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安静地躺在手心里,环环相扣,水乳交融。
沐青天看着朱敬守呆愣的样子,有点酸,说:不就是头发,有什么好看的。有他好看吗?
朱敬守合起掌,闭上眼把结发贴在胸口长舒了一口气。他朱敬守何其有幸,能得良人如沐青天相依。
沐青天可醋大发了,扔了朱敬守的辫子转头就往房间外走。
你跟你的头发过一辈子去吧!!!
朱敬守失笑,刚想站起来去追沐青天哄,就听见崔瀚气喘吁吁的声音。
大大人。崔瀚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撅过去了。
慢点慢点!沐青天赶紧过去把他扶到石凳上,给他顺气。
咳!朱敬守皱眉,透过窗看着小院里的两人,用力咳嗽。
沐青天还在醋头上,根本不理会朱敬守,还变本加厉凑近崔瀚,把手放在他背上给他顺气,亲密得不行。
刚结完发的娘子转头就去跟别人亲近,朱敬守怎么可能接受。他迈开步子就要往外走,要跨台阶的时候突然顿住。
他现在,是不是还是满头的辫子?
一面是情敌,一面是庆王的威严。朱敬守权衡再三,收回了脚。
反正崔瀚也是被严勋礼压的那个,沐青天和他在一起擦不出什么火花。大不了,他去整严勋礼。
阿嚏。大牢里的严勋礼打了个喷嚏。
你怎么了?遭鬼了?沐青天问。
崔瀚顾不上吐槽,一把攥住沐青天的手腕,说着就要跪到地上去。
求大人网开一面,饶严勋礼不死。下官愿做牛做马,报答大人恩情。
沐青天眼皮不停抽搐。
他还没帮忙呢,合着自家主簿上道,先自我攻略了?
沐大人不爽,十分不爽。崔白兔怎么说也是他的人,还没过门呢,胳膊肘就开始往外拐?
于是他板起脸,故意道:严勋礼作恶太多,死罪难逃。
崔瀚眼圈儿立刻红了,跪在地上使劲给沐青天磕头,说:求大人开恩,求大人开恩。
朱敬守也很好奇,中午的时候崔瀚还纠结得不行,怎么一下就转性了?
好了,此事休要再提。沐青天呲牙,本官念你剿匪有功,特准你去牢里看望犯人严氏。
崔瀚不敢再说什么,怕多说引得沐青天不快,连累严勋礼。
谢大人。
沐青天憋了一肚子酸水儿,回头去看窗子,发现朱敬守正对他笑得灿烂。
朱敬守觉得自己真是捡着宝了,他的卿卿连生气都那么可爱。
崔主簿留步!沐青天突然说。
嗯?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崔瀚以为沐青天回心转意了,忙不迭跑过来,眼睛亮亮的,好像小狗。
嗯咳。沐青天清清嗓子。
你与严勋礼相处时间最长,本官想多了解了解严勋礼,不如今日就宿在你那里。
现在该朱敬守喝酸醋了。
这恐怕不好吧?崔瀚内心疯狂拒绝。
朱敬守的眼睛仿佛要喷出火来,大有崔瀚只要答应,就把他喷成灰的架势。
你不想救严勋礼了吗?沐青天露出小虎牙,或许严勋礼有什么隐情,本官听了说不定会再考虑考虑。
好!下官现在就去扫榻,恭迎大人!
沐青天满意地点头,视线挪到崔瀚腰间,问:你荷包上白白的是什么?
崔瀚疑惑,拿起荷包,发现上面居然粘了一张薄薄的纸。
他把纸撕下来绽开,看到上面有字,便念了出来。
今夜子时,城外土地庙,生门。
沐青天和朱敬守的脸色都变了。
李广的消息来了。
沐青天猛地抓住崔瀚的肩膀,目光冷峻,问:这张纸是哪儿来的?
崔瀚也很奇怪,他也不知道自己荷包上什么时候多了张纸。
朱敬守解开头发从房间走出来,沉声问崔瀚:你刚刚去哪里了。
面对庆王,崔瀚还是胆小,恭敬又畏惧道:下官离开县衙,去了趟南市。
可他没有买东西,就吃了碗豆花,马上赶回县衙,中间绝对不超过半个时辰。
对了!崔瀚拍手,我在路上撞见了一个小乞丐。
什么乞丐!沐青天和朱敬守异口同声道。
崔瀚觳觫,往后退了一小步。
下官不知,那小乞丐突然从巷子里冲出来,下官躲闪不及,被撞倒在地上。
现在想想,的确很可疑。恐怕纸条就是那时贴到他荷包上的。
作者有话要说: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者《韩非子说难》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
小剧场:
朱敬守:卿卿手真巧。
沐青天:那是。
朱敬守:以后有了女儿,卿卿可以每日为她编发。
沐青天:???感谢在2020-12-2221:03:28~2020-12-2322:22: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_rachel_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头顶轰哗小烟花、_rachel_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4章土地庙
一起睡觉肯定是不可能了,沐青天仔细研究了下纸条,发现上面每个字的落笔都不同,不像是同一个人写出来的。
反侦察意识还挺强。他嘲讽道。
朱敬守接过纸条左右翻看,说:是普通的宣纸,街上随手就能买到。
沐青天转头问崔瀚:你还记得那小乞丐的模样吗?
崔瀚摇头,抱歉道:都是下官的错,我太着急,没有注意到他的穿着和长相。
看来对方是故意布置好一切,让他们根本没办法通过纸条追查。
城外土地庙是什么地方?
沐青天是崇明县县令,但基本没离开过县城,除了被严勋礼绑上山,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县衙里。
回大人的话,土地庙就在城外不远处,大概有几里路,沿着官道直行就能瞧见。
从崔瀚记事起,土地庙就在了,矗立在风雨之中,墙柱上的红柒早就斑驳,露出里面木头的纹理。崇明县里关于土地庙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似乎是元人留下来的东西,到大明立,被后人改建,才成了土地庙。
崇明县与其他州县离得都比较远,所以行脚商还有旅人经常会在土地庙歇歇脚,或是躲避风雨。久而久之,土地庙里竟也有了些香火。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