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小脚老太养孩记》TXT全集下载_5(1 / 2)

“阿香,家里的猪再养一段时间就要杀了,到时候你就别老是出去,多在家里头待着,都晒黑了。”她看着阿香日渐粗糙的手,很是心疼地说道:“我不是做了些润肤膏,你的手是不是总不记得擦?”

上辈子更糟糕些,经过了陈地主这些年的养护,她早就变成了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妇。后来一朝落难,靠的自然就是阿香和秦嫂,连陈梓湘都比她适应得快。

无论日子多难,阿香对她都是不弃不离,甚至,在她被□□的时候,为了护着她被打断了一条腿……重来这一次,她自然是想给阿香所有一切自己能给的,最好就是让她健健康康成长起来,找一个可靠的男人,有一个自己的家。

若是实在不行,好歹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自己能养活自己,也算是她对阿香尽心了。

阿香刚想说什么,又被柳明月打断了,“行了,也别省着,你知道老爷给我留了一笔钱,家里头虽然有这么多个孩子,可也不是完全没收入了,你跟秦嫂每日都忙个不停,我再不能像从前一样给你们发工钱,但也要保证你们的基本生活无忧才是。”

说到这儿的时候,她总觉得自己是心中有愧的。

老陈头还好,他跟小祥的收入都没有给柳明月,而是让他们自己拿着。当然,每每都是换成米面往家里头带。

但像秦嫂和阿香这种一直在家忙活的,若是她不发月钱了,那就成了完全没有收入的人。柳明月觉得,等晚上赏月的时候,应该要将这件事拿出来说一说。

她原本就是盘算着等村长那边有了好消息,将酒坊建起来后,拿着方子分红的钱给家里人都分一分的。大头自然是给老陈头拿着,剩下的,分出来一部分给阿香和秦嫂,算是给她们私房钱了。

阿香也罢,还是个小姑娘,没多少用钱的地方,可秦嫂不同,即使柳明月对豆子和杆子如同陈家的孩子一般多有照顾,可一个母亲手头上若是没有钱,也是拮据得很。眼下能含糊,日后肯定是含糊不来的。

“我知道了。”阿香将自己的手从柳明月的手里抽出来,给她递过去一团毛线,“您别老是操心我的事儿了,自己多顾着自己的身子吧。”这一天天都忙着呢,除了教养孩子,还得操心这个家的生计问题,叫阿香有些心疼。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干活的,倒是也挺快的,毛线一个个在她们的手上成型,团成圆球球放在边上的篮子里头。

等月上树梢,摆放在厅堂中的桌子上放着水果和糕点,柳明月还将带回来的茶叶也摆上了,加上老陈头在镇上买的桃花酒,已然足够丰盛。

陈梓湘带着几个娃娃玩着新得的积木,柳明月便将家里人都聚集在饭桌前,准备开个小会。她将自己记事儿的小册子掏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大事儿。而没有跟老陈头谈过就直接往外说,也是叫柳明月有些许忐忑的。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跟大家说说家里的情况罢了。”她将册子摊开,“总归日后都是一家人,既然已经改口,那么就得立起规矩来。省城的这两处作坊是老爷留下的产业,陈叔管着,每年的收入就是我们这个家的支出。”

没有具体的数额,但是大家都清楚,这两个小作坊的收入并不高,“原先老爷留下来的产业变卖后,就都给存起来了,这是日后四个孩子的,不能动。”过另一页,“村里头的酒坊是以方子入股得分红的,到时候陈叔和我各拿三分,剩下的,就给秦嫂和阿香分了。”

说罢,不顾她们的反对,直接往下说,“至于小祥,翻过年就不去赶车了,我打算将隔壁那小块地建起来,做个小醋坊,全交给你管了。”其实这也是老陈头期望的,离得近,但是又有自己的空间,即使日后小祥成婚了住着也合适。

大家欲言又止,但柳明月并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我知道这是大事儿,本来应该跟你们商议的,但是我又想着我们能一路到柳家村来,能成为一家人,何尝又不是一种缘分。今日我便托大,就这么定下来吧。”

老陈头原先还想推辞,但是见柳明月是这个神色,沉默了一小会儿便也点头应下来了,“也罢,那就这么定下来吧。”之后,不管几个人的神色,径直去上香了。

柳明月见状,补充了一句:“秦嫂,村里也要多出去走动走动,若是日后遇上了好人家,也不要怕,我们也是你的娘家人。”直把秦嫂说到眼眶都红了才罢休,可她却不喜欢这种煽情的场面,便借口有东西要拿回屋去了。

小祥跟阿香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说着小话,秦嫂看着豆子一边照顾陈梓淳,一边还看顾着杆子,心里头酸酸软软的。

其实当初会选择跟着柳明月下乡来,不过是知道省城日子不好过,回乡又不成罢了。可回来才这么短短的日子,却似乎真的将心都贴到这个家了一般,她想,或许就这么在柳家村过一辈子也是好的。

靠着柳明月将孩子养大,等孩子成家立业,她便跟着扎根下来,勤奋些,总归是不缺吃喝的。

可柳明月给出的这一笔钱,这就意味着,她自己原先的盘算都是错的。秦嫂看着几个孩子,尝试着将自己融入这个家,几乎在一瞬间,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那边忙活的老陈头却也没有因为柳明月出手大方就担忧,他是知道实情的,陈地主走了以后肯定是给留了后手,虽说他并不是十分疼宠柳明月,可到底家里还有这么些个孩子,哪怕是看在孩子的份上。

即使没有,光是当初省城变卖家产后的钱可就不是小数目,虽然这一路花了不少,可大头的都存着呢。当然了,日后她的依靠本就不是这四个孩子,她还年轻,再嫁了也能有自己的孩子,总不能用四个孩子就把她绑死了。

晚上一起分食了糕点,喝了些茶,坐在庭院里赏了会儿月亮,便算是把这个中秋给过了。赶了孩子们去睡觉,大人们也没有忙别的,索性坐着闲话一二。

“中秋过后,大家可就都得为冬天忙起来了,秋收后,只怕出门的就少了。”他们这儿虽然是南方,可到了冬日也是会下雪的,今年是他们在柳家村的第一个年,没有了壁炉火墙取暖,过冬还得再多准备。

老陈头自己暗暗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不想说出来让柳明月操心。

“是啊,前些日子不觉着,最近燕子总来叫我上山,秋收冬藏,农家人的生活都是如此。”柳明月感叹道,“我总想着可能会乱起来,缩着过日子,生怕出了头。可如今看着却不是如此,过日子冷暖自知,我们还是要让自己舒心些。”

刚回来的时候她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想到的都是后来运动时候的种种,如今安定在柳家村,看着大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如同在桃花源一般,倒是也冷静了不少。

其实建国后,好长一段时间是举国欣欣向荣,大家力往一处使,劲儿自然往一处去了,整个国家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而柳家村这样的地方,自然也是一样的,哪怕是后头乱起来了,柳家村有族老们镇着,肯定也好很多。

既然如此,她大可不必战战兢兢,小心过日子,融入其中,不要落下话柄便是了。

秦嫂笑着搭了一句话,“这日子还不算舒心?”她每日总有忙不完的事儿,可都是家事儿,倒也习惯了,“这年月里能吃饱穿暖,一家子在一起就已经是最舒心的日子了。”她的要求不高,如果能一直维持下去就够了。

“如今这堂屋还是老久了些,等过了年,找个机会就翻修一下吧。”柳明月当然是更倾向于推倒再起的,可村里头就村长家是砖瓦房,其他还都是土房子。当初回来后,后头她后头起的厢房都是土砖房呢,并不敢太张扬。

若是酒坊能建起来,那就意味着家里有一笔稳定的收入,攒一段时间,到时候再花就有了出处。更重要的是,村里头的人肯定也会因此富裕些,只有大部分人都富裕起来了,他们才不会太显眼。

“前些日子打听到隔壁镇上的染布坊要出手一批染料,我在想着要不要去一趟,买回了了就放着。家里的羊毛线若是做多了,就拉到镇上去往外卖。”老陈头看着柳明月,征求她的意见。

这时候会纺毛线的不多,而羊毛也不是那么容易收集的,他却正好有一个朋友手上有资源。是他在去打听省城医生消息的时候联络上的,暂时来说是可靠的。

老陈头想过了,家里头的收入还是要更多元一些,才更有保障。毕竟,建国后,谁也不知道对于这些作坊,国家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听说在解放区,都是共产的。若是省城的作坊被共产了,那就意味着这一部分的收入直接完结。

他想找人把省城的房子收拾出来,留下来最后一进,其他的改造一下,正好分成几套房子都卖掉。

眼看着要建国,其实很多人都是惶恐的,省城走的人很多,房子并不值钱。可随着省城被解放,入驻的外来人口总是有的,总也有人需要房子,他觉得这就是机会了。

有些敏锐触觉不需要人提醒,老陈头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了,他对未来的趋势掌控上有过人的天分。不仅仅是房子,趁着这个机会,他还想把之前留下来的一些书籍以及古董都好好藏起来。

要知道,陈老爷当初可是建了隐秘的地窖的,入口只有少数人知道,将东西藏好,日后也不至于因为人不在了被霍霍了。

对此柳明月也是赞成的,她虽托了徐燕,可老陈头若是有了路子,那就更好了。“也成,挑一些常见的颜色,红蓝最好,还有黑色也成。”她随口说道,这些颜色比较常见,到时候调一调浓度,还能有更多的选择。

不过这些她不太懂,也不敢托大,“到时候陈叔记得打听下用法,我们都未曾试过,羊毛也不便宜,工序还特别多,可不能浪费了。”她都想好了,若是真的如同老陈头说的做多些,到时候可能要找人帮忙洗羊毛。

要知道,那刚刚从羊身上剃下来的毛是不能用的,除了要洗去上头的脏东西,还要加洗涤剂才能把油脂也去掉,然后烘干了上色,才纺成线。当然,先纺成线了再上色就有一个弊端,颜色可能不均匀,自家人用的原色也无妨,但若是往外卖,还是要有些选择才是最好。

她都想好了,到时候就用白色的打底,用其他颜色的毛线作为点缀,给孩子们织有图案的那种,比之前在省城时陈地主托人买的应该要好看一些。

“我看报纸上说,建国的日子定下来了,就在十月一号。”老陈头说道:“到时候可就有一番新景象了!”

作者有话要说:新的一年,祝大家都顺顺利利的~

☆、十三章

在染料没到位之前,家里还是只有原色,柳明月尽量洗白,如今这颜色倒也不突兀。孩子们的需要有些颜色调和了才能织成有图案的,倒是大人的不需要这么多花样,她准备直接用原色就好,直接用不同针法变换着织,穿在里面也合适。

阿香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精细的活儿,秦嫂倒是能帮着织一些,但是她事儿多,所以大部分的工作还是落在了柳明月身上。竹子是小祥帮着削好的,磨去了琐屑,一点儿也不扎手,柳明月用着也习惯。

很快,常来串门的妇人就发现了她在织毛衣,很是新奇,尤其是发现这玩意儿非常保暖,更是引起了轰动。

其实好些人都听说过毛衣,也知道这玩意儿是好东西,但是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实物。以往镇上的羊毛作坊出产的羊毛都会直接发往外地,根本没有留下来的。偶尔有些半成品或者残次品分给了工人,他们也不会出去炫耀,根本也无从得知。

徐燕是一步步看着柳明月将那脏兮兮的羊毛变成松松软软再纺织成线,最后织成毛衣的,自觉心动不已。若是能给家里人都添一件,这个冬天肯定好过些,尤其是儿子图图。

而且柳立卫常常要在农闲的时候进城打短工,有这么一件保暖的毛衣,好歹能好过些。

“你跟我说说,买这么些羊毛要好些钱?”这天晚上柳立成邀请了柳明月一家去吃饭,顺带将建酒坊的事儿跟老陈头确定了一遍,他是出去见过大世面的人,村人们现在偶尔遇到大事儿,都会请教一下他。

当然,也是因为这方子是他的,好歹要叫他知道进度。如今还是投入阶段,要想拿到钱,估计得年后了。

之前试验的时候老陈头去指点过,出酒率算是很优秀的,族老们都挺高兴的。反正族里每年都会存一部分粮食,再存一些给酒坊,到时候出酒了,村里头的人就能够按出粮的多少分得一部分钱。

至于酒坊的工人自然也是优先要村里头的人,倾斜一下有困难的人家,也算是照顾了。

柳明月并不愿意太过理会这事儿,全部交给了老陈头去处理,自己躲在徐燕的屋子里跟她说话。她跟徐燕是挺投契的,话题倒是蛮多,也不会闷。

说到羊毛,柳明月自然是知无不言,“其实羊毛不贵,只是需要花费的心思多,纺毛线的话,需要挑选绒毛部分,收回来的羊毛很脏,需要加清洗剂才能洗干净。”她把步骤一点儿不差地都跟徐燕说了。

“然后晾晒干,就能纺成线了,我家就有工具,若是你到时候要用到,可以去我那儿拿。”柳明月笑着说道,“等有了毛线,织毛衣的事儿就容易了,两根签子的事儿罢了,若是心灵手巧的,两三天就能织一件。”

当然,熟能生巧,效率更高的自然也是有的。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就在洗涤剂上,要知道这个时候其实并没有很多花里胡哨的洗涤剂,有的只有肥皂。而肥皂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上的,村人们用的最多的就是皂角和草木灰,但羊毛若是要白,肯定是不能用,得另外买。

算着算着,支出可不小。

gu903();徐燕稍微有点打退堂鼓,“这么麻烦吗?”她原本以为只是花钱,没想到不仅仅要花钱,要是按照柳明月说的,只怕没个大半个月是出不来,“你觉得我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