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1 / 2)

“简单翻新一下,恐怕也要好几万块啊”周生假装很专业,其实他是想挤兑周生,心中早已在鄙视,装,你就继续装,外面混不下去就直说呗,还说得这么随意,像是一方富豪弃商归乡养老一样。

“我也觉得几万块就差不多,可杨天那孩子非说花个十来万好好修一下”杨宝淡淡说到,即便他是穷苦出身,可和杨天去滨海混迹三年之后,区区十万块在他眼里也不再算是大数目了。

“十来万你造别墅呢”周生吃惊不小,心想,小宝子,你就吹吧,就算你有十多万,那应该也是你的全部家底了,你敢把它们全部拿出来翻新房子

“嗯,杨天有这个想法,但我和他妈都不赞同,想把造别墅地钱腾出来在村里建个小公园,在里面装一些健身设备,好让大伙闲下来的时候都能进去锻炼身体”杨宝平淡地说着自己地想法,可一旁的周生早已经傻眼了,小宝子现在还真是大款了,十来万说得跟十来块似的。

卷四光辉岁月卷七圆梦之终卷

第267章未卜先知,又见倒爷本色

金秋十月,国庆长假来临,这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对学生和上班族来说,尤甚。

而这个时节也是江南一带红薯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红薯地里都是绿叶渐黄,干土迸裂,这便是红薯长熟了的标志。

大柳树村这一带的人仍和以前一样,称红薯为山芋。

随着改革开放节奏的加快,农业改革也是日新月异,现如今已是2001年秋,农耕格局自然优于从前很多,由单一的水稻种植外加农副作物种植变成了粮棉油的专业区划生产。

不过专业化生产也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条件,平原地带适合规模生产、专业生产。

但丘陵地带的田地还是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只不过农民和土地的依附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前农民不敢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或是种植经济作物,毕竟他们的口粮以及一年的收入来源都是那几亩田水稻。

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农户只是种一两亩水稻,够吃就行,空出来的田地都是种植经济作物,譬如说棉花、油菜、花生、玉米和山芋等。

农户种植决定种植哪种经济作物是靠望风的,去年棉花卖价高,今年漫山遍野都会是棉花,或是农技站站长说了,今年哪种农作物卖价会很高,于是哪种经济作物就会泛滥。庸置疑,今年老百姓定是听说红薯到时候会值钱,所以田地里出现的都是红薯了。

当然,大柳树村的村民已经很少有田地了,多是被杨天承包了,菜园和花木栽培园并行。村民们多在杨天的园子里做工。

大片种植红薯的是陈家村和窑厂村。

国庆期间。杨天和黄娟都是留在大柳树村陪杨宝他们的,毕竟他们刚搬回来不久,房子还在装修,事情多且不说,地确需要人陪。

闲暇之余。杨天正带着黄娟和杨雪玲在白浪河边上钓鱼。只闻身后不断传来叫哭声。

“这个老梁。又不搞清楚。看来今年又白忙活了”一人立于山芋地中。扛着锄头。白毛巾擦汗。嘴上叼着过滤嘴香烟。漫骂不绝。

“哥。那人干嘛骂他娘啊种田种不好。能怪他娘吗”杨雪玲凑到杨天身边。蹙眉质疑。

“是农技站站长老梁”杨天忍俊不禁。也难怪。那位老伯发音不准。因此很容易引起误会。

杨雪玲急忙哦地一声低头。转身看了看那老伯。似乎是想看看他听到她地话没。

而一旁地黄娟早已是笑成亩地。还想今年捞一笔呢。现在倒好。两毛钱一斤。比冬那头一个壮年气喘吁吁地说到。尽管嘴中埋怨。但壮年还是很敬业地。山芋便宜。但长势良好。他们也不愿意暴殄天物。依然坚持除草。

山那头又有叫苦声,埋怨的对象都是老梁。那个看似可怜的农技站站长。

“哎,那个站长真可怜,一句话说差,弄得人人对他都是哭爹骂娘”杨雪玲一声长

“我觉得最可怜的还是这些老百姓,因为站长的一个错误判断,耽误了一年的收成”黄娟喃喃说到,算是反琢磨,这是站长老梁的小计谋,还是上天又给了他一次发财的机会

已是新世纪,农技站站长每天都需要参加很多次省市县地农业科研会、调研会和形势分析会。

照理说就算摸不透市场形势,那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大误差,红薯的价格比冬瓜便宜,这样的事杨天还是第一次听说,所以他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老梁的小把戏。

要是今年红薯真的这么供过于求,杨天倒是觉得自己可以趁机捞一笔,毕竟红薯不用包装,拉到城里就能大赚一笔。

红薯粥、烤红薯、红薯条、芋头糖、山芋果酱等,都是城里的热销产品,还有就是红薯淀粉。

嗖地起杆,一条长约十寸的大鱼破水而出,鲤鱼,很肥。

“哇,钓了一上午终于钓到大鱼了”杨雪玲欢喜地蹦起来,随即趴到杨天背上,亲昵地推拉。

杨天仍是平静的笑,心中思考的不是肥鱼,而是那漫山头地山芋。

现在的他不缺钱,但重生后地他明白一点,那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者,杨宝和黄彪整天在家闲扯,都是一些不找边的项目,倒不如带着他们干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项目。

在他的印象里,杨宝和黄彪对贩卖农产品可是十分有爱啊就像古玩家进行古董交易和牧羊人买卖牛羊一样,有时候那不单单是一桩买卖,还有兴趣和体验生活的成分。

回到家中,杨宝和黄彪正在大枫树下面地石桌上下象棋,远远就能听到黄彪的吼声。

“我要悔棋,刚刚那个马我没看到,悔一步,悔一步我铁定能赢你悔不悔悔地话中午我把我珍藏的那瓶十年汾酒送你喝”黄彪先是一阵激动,然后开始谈条件。

他心知杨宝地最大喜好便是酒,不过杨宝很稳重,这一点杨天觉得杨宝很像爷爷杨清堂,喜欢喝酒,但从不贪杯。

“十年汾酒真的假地”一说到酒,杨宝来了精神。

“那能骗你了年初搞货,本想留给你做寿用”黄彪爽直人,心里藏不住话,要不是钟荷花一直在旁提点,他早把这事说出来了,先前还偷偷喊着要给杨宝惊喜呢

“我才多大,做什么寿”杨宝轻笑。心中对黄彪还是信任的。这家伙虽然大嘴巴,但从不说谎。

到做寿,这事已经悄然而起了,杨天决定的,今年给杨宝做四十五岁大寿,很快他也就是杨家老爷子了,该热闹热闹了。

“你不做就不要怪我不客气先做了啊,反正小天说了,今年你们两口子和我家两口子都要做寿”黄彪嘿嘿直笑,他比杨宝要大。今年四十

“喊我还是喊他呢”不等黄彪应答,杨宝就笑着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