿她们读书,马上都要上学的孩子了,若是到时候跟不上,那么是抓瞎了。”柳明月特意嘱咐道,自己拿着东西往房间去了,“我收拾东西去了,你也去歇歇吧。”
大中午的日头很毒,非常适合午休。秋日少了蝉鸣,但阳光正好,微风送来阵阵蔬果的芬芳,鸟儿都比平日里活跃很多。
回了房间的柳明月三两下就把自己要带着的衣物以及清洁用品都给装好了,然后才把自己的珍藏都掏了出来,除了钱之外,还有一些“违禁品”。这次她打算都带到省城出手,不然留着也是白瞎。
原本的那些古董有收藏价值的都已经安置妥当了,这些东西她本来还想留个念想,可这会儿看着却觉得留着无用,还不如换成钱心里头踏实些。尤其是在看到新闻报道之后,这一天一个样子,跟她记忆中的有些许出入,心不是很安定。
至于这些东西出手的问题她并不担心,虽然如今建国后,很多典当行都被查封了,可她知道,老陈头有自己的门路,她只要委托了老陈头就成了。说起来,上辈子靠着典当东西,她还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呢。
现在回想起来,倒是觉得当年的自己真的是蠢得可爱。财不外露,尤其是在自己实力弱的时候,还是要韬光隐晦些,才能避开不必要的麻烦。凡事谨慎,往外露的少了,自己家的日子怎么过别人也不知道,好不好的,自己评判就可以了。
接下来这几年,她的重任就是好好给陈梓旻调理,让他像个正常的孩子。至于其他,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好好准备着,迎接下一波的冲击。
说是还有好些年,可是柳明月很清楚,时间是留不住的东西,眨眼就过,她要暗暗积蓄力量,才能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有足够的能力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