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 / 2)

游戏美食家 晓晓双 2455 字 2023-10-14

gu903();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从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锅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即可食。馓子麻花色泽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只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

馓子古时候称寒具。亦称“馓”、“环饼”等。俗称“馓子”。古代食品名。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搓成细条,油煎而成。形状各别,或为麻花,或栅状。起于寒食节禁火,用以代餐,因称寒具。后成为一种平时的点心食品。:“粔粧蜜饵,有餦餭些。”汉王逸注:“以蜜和米面,熬煎作粔粧。”朱熹集注:“粔粧,环饼也,吴谓之膏环,亦谓之寒具。”

汉桓谭:“莫不以牛羊鸡豕而祭之,下及酒脯寒具。”唐刘禹锡诗:“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宋陆游诗:“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粧簇青红。”:“粔粧,蜜和米面煎之,作之冬春,成者可留数月,寒具禁烟时用也。”又:“名环饼,粉和面牵索捻成,象环钏形。谓之粰馓。今通名馓子。馓,易消散也。”又:“宋人小说以寒具为寒食之具,即闽入所谓煎脯。以糯粉和面,油煎沃以糖,食之不濯手则能污物。”

但有人说这不是刘禹锡写的,而是苏东坡为一个卖“寒具”食的老太婆写的广告宣传诗。且不管谁是原作者,但这首诗却把“寒具”这种油炸食品描绘得活灵活现,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了。那么寒具究竟是什么明代李时珍的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

为什么古人要吃“寒具”这种食品,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原来古代清明节前一日为民间的寒食节,要紧火3天。晋陆翙的有“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的记载。说的是介子推曾伴随公子重耳一起过着流亡生活达19年之久,在重耳饿肚无食时,曾割股献君,可谓忠心耿耿。但重耳重新执政为晋文公后,在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为此介子推带了母亲去了绵山隐居。晋文公一日忽然想起介子推,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不见,命令放火烧山,想赶出介子推母子。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不肯会见晋文公,母子双双抱木而被烧死。为此晋文公十分悲痛,迁怒于火,下令介子推死前三日全国禁烟火,于是就有了寒食节。三日不动烟火,吃什么呢那就是寒具,它过油炸制,能够储存不变质,保持酥脆不皮,当然时最理想的食品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蜜麻花

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造的馓子麻花,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宣武区菜市口南来顺饭庄,是一家以运营北京风味小吃著称的老字号,在这里蒸、炸、煮各式小吃美不胜收,就说馓子麻花类吧,就有十几个种类,大麻花足有以尺半长,小的蜜麻花一个两口就能吃下,还有枣核形、扇面形的馓子麻花,小巧小巧,逗人喜欢,怪不得一位初次到南来顺饭庄吃小吃的客人说:“吃麻花何必再上天津”。

据文献记载,地安门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是皇城的北门,但凡皇帝北上出征巡视时大多要出地安门,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侵略军曾在地安门遭受清军的顽强抵御。在紧急关头,慈禧太后带了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出皇城北门地安门,再出内城德胜门,走避西安。

1924年,冯玉祥将军驱赶溥仪出宫时,这位末代皇帝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早年,地安门内设置有许多为皇家效劳的衙门,诸如尚衣监、司设监、司礼监、酒醋局、织染局、针工局、巾帽局、火药局、司苑局,还有钟鼓司、供用库、蜡库、帘子库、兵器库、皮房、纸房、安乐堂等。

说天津麻花绝,那确实是有它绝的中央。就说消费厂家、店家,大大小小不可胜数,而最著名的还得说是桂发源,如今是桂发源麻花集团总公司,是天津三绝食品之一。接下来便是河北区王记剪子股麻花,因其麻花外形像一把剪子而得名。还有河东区十香斋的蛋奶小麻花,酥、香、脆、甜小巧小巧,富有营养,以及新崛起的各种麻花等等,各区各县都有消费厂家,而在市区街头巷尾的食品店,糕点店、副食门市部、小吃店、各大超市食品运营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四处都有运营天津麻花特别是桂发源麻花的。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由于它成形后外形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天津麻花早已咸了国人捐赠亲友的礼物,年年、月月、日日如此经久不衰,这是天津人的自豪。七十多年前,天津的麻花店运营的麻花简直是千篇一概。用两三根白条拧在一同不捏头叫“绳子头”,两根白条加一根麻条拧在一同叫“花里虎”,两三根麻条拧成叫“麻轴”。而那时炸出的麻花虽脆香,但艮硬。1937年范贵林、范贵才两兄弟各自开设麻花店。范贵林开了一家起名“贵发源”。范贵才开了一家起名“贵发成”。

由于他们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麻花质量的进步。范贵林立于改造,屡经探究,终于研制了夹馅和半发面的新种类。兑碱随时节、气候变化而增减配比如法,使炸出的麻花一年四季坚持质量稳定。1956年公私合营后,消费工人对种类的规格又作了改良。依据大众需求,做成50克、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重量不同,大小各异的多种规格麻花。

这种共同风味的夹馅什锦麻花,口感油润、酥脆香甜、外型美观、久放不绵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