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6(1 / 2)

被记者跟着,也不自由,还不如回美国呢。

至于小萝莉刘一菲嘛,自然是留在北平了,不说她本人已经决定要当个演员,单单一个节目,就让她脱不了身。

相信大家还记得苏达提议跟卢德双合伙开制作公司的事情吧,这不,一个多月过去,事情进行的非常顺利,顺利的让卢德双嫉妒,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当电视台副台长的老爸。

好吧,因为苏达父亲的原因,制作公司不仅迅速成立,而且马上就拉到了一个项目,那就是制作出一档节目,替代湘南卫视马上要砍掉的一档收视率超低的娱乐节目。

也许是习惯性的依赖卢德双,苏达没有自己去动脑想,而是第一时间找上了卢德双。

综艺节目

别人也许还会挖空心思的苦思冥想,可是到了卢德双手里,简直不要太轻松,因为他脑子有太多太多热门的综艺节目,别人为了一个热门节目哭爹喊娘的,而卢德双却在苦恼,到底选择拿出哪档节目。

真巧听到公司里有人谈到谁谁谁去相亲的时候,卢德双脑子突然想到了一档节目,那就是经典的相亲节目,。

不过很快,卢德双就否决了这个想法,因为不适合现在出现,倒不是相亲节目太超前,怕观众接受不了,而是觉得时机跟条件还没成熟。

要知道,早在1988年的时候,山西电视台就出现了一档相亲节目,它当属国内此类相亲节目的鼻祖,当时节目形态简单,没有华丽的包装,节目宗旨纯粹给未婚男女“牵红线”,曾在一段时间内为大家喜爱,但由于节目的运作不够成熟,两三年后,此节目归于平静。

而之所以能够那么火,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它拥有三大外在表征因素。

一:节目包装非常精心细致精美而到位。这一点,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到,不论是环境、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等,还是节目的背景音乐、节奏控制等等,都已经达到了同类节目最上乘的水准,所以胜出是没有悬念的。

二:参与者确实外形靓丽养眼、打扮时髦前卫、表现大胆奔放,为节目无形中创造了非常多的看点跟热门话题,比如那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话,就是经典的例子。这是真人秀节目非常重要的关注点。要不然换做一群夕阳红的老年人温温吞吞地在那相亲,一开始观众看新鲜,但是久了难免收视流失。

三:节目安排的游戏规则合理准确又充满趣味,这使得整个节目过程中出现很多戏剧性的变数,让整个节目颇有情节剧的味道,每三五分钟都有一个小,每十多分钟就有一个中,到了尾声必定有个大,这种节奏把控能力,确实让观众连广告时段都舍不得离开。

还有三大内在核心因素。

第一点,就是女嘉宾。

节目定位非常准确。市场营销界有个铁律:准确的品牌和产品定位,决定了80的成功度。江苏卫视的定位在时尚、婚恋的真人秀节目,非常准确。参与者从20到30为核心,他们不是娶不到嫁不出去才来相亲,这个比剩男剩女大聚会更充满可变性和魅力。而这个核心年龄层,带动了所有亲朋好友,只要家有适婚青年,全家都可以看这个节目,这样无疑把80的观众都锁定成目标观众群,这招实在太高明了。

第二点,女嘉宾进场

一:相亲规则的设定,不重游戏化,而重展示个性。

二:你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你再有趣再有戏剧性,能超过精心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吗如果游戏规则设计诚意和真实感不足,所有观众都很难入戏,那节目就注定失败。这点,江苏卫视的做得很好。

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不知道是江苏卫视的节目组有意设计还是无意获得,他们的节目,超越了“相亲”的界限,进入了一个探讨“当代年轻人情感婚恋和家庭生活价值观”的这一更高境界。

不论是富二代个性内心想法的袒露,还是美女对试婚、同居、男友经济实力考核评价,都在不知不觉中探讨着当代社会生活所有人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价值观的思考。

观众看节目的时候,不仅仅看到节目中当事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思考、验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观,他们一边看节目,一边讨论的不仅仅是节目中那些人的观点,同时也会交流自己和身边人的观念和态度。

这才是这个节目,为观众、为华夏电视业、乃至为整个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他们不仅仅是在配对恋人,同时也是在让所有观众探讨婚恋爱情的观念与态度。

第三点,就是主持人。

不得不说,之所以会如此成功,离不开幕后制作团队的功劳,但也缺少不了主持人孟飞的本事,走投无刃有余,稳重大气却有不失幽默活泼,废话不多却睿智而有魅力,来自生活的历练也常常让他妙语连珠,成为了的一大亮点。

可以说,当下的华夏,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好多年,但是一些地方跟人的思想,依旧还是很保守的,估计在这个时候,哪家的闺女敢说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拜金话,绝对会被她父母给打死,实在是丢人现眼啊。

所以说,未来的节目拿到现在这个时期用,不一定就能火,要考虑当下的环境跟条件是否已经成熟,不能盲目的相信前世的记忆,要不然绝对会赔到姥姥家去。

s:我去,身体又出问题了,郁闷。

第238章制播分离

“制作公司”

“对”

“你们台会同意制播分离”

“没错,不过要挂靠在湘南卫视旗下。,”

卢德双对此有点惊讶,要知道制播分离这种概念,是未来广电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被期望成解决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在我国市场化的背景下,制和播是否在形式上分开并不重要,关键是引进竞争机制,把领导说了算变成市场说了算。

这才是“制播分离”改革的精髓。

广播电视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核心业务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广播电视跨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将节目制作与广告经营剥离出来成立公司,就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公司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