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两万,一年就是二十多万,而如果按一户来算的话,人口稍微多点,几乎能达到年入百万的地步。
别说农民了,就算城里的白领乃至金领,能拿到这个数字的也不多。所以,苏家村的发展,直接使得附近几个村子眼红。
他们再也顾不上什么所谓的一亩换三分,哪怕只换两分,一分,他们也愿意因为就算只拿苏家村村民三分之一的钱,一年也有七八万,绝对比种地划算。
宋语婧自然不会拒绝那些来卖地的村民,只要愿意签协议,她来者不拒,通通收下。
老村长一开始还担心收那么多地,会给昊乾公司带来负担。但宋语婧却没这个忧虑,无论股权怎么划分,分给村民的始终是固定的数额。人多,均数自然就降一点,昊乾公司是不会亏的。而且,一亩换三分,剩下的七分地,等于完全属于昊乾公司了。
现在无论镇政府还是县政府,都把苏家村当作了模版村。他们一边大力支持苏家村的发展,同时也想用同样的模式在其它村落实行。但是,别的村子地势再好,也没有苏家村的这些特产有用。
而一个小村子,月缴税一亿三千万,可把政府机构乐坏了。再加上苏家村的模式不可复制,他们只能全力支持昊乾公司,以政府的名义,把收拢来的多余土地,划归到了公司名下。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钻国家空子,有点见不得光。真追究起来,那些领导岗位的人,肯定有麻烦。
在商言商,任何一家发展良好的公司,想不占国家便宜是不可能的。就像你不要,国家也会硬塞给你。就像某品牌豆鼓酱,明明公司不需要贷款,但银行偏偏主动找上门来要给你钱,还不要利息。而那些小公司,求爷爷告奶奶,想弄几十万贷款都困难。
这就是发展前景带来的差异,虽然说出去不可听,可就是这么的现实。
354白天和黑夜
“咦,是苏总”
“真是荣幸啊,没想到今天能凑巧碰到苏总”
“苏董事长”
一群人围了过来,很是热情与苏杭打着招呼。不管认不认识,他们都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和苏杭拉上关系。不过,苏杭的回应虽然客气,却给人一种莫名的距离感。明明站在他身边,却好似隔了万水千山。
没多久,苏杭到了老屋。苏建国夫妇看到他,顿时惊喜万分,连忙跑过来拉住,并上下打量个不停。
“怎么,不认识我了”苏杭笑着问。
“儿子,我前段时间听人说,你好像一声不吭的跑没影了”李金兰问。
“那叫失踪”苏建国在旁边纠正说。
“我不知道那叫失踪啊”李金兰回过头来瞪他一眼,说:“但儿子现在回来了,说明那事传的不靠谱,顶多就算个跑出去玩。”
见父母亲又因为小事叨叨起来,苏杭也是哭笑不得。这两位从认识到现在,恐怕没一天安生过,总是吵个没完。不过苏建国老实巴交的,刚开始还能顶两句嘴,一旦李金兰发火,他就蔫了。为了这事,可没少被村里人取笑过。
“语婧呢”苏杭问。
“王村的何承平来找她,说打算整村卖地。不过县政府好像不同意,所以语婧去找他们了。”李金兰说。
“县政府不同意为什么”苏杭很有些意外。
苏家村发展的这么好,如果农民愿意把手上的地贡献出来,完全可以把大半个镇子的经济都带起来。如此好事,县里干嘛拒绝
“这个我知道”苏建国说:“咱们哦,是昊乾公司手里的地太多了,但用来耕种的太少。县里怕公司把地拿去做别的,到时候国家追究起来,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么一说,苏杭就明白了。经济发展固然是好的,但就怕有人在背后捣鬼,说他们只顾赚钱,不顾农业。县政府心有顾虑,自然不会那么容易松口。而这是表面上的,内地里,或许已经有人在背后施加压力了。
毕竟苏家村只属于台县,它发展的再好,别的县也分不到好处。那些人眼红心热,跑去上面领导面前叽歪两句,也是正常的。
以宋语婧的能力,应该可以处理好这件事,所以苏杭没有再问下去。手里提的一堆东西,很快引来苏建国夫妇的注意。他们过来看了眼,见都是锅碗瓢盆一类的东西,便问:“你买这些做什么家里又不缺。”
“是在村子里烧菜用的特殊用具。”苏杭简单的解释了一句。
李金兰哦了一声,然后装作不经意的问:“听人说,你在环安的房子里,还有个带孩子的姑娘住着”
苏杭面不改色,点头说:“她叫闫雪,我们认识很久了。”
苏建国立刻接口说:“儿子,你现在好歹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不说别的,就这娶媳妇,可一定要慎重啊。我看语婧挺好的,知书达理,又会做生意。你要真弄个离过婚的女人回来,还当便宜爹”
“你少说两句,儿子做事,他自己心里有数。”李金兰说。
话好听,可实际上,从她表情来看,李金兰显然也不太喜欢闫雪。
苏杭现在成就那么高,虽然还没到全世界女人任他挑的地步,但想找个漂亮,有文化,懂事乖巧的黄花大闺女,却是不难的。苏建国夫妇虽然不太想管他的事,但儿媳妇可关系着老苏家的门面,弄不好,那是要被人说闲话嘲笑的。
现在人心眼那么你混的越好,他们就越希望你出差错。
见父母神情异样,苏杭只好说:“我暂时没结婚的打算,所以你们就别想那么多了。”
“你都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