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般为沈万三考虑,不料沈万三却玩出了这样的把戏,要说不恼是不可能的:“他这么大张旗鼓,怕是到了我的地盘上后,想要我敲锣打鼓地去迎接他吧。”
李善长听了这话颇有些幸灾乐祸地看向刘基——沈万三是刘基推荐的,干出不妥帖的事情刘基也是需要担责任的。
从前能与朱元璋在政事上讨论一二的只有李善长自己,顶多偶尔会有徐达插嘴说说,旁的文士都被派去先做些文书的工作了,根本无人能与李善长相较。现在忽然来了个刘基,刚到便是青云直上进了议事大帐,实在没法叫他心甘。
刘基虽然也为沈万三做出来的事儿而心下叹气,但既然是他推举的人,怎么样他也是要开口说话的:“他此举倒也不是全无益处。”
李善长以为他是硬撑着要扯些理由,刚要刺他几句便被朱元璋轻轻摇头制止了:“刘基,你说说他这么做能有什么益处?”
“是。”朱元璋给了他一个机会继续说下去,好歹说明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沈万三的事儿就一定要来责备自己:“将军既然是要募兵,自然是得到商人私兵越多越好。沈万三原本在商人中名声就最大,有他这一路做例宣传,怕是不久便有更多的商人携私兵而来求将军一诺。”
李善长被他所说一梗,忽然不知道怎么反驳,见朱元璋也点头赞同刘基的话,只能略有些不甘地微微垂了头不再针对刘基,只是心下对刘基的不满更多了些。
朱元璋的眼神似是无意地飘到了李善长身上。
他这次之所以把刘基直接拔到可以议政的地步,理由之一便是李善长。李善长作为他身边的第一谋士太久了,渐渐对下便倨傲了起来,让朱元璋有些看不过眼。他又是个极有地域意识的人,朱元璋把选拔人才的权限分了一些给他,李善长便一力拔擢濠州同乡人。这些人感谢李善长的提拔培养也聚拢在了李善长身边,竟逐渐形成了党派一样的组织,叫朱元璋不安,必须敲打李善长看看。
刚好又有刘基的出现。李善长从前不过是个乡中推举的里中,刘基却是正经考了功名得了官职的,高出了李善长一截。且刘基是处州人,朱元璋身边多是濠州人,刘基难以融入他们。而他陡然可以议政,李善长就会针对他,刘基能够依赖的只有朱元璋的看重,为了保全自然会不断地出谋划策。
这大约是朱元璋第一次使用驭臣制衡之术。武将往往耿直,互相之间难起矛盾,文士们却会因着文人相轻的心思闹出乱子,也会因着理念相同而聚众抱团。这两者朱元璋都不想看到。
“只是他这么做到底不合我的心意。刘基,他既然是你推荐的,这事便由你私下里提醒他。我不会因着他富裕就刻意针对他,但他如果想要投入我这边,平日里也得知道收敛,否则我也不会轻纵了他。”
刘基听了这才放下提着的心,若朱元璋不将不满表现出来,他才要怕朱元璋心中记恨。有些话摆在明面上了,之后便不会再追究了。
他骨子里文人清
高也是看不太上行商的沈万三的,又因他受了朱元璋这一番压迫,等见到沈万三时自然不会再对他有什么亲近之语,只把话挑明了说了也就成了,一个商人他也不用留面子。
沈万三到达时带了足足三万人,这是他海上护卫的全部了,一路上他又靠钱财开路招了不少因钱动心的所谓江湖侠士,甚而为了邀功清缴了几处匪窝,得了好几千的青壮入伍。这样多的士兵,朱元璋也就没有再因他迟迟未到而苛责他。
他到的时候颇有些志得意满,坐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
负责接待他的刘基心情却不大好,原本前几日沈万三便该到了,晚了这么些天,这几日他几乎是坐立不安,都不敢直视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明嘲暗讽也只能缄默不言只当没听到。现在看了沈万三这副高兴的模样,刘基就更不愉快了。
沈万三瞧见刘基,赶紧跳下马迎了上来:“您就是刘大人吧,久仰久仰。”沈万三同其他看着便富态些的商人不同,他与番人做生意自然不会留情面,毕竟能向这些人卖出国内货物的只有他,他出什么价,番人就只能接什么价。因此他整个人颇有些精悍的味道,相貌上,两撇八字胡,下巴上没有再蓄须,一双眼角略有些下垂的睡凤眼,眼光流转着转在刘基身边,想要看看朱元璋是否就在周围。
“沈商人。”刘基的话语有些冰冷,一下子将沈万三表露在外的喜悦给压了下去:“你比咱们约定的时日晚到了六天。”
他原本就是做过官的,官威摆出来,原本就颇为惧怕官员的沈万三连忙赔着小心道:“路上瞧见了几处匪窝,我想着我既然是打着将军的名号,也该为民除害才是,一去便耽搁了时间。不过我也稍有些收获......将军不会因此怪罪我吧?”
“将军仁善,没有追究你这次失约的责任。”没等沈万三松一口气,刘基便继续说道:“只是我不知道咱们约定的时候,到底是哪一处说了你可以打着将军的名号了?”
“这......”沈万三呐呐不言,约定上没提自然也没有说不可以,他被军阀也用言语哄骗过,虽然没有哪一次是如同朱元璋这般白纸黑字写下答应了的,但他总想再加一重保险,让更多人见证才好:“确实没有说。”
“你的自作主张惹了将军的不快,也让我很不高兴。”刘基直接把话说的明明白白的:“将军看你这次领兵前来颇有功劳,本来是想要额外再为你设宴,招待你一场,让军中将领都认识你的。但你这么自作主张的行为,只能让将军打消了这个念头,功过相抵,将军也不会追究你这次的行为了。之后你到底会如何全看你往后的表现,我与你书信交情一场,也就提点到这里,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他说完又看向了沈万三所带来的人,大都是健壮的青壮,也有些略微瘦弱神情畏缩萎靡的,大约就是沈万三从匪窝里俘获来的人。然而刘基却发现这许多人中竟然还夹杂了一个看上去年岁不到十岁的男孩。对上刘基打量的眼神,男孩竟然拨开人群走了上来:“大人,我想投军。”
刘基皱起眉头看向沈万三:“怎么一个孩子你也带着来了这里?”
沈万三苦笑道:“不是我想带的,他听闻我要奔赴将军前线的消息,硬是要加入我的人手中,我赶了几次他都不走,不发粮米给他吃他也会自己乞讨着跟上我的队伍。”
他打着朱元璋的旗号,实在不好对孩子使用强硬手段。
刘基重新看向男孩,然后摇头道:“不行,你的年岁也太小了,还是寻别的去处吧。”
他说完便要去回报朱元璋,哪知刚刚转身,一只小手便拽上了他的衣袖:“大人,我想投军。”
脏兮兮的手在刘基的衣袖上留下了一个黑手印,
然而对上男孩一双坚定神情的眼他的怒气也消弭了,他叹了口气蹲下身:“我们军队是要打仗的,不能收留你,你还是想办法投奔亲戚好好长大吧。”
“我爹娘都死了,也没有别的亲戚。”男孩的固执叫刘基犯难,沈万三在一旁插言道:“大人已经拒绝了,你就别再叫他为难了。没有亲戚凭人怜悯做个乞儿也可,实在不愿做乞儿......”沈万三从鼻子里嗤了一声:“你跟了我一路,我白养你一张嘴也没事。”
“我不想要任何人的怜悯。”男孩依然紧紧拽着刘基的衣袖:“我想要靠自己活下去。”他已经乞讨了很久了,再也不想过着这种受人冷眼的日子,宁愿拼杀换自己的出路。
这许多人在,刘基也不好硬是把男孩的手拉开,只能嘴角下撇地想了一会儿,决定带着男孩去见朱元璋。他原本就要回报,收不收这男孩全看朱元璋的意思:“我可以带你去见见我们的将军,你能不能加入我们军中,全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男孩听了他这话顿时欣喜了起来,一张一直板着的脸也松缓了下来。站在一旁的沈万三犹豫地问道:“大人,你都带他去了,是不是也带上我一道?”
刘基站起身拒绝道:“你等着将军传唤吧,你惹了将军的不悦,还是安分着等着吧。”
回报事务才是要紧事,刘基把男孩留在帐外交代完了事情,才把男孩的事儿给说了。
“他说他想不靠别人的怜悯活着?”如今世道,幼龄乞儿数不胜数,朱元璋忙于征战,没有办法一一去关怀照顾,但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有这样的志向却引发了朱元璋的兴致:“叫他进来吧。”
男孩心情略微忐忑地走了进来,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正面迎上了朱元璋打量的眼神。
“你叫什么名字?”
“我没有姓氏,单名一个英字。”他称作父亲的那个人逢难抛下了他与母亲,最后却被贼人发现杀死。反而是慌张躲起来的他与母亲逃过一劫,之后母亲也死了,如今的他不愿再用父亲的姓氏。
“你既不愿受人怜悯,到我面前又想凭什么说服我呢?”
“我不说服将军。”男孩昂着头声音坚定:“我愿意把这条命卖给将军,只希望将军能给我一个看得见光亮的未来。”
第四十章
朱元璋将自己的姓给了男孩,却没真让他去拼死拼活的。他愿意相信朱英一次,便指派了几个颇有本事的文士武将教授朱英,真要拼命也得朱英先有了拼命的本事才行。
然而此番沈万三带来的人中还另有一人也叫嚣着想要见见朱元璋,只说不愿做普通小兵,愿为先锋带队冲锋在前。此人朱元璋并没有见,军中没有这样可以毛遂自荐的规矩。他只是叫人传话告诉他,若他有本事自然可以凭军功晋升,若是没有,他便想办法保住命吧,先锋这样的危险职位不适合他。
晾了沈万三几日,朱元璋见了他。沈万三再没有先前那副居功自傲的模样了,颇为谦卑地向朱元璋说:“此番我带来了三万人,有两万是我养在周庄精通海战的私兵,另有一万是路上招募或俘获的,将军可以考虑将他们编入陆军队伍中。另外,昨日我出海做生意常用的七艘大型商船也都顺着水路到了,将军是否考虑用在之后的水战中?”
他微微仰了头偷偷打量着朱元璋的神色,朱元璋却是神情不动没叫他看破半分心思。
沈万三的商船虽说比不得朱元璋自己设计的那三艘军船利于弓箭手射击,却也能够装载大量人手。且他海外经商本就容易碰上海盗,在商船的坚固程度上狠下了功夫,用的都是海外百年实木外蒙精铁,论坚固程度可能更甚战船一筹。
总归比朱元璋的渔船好上百倍。
只是朱元璋已经瞧过沈万三一得意便飘起来的模样了,不愿再轻易夸赞他:“倒是达到了约书上的要求,你的功劳我记下了,许诺你的事我会做到的。”
听他提起约书,沈万三便记起自己这一路宣扬,不敢再邀功,只喏喏了几句接连点头。
“我听说有几户商人知道了你的事儿后特意联系了你,也想要带私兵投到我这里来。你是怎么答复的?”
沈万三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与他人的私下通信朱元璋都清楚内容。他还没来得及答复,心中想的却是拒绝了这些人。所谓物以稀为贵,若是商官只他一个,那他的地位就远比其他商人高了,朱元璋倚重的也就只会是他一个。若是人人都领了援助朱元璋的功劳,说不定朱元璋还要记恨他这次张扬的风头,转而看重了其他人。
然而朱元璋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再想偷偷寻理由回绝这些人就做不到了,只能有些慌乱地回道:“能有更多助力来帮助将军当然再好不过了,我原本还有些亲密些的贸易伙伴,还没有来信,我先答允了来询问我的,再去帮将军问问我其余朋友的意思,争取为将军筹来更多兵力。”
冷汗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他没有事先通知朋友是想为自己留条退路,哪怕朱元璋反悔吞了他的私兵却不做答允了的事儿,好歹他的朋友还能接济他一把。只是眼下他是眼瞅着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脸心中生惧,一点儿心思也不敢藏了。
朱元璋见敲打的差不多了,也就和缓了脸色:“为自己筹谋也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什么事也该分个轻重缓急。如今我对付陈友谅,当然是兵力越多越好,我取胜了,答允你的事儿才能做到不是吗?”
沈万三哪里还敢反驳,只连连点头应是。
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朱元璋又道:“况且这些拉来别支队伍的功劳可是要记在你的头上的,我既要提高商人的地位,那便需要好好管理他们。我不是十分熟悉商业来往,最后肯定要拔擢一人替我打理着的,文官心中清高不合适,你们也不会服气。若你能做的好,这个人选我当然还是属意你的。”
沈万三的眼睛一亮,若按朱元璋所说,这商官也是要分亲疏高低的话,他便不用再计较旁人领了功劳了——无论是谁献兵,自己这个联络者都可以领
gu903();上一份功劳,最后排序下来,自己是最先跟随的,又是功劳最大的,可不就是该排在第一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