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宸眨了眨眼,手中的笔停下,看向母亲。
她练字的时候,喜欢父母陪着。母亲酷爱书法,一手飞白书朝中若论第二,无人敢称第一。父亲虽然不像母亲那样痴迷书法,可父亲的书法也很棒,字写得磅礴大气。关键是练字闷了,酷爱音乐的父亲也会露一手,一琴在手,乐声飘荡,母亲若是有闲情逸致,还会随着乐声翩翩起舞,当然这种机会是很少的,至今为止,李宸只见过一次母亲的舞姿。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难怪母亲一直能让父亲迷恋,父亲是一国之君,可他也是个文艺青年,不,如今应该是文艺中年了。国事上母亲能为他分忧解难,兴趣爱好上,母亲也能投他所好。
而此时,听到李治文化的武则天手一顿,毛笔上的墨水便滴落在白纸上。原本无暇的纸张染上了黑点,她眉头微陇,随即抬头。
她瞅了李辰一眼,女儿正眨巴着眼睛看她,她神色如常,与女儿说道:“永昌,练字的时候不可分心。”
李宸闻言,赶紧低下头写字,但耳朵却支了起来。
武则天语气如常,与李治温声说道:“此事来说,也是妾的疏忽。两位公主如今虽过婚嫁之岁,可到底是天家的公主,不论是下降哪一家,都是他们的福分,妾会为她们挑选合适的夫婿。”
李治闻言,微微颔首。
李宸忍不住又偷瞄了一眼父母,却刚好被母亲抓包,李宸只好抬头冲着她讨好地笑。
武则天被她弄得笑也不是,气也不是。
李治见状,哈哈笑着摸了摸李宸的头,将她手中的笔拿下,“不想练字,不练便是。如今这时候你的阿兄们正在骑马场,我们去看看。”说着,看向武则天,语气中带着几分询问,“媚娘?”
武则天含笑点了点头,“都听主上的。”
李治携着妻女到了骑马场的时候,李显和李旦都在,陪同他们的除了一些侍卫,还有薛绍和李敬业。
李敬业到如今,已经是十四岁的少年,穿着一身骑马装身后还背着个箭筒。李显和李旦两人正在场上比赛自是不知父母到来,薛绍和李敬业见到圣人和殿下前来,连忙上前跪拜。
李治摆了摆手,温声说道:“不必多礼。”
李宸的目光落在眼前的两个少年身上,他们两人都穿着骑马装,薛绍今年才十岁,虽然挺高,可身板还是少年的身板。此时的李敬业已经十四,虽然略显清瘦,可已经是成年人的身板了。英国公李绩在去年的十二月份去世,李敬业如今已经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才除服就进宫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最近身边熟悉的人家里出事,好像都约好了要扎堆一样。譬如说薛绍,再譬如说李敬业。两个少年一个还没除服,一个才除服没两个月,于是这会儿两人都是一脸的苦大仇深。不过有颜就是任性,就算是苦大仇深脸,也依然是美少年。但李宸觉得这时候还是李敬业略胜一筹,虽然李敬业脸上没有了往常那种和煦的笑容,可神色稳重、举止既有世家子弟的从容,又不失功勋贵胄的气度。
李宸想也是,既为英国公李绩的继承人,气度自然也是差不到哪儿去的。
这两个少年,一个是城阳公主的儿子,一个是李绩的继承人,李治和武则天照例是要关心一下的,于是便考查了一下两人的功课。末了,武则天想起从前李宸说过李敬业有个嫡亲的胞妹,便笑着与少年说道:“我听永昌说过,英国公府有个小妹妹,长得漂亮可爱,什么时候,我让人接她进宫中来与永昌玩耍。”
李敬业一怔,眼睛看向李宸,李宸弯着大眼睛迎着他的视线。
少年的嘴角微扬了下,随即恭敬回话,“多谢皇后殿下。”
而此时,李显和李旦已经从场上下来拜见父母。
李显见到李宸,笑嘻嘻的跑过去揉她的头发,“阿妹,要三兄陪你骑马吗?”
李宸皱着眉头将李显的手拍下,“不要三兄陪。”
“你不让我陪,想让谁陪?”李显瞪大了眼睛,跟李宸说道:“父亲可没换上骑马装,你四兄刚刚才输了给我!”
在旁的帝王闻言,剑眉微扬,他刚考查完薛绍和李敬业的功课,看得出来两个少年比起自己的这个三儿子,是用功多了,心中颇不是滋味儿。此时听到李显说他刚才骑马赢了李旦,便心血来潮,要考校几个少年的骑射,想着李显功课不行,好歹还有骑射可以比一下。
谁知不比还好,一比就看到差距。
四个少年,射箭是李敬业第一,李显骑马险胜,拿了第一。而两个比较年幼的李旦和薛绍,在这方面稍微弱了一点也是正常。
李治望着正在翻身下马的李敬业,喟叹着说道:“不愧是李绩之后。”
文韬武略,在长安勋贵之家的年轻一辈中已是少有的出类拔萃。昔日的英国公李绩教得好,如今的李敬业年纪虽轻,但足以顶门立户。
李宸仰头望着父亲,笑嘻嘻道:“可他的射箭肯定没有二兄厉害,功课也肯定没有太子阿兄做得好。”
武则天笑瞥了李宸一眼,莞尔问道:“你这个小鬼精灵,又知道什么?”
“怎么不知道?”李宸瞪大了眼睛,掰着手指说:“二兄射箭好,宫里的老师都说了,二兄可是百步穿杨的好手。太子阿兄博学,又有仁德,东宫里的大臣都夸太子阿兄呢,我前几天跑到东宫去玩,还听到有人说太子阿兄是长安城中勋贵子弟的榜样!”
武则天闻言,不可避免地又想起了能显示太子仁德的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只觉得如今太子长大了有主见了,也越发得懂得怎么往母亲心里添堵了。
☆、第029章:君子端方(二)
自从李宸从东都洛阳回来之后,觉得东宫那边动辄就飘着一股药味儿。太子阿兄的身体今年好似又差了许多,有时候看他咳嗽得十分厉害,似乎能将肺咳出来。
李宸看着摆在眼前的物件,琢磨着带什么东西去东宫给太子阿兄。
这时,太平带着一群浩浩荡荡的宫女过来,她看见李宸似乎十分纠结,问道:“阿妹,你在做什么?”
李宸回头看了太平一眼,弯着大眼睛,“太子阿兄生病了,我在想给太子阿兄带点什么东西。”
太平做了个手势,一群宫女就训练有素地在外面分两排站好,她踏进去,看着李宸摆出来的东西。有藩国进宫进来的稀罕物品,也有大唐各地的一些干货特产,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
她们的父亲李治是个真心实意提倡节俭的人,可他对子女尤其是小女儿,却并不要求。只要合乎规定,能赏她的都赏她,能给她的也都给她。李宸觉得在自己名下的东西已经多得不成样,库房都快要堆满了。可能她从前不曾有过这样奢华的时候,导致她现在看到好东西,就秉承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因,大把大把地往库房里堆。
太平走过去,看着那些东西,说道:“太子阿兄什么都不缺,你就别费心思了。”
李宸扭头瞅了太平一眼,不吭声,继续选。
太平又说:“陆寺丞不是将不羡园的茶叶弄了一些茶饼给你玩吗?太子阿兄在东宫养病,反正也是闲着没事,不如你带一些茶饼,我们去东宫陪他煮茶?”
李宸眨了眨眼,觉得这个可以有,于是笑眯眯地点头,招来刘馨,让她去带一个上好的茶饼和一套煮茶的工具来。
煮茶这玩意儿,她还没怎么玩过,在不羡园的时候,看过来自南方的师傅示范过怎么煮,不过这时候茶道还没开始流行,煮茶也是煮得十分粗糙。
不过俗话也有说,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如今圣人与皇后殿下所出的永昌公主似乎颇爱茶道,圣人还将长安东南面好大一片地方赐给了永昌公主,并为其命名不羡园。听说不羡园中中了漫山遍野的茶树,还有从南方而来专门种植茶树的人才,如今皇子公主们除了冬天时常去骊山玩之外,其他时候都爱往不羡园跑。去年的时候天灾人祸,茶树长得不好,可今年开春细雨润泽大地,茶树吐新蕊,春天采茶之时,不羡园周边村庄里的人都被招募去采茶。
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们也开始对茶叶这种新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茶道才开始在达官贵人的圈子里流行,各方面都并不成熟,但至少,在长安城里,已经是有茶可喝,而且这些茶勉强也能算是有茶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