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2)

可惜在这酸举人的眼中,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地带而言的。劝了几次,见他依然故我,宋铭承就明白了,这人是没法子改变了,遂不再多言。

马车在徐徐地往京城赶去,周墩迟指着书上的某句话,嘴巴仍旧说个不停。宋铭承靠着车厢,耐着性子听完他的话。偶尔发表一两句看法,微笑的表情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其实他心里很不平静。

赶往京城的半个月中,对宋铭承的忍耐功夫真的起到了很大锻炼。尽管有时他已经被烦到快要抓狂的边缘,但他的表情他的笑容,却让你完全看不出来也感觉不出来。至少周墩迟就感觉不出来。

秋收了,收回来的粮食才晒干,就被征收赋税了。今年的赋税比往年又重了两成,加上前阵子干旱收成少,几乎过半的粮食都被征了。村子里许多人都愁眉苦脸的,见了面除了摇头就是哀声叹气的。

今年罗云初他们添置了几亩水田,要交的赋税又多了一些。今年她恨不得多囤积点粮食,怎么会愿意用粮食交税?而且他们收上来的粮食都是大米,遂罗云初让二郎问明了今年要交的赋税,以对等的银子把粮食兑回来。看着交上去的二两银子,罗云初叹气,农民的日子难过了。

今年的炭价贱了,据传闻,黄连生那一万多斤的炭实在等不起了,只卖了二十两银子。而他的窑太多人帮干活了,有不少是他的亲戚喱。那些钱不好刻扣,他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按照之前说好的分成,散出了大半的银子。

尽管如此,里正也没有因此而为难宋家,估摸着是忌讳宋铭承吧。宋铭承此时正赴京赶考,能否更进一步,外个不得而知。即便不进,凭着他举子的身份,即便是乡长县丞都得高看一眼,更何况只是个小小的里正?

交了税后,粮食价格节节高升,面粉已经卖到四文钱一斤了,前头罗云初他们买的时候才两文多一斤,大米更离谱,直接涨到五六文钱一斤,这才多久啊?罗云初得知时,暗自摇了摇头。

不少家有余粮的眼热这价钱,都拿出部分粮食去卖。对交好的邻舍,罗云初多少都会提点几句,让他们今年别卖粮食了。如果这样还拉不住的,她也没办法了。毕竟有些事只是她的推测,或许很有可能会发生,但她确实没有什么确切的理由来说服别人。

甚至大郎也心动了,这才多久,粮食价格就翻倍涨。这一进一出的,能挣一倍利呢。罗云初知道时,赶紧让二郎去劝。如今大房一家子莫不是掉进钱眼里去了?又不急那银子用,还想拼命往外倒腾粮食。最终还是许氏留了个心眼,站出来劝住了大郎。

“娘,咱们下午煮红薯糖水好不好?”小饭团抱着罗云初的腿撒娇。

罗云初舀了一勺猪食倒进猪潲兜里,才道,“前两天不是刚吃了吗?”

二郎帮着阿德将地里的粮食收回来后不久,阿德便送了他们一牛车的粮食,左不过是一些当季的红薯木薯黄豆花生之类的罢了,也不是什么精贵的。罗云初也不和他客气,全收了下来。当天罗云初就挑了几个个头大的红薯来煮糖水了,煮的时候还放了一些已经煮得绵烂的绿豆,直吃得饭团连碗都舔得干干净净的。红薯其实要留一段时间,待水份蒸发掉一部分,表皮皱了后才会更甜糯好吃的。遂罗云初把它们放在通风的地方晾着。

饭团为自己的嘴馋感觉到羞羞,扭捏地抱着她的腿躲在身后不说话。

此时猪栏里的一头猪刨了两下潲兜,鼻子还不满地哼哧两下,似在抱怨伙食不好。猪这种生物宠不得,不打不长记性,为了避免另一头猪有样学样,罗云初直接就手里的葫芦瓢打了那头猪两下,“让你挑食,让你挑食!”

猪栏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猪的惨叫声,饭团瑟缩了一下,小身子抖了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