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许多事物,能够搭建这条路的概率也不过在三成左右而已,即便真的将这第三条路搭建成功,这条路是不是真的有效依旧是未知之数,袁飞此次回乡便是要细细思考这条路的可行性。
洪熙照此刻重新恢复了斗志,变得更加精神,浑身杀气,再没了那种朝堂之上的大儒之气,周身气息变得杀伐凛冽起来,尤其是洪熙照的那一双眼睛,便好似含着雷电一般。
见到此刻洪熙照的模样,袁飞不由得略微感到意外,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洪熙照是那个敲碎了儒者外壳的洪熙照,想必年轻时候的洪熙照便是如此这才是绝顶高手应有的风范。
随后洪熙照便开始筹备举家迁移,洪老夫人已经在洪熙照去皇宫之后便按照洪熙照的吩咐开始筹备了,所以也没什么需要细细商量琢磨的。
他们出城的方式便按照袁飞方才的提议,在给洪熙照出丧之时举族逃离瀛都,这确实是个最好的时机了因为那时洪家所有人乃至于洪家的亲朋好友都可名正言顺的汇聚在一起,随着棺材离开瀛都。
不过这般多的人想要走也不是说走便能走的,万一被军队或者皇宫之中那极厉害的妖物追上,恐怕死伤必然极大。
洪熙照也不客气径直书写了七八份密函,交给袁飞,叫袁飞去各处领取兵马接应。
自家岳父差遣袁飞倒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况且袁飞也想多多见识一下军中人物,自家老丈人不愿和自己走上同一条道路,那么袁飞只好再去物色其他人选。
这期间洪基也曾提出既然他们这一方已经有了袁飞和洪嫣儿两个元婴修士在,是否可以直接打入皇宫的想法,但袁飞还未拒绝,洪熙照当先拒绝了,因为洪熙照知道现在的李辅修为绝对要比袁飞和洪嫣儿高得多,再加上皇宫之中隐藏实力也不知有多少,如此造反胜算实在太小,不值得尝试。
时间过得不紧不慢,一晃十天过去,那具阳血人偶终于被妖氛之气吸光了生机,妖氛之气吸光了阳血人偶便化为一阵冷风卷走,直直投进皇宫之内,而那阳血人偶则嘭的一声,暴散为一团漆黑的血渣,散落在地。
这一日洪府之中哭声震天,瀛都许多百姓也纷纷去掉门口的红匾,将门上的红灯以白纱罩住,老百姓最是知心,洪熙照纵横朝堂三十余载从未做过害民之事,屡屡化解一场场灭国灾祸,保住了一方平安富裕,老百姓自然知恩。
七天之后满城素裹,许多百姓一清早便披麻戴孝肃立道路两旁,恭送洪太师下葬。
更新的有些晚,白天实在没时间,这两章也大致相当于以前的三章了争取以后都将数量保持在这样的程度
第五百六十一章送丧出城
虽然仅仅是刚刚入冬的时节,但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场雪了。
这一次的雪下得有些大,随着洪熙照的棺木一出洪府大门,大雪便开始下了起来。
看这场大雪的声势似乎是要将整个瀛都埋葬掉一般,眨眼之间便将瀛都化为一个披麻戴孝的肃静城池。
街道两边素衣守候的百姓纷纷传言这雪是老天爷来恭迎太师的。
棺木所过之处,百姓们纷纷下跪,叩首,当然也有些以往不得意的士子文人或者是曾经被洪熙照贬斥的官员此刻来到洪熙照的棺木旁边耀武扬威,大放厥词。全被洪家子弟痛打一番。
人活在世,总是得面对一面背对一面,没有那个人生有两张面孔,可以面对前后两面。即便是最仁善的人也避免不了自己的背面。关键要看的便是一个人究竟是面对的人多还是背对的人多。
洪熙照这种叱咤朝堂的人物自然也不能例外,他选择面对一部分人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他要背对着一部分人
所以有朋友的同时便有了敌人,有感激你的便有对你怀恨在心的,这是人活在世上的无奈,但也可以说是最大的乐趣。
说白了凡人这一生斗来斗去都是在和人斗,都是在和敌人或者朋友斗,那些说什么人的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的其实根本不明白人的对手究竟是谁。
在修仙之人看来,人就是人,人的性格很难更改,更不能妄图改变,遵从自己的道心活着才能意念顺爽,才活得开心惬意,这便是修道之人所追求的自在安乐
试想,若本身便是喜吃之辈,却偏偏要去忌口绝食,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怨念于心会有怎样的纠结念头修道和修佛便是两个极端,在追逐自然的修道之人看来,有违道心之事便是大错
洪熙照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自己为之奋斗了三十余载的商国瀛都,他挤在给自己送丧的人群之中,看着百姓伏地悲哭,看着那些往日里在自己手下瑟瑟发抖乖顺无比的官员们此时一个个蹦了出来在自己的棺木之旁叫骂,心中的滋味可以说是百感交集,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实在是一件最考验人心的莫名其妙的事情。
洪家此次送丧并未邀请其他名门显贵,全是洪家在瀛都的子弟亲眷,扶老携幼一个都不差。
哭声随着送丧的队伍一路延伸,终于行出了城门。
皇宫之中的一座角楼之上,一身皇袍的禄山就坐在角楼之中的大椅上,一双眼睛淡淡的看着给洪熙照送丧的队伍渐渐出了城门。
禄山的脸上不由得留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随后却又摇起头来。
旁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红光满面,慈眉善目的肥大老者,这老者长得宽额大耳一脸福相,须发皆白,一身宽大袍袖,迎风飘荡,直欲随风而去一般,显得仙气十足,气派非凡。
这老者乃是当年和南山道勾结一同蚕食商国边军的由老鼠炼化成人形的巨妖雾海钓烟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