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3(1 / 2)

徐一帆扬长而去,剩下的人也无可奈何的离去。

七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几个人的科考改制折都已经递了上去。

朱杰一一的观看,只是,令朱杰有些没有想到的是,做好的方案,不是李岩的,也不是黄宗羲的,竟然是高弘图的,实在是令朱杰有些大跌眼镜。

当然了,这也在情理之中,不管是李岩还是黄宗羲,都不是进士出身,方以智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官场失意,阅历不足,唯有高弘图,进士出身,从中书舍人做起,一路从监察御史佥都御史,再到左都御史工部侍郎、户部尚书,朝中的机要位置,干了一个遍,能力确实不俗,而且阅历更深,对于操刀科考部变法,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

朱杰摇摇头,这下子,高弘图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了,可惜,现在的礼部未来是要代替外交部接管所有洋务的,不再适合负责整个科举,从方案上看来,方以智的方案破坏性足够大,但是如何保证平稳,却是非他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胜任的了的,阅历限制了方以智的能力,眼界足够,但是这动手的能力确实差了老多。

现在也只有暂时将就了,也罢,干脆将高弘图放在科考部担任尚书,将方以智放在礼部担任尚书,反正方以智是学贯中西,与洋人打交道最是擅长,刚好人尽其才了。

一道旨意,高弘图与方以智就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互换了位置,令朝堂上的官员们大跌眼镜,科举改制,这件事情这几天已经在朝堂上传开了,最后,没有想到的是,主持科考改制的不是李岩、不是孙传庭也不是方以智,反而是垂垂老矣的高弘图

连高弘图都是颇感意外,既然皇上这么看重科考的改制,那使用的必定应该是他最信任的人才对,自己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都不够嫡系吧在南京的时候,甚至没少跟皇上捣乱,现在皇上竟然破天荒的让自己来挑起重担来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李定国的奏章

科举变法虽然事关重大,但是终究还有着一年半的准备时间,再不行,甚至还可以顺延一年,高弘图以及孙传庭等人有的是时间准备、筹措,高弘图阅历深沉,已经年过花甲,在仕途上,基本上已经到了顶点,如果想要真的彪炳史册的话,那可以说这是唯一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不用朱杰督促,高弘图都会玩命的去做好,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名声可比小命金贵多了。

眨眼间,就是两个月过去。

关内倒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务,但是,满洲与漠南却是喜讯传来。

首先是李定国传来奏章,拟从满洲旗民之中招募精壮,补充天威军兵力,毕竟,满洲旗民生活在酷寒之地,身体强壮,精通骑射,是天生的骑兵料子,这是中原民众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想要经略好整个满洲,单单靠着从关内调入的天威军,只怕还力有不逮,单单辽东与吉林境内倒是还好说,可是再向北,到了黑龙江流域,甚至黑龙江以北,常年冰天雪地,中原的将士到了这种地方,对气候极不适应,战力大减,对于边疆防务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是以,李定国上奏朝廷,请求以旗民与蒙古牧民为主,招募兵员,筹建一镇兵力,全部都是骑兵,以天威军第四镇驻守辽东,以拟组建的满蒙镇骑兵攻略北方,驻守黑龙江流域,不过,很明显,想要驾驭住满蒙骑兵,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胜任的,一旦满蒙骑兵起了二心,可是麻烦的很。

“白谷,一帆,你们都看看吧,宁宇发来的奏章,你们两位认为如何”

孙传庭与徐一帆看了一遍奏章,互相对望了一眼。

徐一帆沉声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宁宇大人奏章中筹建满蒙骑兵一事颇为中肯,以辽人守辽地,这是百年来大明的国策,现在满洲既然已经灭国,那我们的疆域就会向北继续推进上千里不止,到了北方苦寒之地,关内的将士驻防极为不便,无法忍受住其中的严寒,这已经与战力无关了,完全就是对人体极限的考验,臣同意李定国大人的意见,筹建满蒙骑兵,经略满洲,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将天威军全数撤出,毕竟,如今满洲全境已经没有成规模的战力了,根本无法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孙传庭附和道:“一帆说的不错,不过,唯一担心的就是满洲旗民与蒙古牧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不能不加以防范,臣以为,即便是组建满蒙骑兵,也必定要抽调一支精锐作为骨干力量,同时委任一位上将担任总兵官,节制满蒙骑兵,方才可行”

朱杰点点头,沉声道:“既然如此,就让段暄去吧,传旨,情报部侍郎段暄出任北满洲巡抚,兼任北满镇总兵,统辖松花江以北所有军政事务,筹建北满满蒙骑兵镇,巡防诸处驻地建州卫。”

徐一帆想了想,低声道:“皇上,其实想要真正将满洲纳入大明的版图,最好的办法,就是徕民”

“哦”

朱杰饶有兴趣的看了徐一帆一眼,问道:“说说看,怎么徕民”

徐一帆沉声道:“现在整个满洲所有的人加在一起,甚至连原始部落的野人女真算上,都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人了,而且其中还要不少汉人与蒙古人,满洲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有的是良田,我们只需要从关内向着满洲迁移人口,不需要多了,哪怕是仅仅迁移两三百万人,那那些满洲人用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就会被大明的先进文明给同化,到时候,就是要他们造反,他们也没有那个野心跟胆量了。”

“哈哈”

孙传庭大笑道:“皇上,后生可畏啊,一帆现在不光是武略,连庶政都是行家了,徕民,绝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啊,现在在直隶、山东、河南有的是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只要我们给这些人开出足够优厚的条件,这些人会抢破了头跑过去的,到了满洲之后,开垦良田,不用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将满洲人给教化了,甚至满洲兵力的粮饷都可以实现就地解决了,给朝廷可是解决了大难题”

朱杰跟着笑了,说道:“这个,朕可是从来没有怀疑过,要知道他的恩师可是卢象升大人,那绝对是大明开国以来最优秀的儒帅了,白谷,可以拟旨了,从京畿三省,还有陕西省招募流民,前往满洲,只要答应前往满洲,他们开垦的土地,全部归个人所有,十年内,免征任何税赋,同时,连续五年,每年每人赐粮五十斤,一旦落户,朝廷赐落户银一两,具体的安置,着李定国与段暄自行处置,五月,留天威军第四镇继续坐镇盛京,其余各镇尽皆调回关内,另行安置”

不愧是皇上,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不管是徐一帆还是孙传庭,哪里敢有这样的想法免征十年税赋啊,也就是说十年之内,关外的流民所有的收获都是自己的,不管你挣了十两银子,还是一百两银子,都是自己的,非但如此朝廷还要赐下落户银,还要连续五年赐粮,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哪怕是向来待遇优厚的天威军士兵,也不过如此了吧可以想见,圣旨一旦颁发下去,招徕两三百万流民,对于朝廷来说,绝非难事,最多三年时间,满洲增加两百万汉民,绝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再加上本身生活在辽东的汉人以及被汉人同化的蒙古人,人口接近三百万,而满洲人口撑死了都不会超过百万,人口对比,三比一,满洲人即便是想要闹事,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