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1 / 2)

独的小院,在明年春闱之前都能安心温书。

写到后面,严琅犹豫了一下,到底没说小昙的事,怕母亲跟妹妹知道了反而心里想太多。

从夏到秋,法华寺里专门为赶考举子准备的小院已经住满了,严琅也结识了几位人品学识都十分不错的待考书生,偶尔出门跟几人在一起交流一下想法见解,严琅自己都能明显的发现自己的认知跟学问有了很大的进步。

能来法华寺待考的一般都是家庭条件不算特别好的,不过也有几位是京城本地人士,为了融入备考的气氛中而特意跑到法华寺来住下。

毕竟每次会试的时候,法华寺都会有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举子,便是圣上偶尔都会询问一两句法华寺这边众书生的情况。

其中有两位公子心胸宽阔性情温和,很是大方的愿意把自己带来的书籍分享给其他书生,这让寺院里借住的书生们很是高兴,几乎隔三岔五就要聚一聚,也不搞那些费钱的场面,只随意找个意境好的地方,三五成群交流学问,学习氛围十分融洽。

严琅忙着做学问,小昙也就很少去打扰他了,要么就是躲到大雄宝殿里的菩萨佛祖金身后面呼呼大睡,要么就是把自己埋在院子角落的泥巴里安心的滋养自己,争取让自己长得更漂亮一点。

林松每日里忙着照顾严琅,还要忙活一日三餐,也是忙得很。

如此,转眼大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等到京城里已经积雪的时候,住在法华寺的那几位京城本地人士已经回去准备跟家人过年。

而严琅也稍微松缓下来,大年夜让林松去跟寺里的僧人买了些素酒,然后就对着饭桌上的一条蒸全鱼炖野鸡红烧兔丁,跟林松小昙一起碰了一杯。

法华寺的素酒是米酒,没有蒸馏过,喝起来只有淡淡的酒香,更重的是甜味儿,三个人就着一小壶素酒吃了一顿年夜饭。

饭菜都做得很多,而且吃的时候也特意留了一半没动,年夜饭不能吃光,这才算是年年有余,剩下的饭菜第二天中午热一热就吃了,也就算是去年的饭吃到了今年。

至于初一的早上,却是法华寺里的小沙弥大清早就过来送的素丸子,丸子用糯米搓成的,加了些甜酒进去,软糯香甜很是美味。

正月一过,二月八日,严琅就收拾好考篮书箱等物,带着林松抱着花盆一起下了山暂时离开法华寺,去往京城,通过几位交好的朋友顺利的在一家平民院落中住下。

如今房子紧俏,客栈之类的早就已经爆满,要不是提前有交好的朋友帮忙,便是这一间民房也没办法找到。

严琅跟林松只有一个房间,小昙只能保持原形留在花盆中安置在严琅的床头。

院子里还有其他人,好在其他人都是跟严琅一样的考生,大家都很安静,也不吵闹,纷纷留在房间里调整状态,第二天就是二月九日,早上寅时初,院子里的众人就纷纷动身离开小院。

严琅也在林松的目送下离开了小院,跟其他考生一起合租了一辆马车赶去贡院。

作者有话要说:以后不预报下一更的时间了咬舌自尽jg

晚安宝宝们

s:欢迎关注我这个一点都不准时大王的微博,每次更新都会在微博上发通知跟链接,搜“晋江喵崽要吃草”点击关注,再也不怕这个作者更新时间又不靠谱了

第99章书生与花妖13

会试三年举行一次,从二月初九开始,之后是十二日、十五日。

一共三场,每场三天,每场考完之后考生能够出来稍作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去贡院。

第一场考完那天傍晚,林松敌不过未来夫人的央求,神色恭敬的托着花盆带着昙姑娘一起去贡院西巷外等着接老爷。

严琅这大半年在法华寺跟其他人交流,学识上受益匪浅,进考场答卷感觉很轻松,再加上身体不错,等到考完第一场拎着东西出来,好歹还能面色从容的自己一路走到巷子口这边衙役戒严的位置。

挤过人群看见林松以及被林松捧着的花盆,严琅眼睛一亮,脸上就带出笑来,三两步挤出人群,把考篮往林松怀里一塞,严琅就自己把花盆抱在了怀里,“你怎么过来了”

林松也知道老爷问的不是自己,所以乖乖抱了考篮一手又麻利的帮老爷把厚实的衣裳给穿上,又披了披风。

如今还是三月中旬,京城里也就是积雪才化光半个月不到,空气里还冷飕飕的。

好在这几天没下雨,要不然还能更冷几分。可会试为了杜绝考试作弊的可能性,贡院门口检查的时候就不准人穿有夹层的衣裳。

那有钱的人家还能用单层的皮毛做衣裳,似严琅这样的贫寒子弟,能够有一身拼接的兔毛衣裳御寒就已经很好了。

原本小昙还后悔没能早点知道人间的考试还有这样的规矩,要不然在杜鹃姐姐在的时候就跟杜鹃姐姐一起去猎个大熊大虫之类的,那样的话就能给书生做个暖和的衣裳了。

严琅穿的是一身拼接兔毛衣裳,虽然有白有灰看起来很不体面,可严琅自己却没觉得有什么好丢人的,总比那些没钱置办好皮毛又丢不起人,于是只能穿上几层单衣然后在考场里冻得直哆嗦的人好。

穿上了两层,严琅感觉身上暖和多了,冲林松笑了笑,这会儿他是真感觉到身边有个人照顾着,确实挺好的。

小昙不好说话,只能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用叶子蹭了蹭书生抱着花盆的手。

严琅知道她是担心自己,或者想念自己

如此想着,严琅心里热乎乎的,笑着招呼林松离开。

路上有遇见一些认识的人,彼此也没精力说话,只扯出一个笑冲彼此点点头就算是打招呼了,也没人觉得如此行为有失礼仪。

严琅回去的时候就发现房间里的小炉子上已经煨上了鱼汤,小炉子是之前他们在法华寺过冬的时候购置的,搬过来的时候林松一起带了过来,就放在他们唯一的房间里,既能烤火温暖房间,又能给严琅煲点汤补身子。

吃了一顿暖呼呼的碗饭,严琅勉强跟小昙说了两句话就不知不觉间睡着了,还是林松过来给他脱的衣裳鞋子。

又给老爷把长长了不少的头发给松开,林松这才跟花盆里的昙姑娘说了一声,自己去外面洗碗收拾东西。

等洗刷好,林松回房间感觉房间里挺温暖的,这就轻手轻脚的把小炉子给挪到了房间外面去。

勉强找到一个背风处,林松开始把铁锅架上炉子,然后用勺子舀着稀稀拉拉的麦粉汤,准备做一些薄薄的白面饼子,这是未来三天里老爷在考场里要吃的干粮。

这些饼子都要薄且透,回头进贡院的时候还要被撕开,防止有人在饼的孔洞上做文章。

林松在面粉汤里磕了几个鸡蛋,勉强算是补身体,只希望老爷能够在考场里好好发挥,争取金榜题名,到时候他这个书童也能当回跟着升天的鸡犬。

等到用小炉子忙完了,都已经下半夜了,而林松还要把早饭给做上,今天又要进考场,自然不能做汤水多的,所以林松闷了一锅腊兔肉蒸饭,另外又在上面蒸了几个剩下的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