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 / 2)

名门妾室 鸿影长空 2319 字 2023-10-14

gu903();“你回去,告诉文国公,王丹阳这大半年里忽然受人瞩目,这事只怕不寻常。也不知这是针对文家,还是只针对王丹阳,让他查查是怎么回事。”

当初弄王丹阳进京,文太后只是想备着一枚暗棋。

武帝无子,眼看着是靖王的两个儿子有望继位。

王丹阳得了武帝宠信,时时伴驾,就可在继位一事上在武帝面前建言。

就算武帝活着时没有明旨,王丹阳只要坐稳国师之位,武帝驾崩,王丹阳就可以国师身份公布武帝遗旨。

现在,王丹阳一下人前招摇,盯着他的人越多,他的一举一动就莫不是破绽。

万一再有人趁机牵连文家

“是,妾身回去就跟国公爷说。”

“宝怡嫁给李承恩后,如今过得怎么样”

文国公的嫡女文宝怡,今年四月嫁给了李承恩。

“宝怡说二公子性子有些有些偏执,不过夫妻感情尚好。婆婆对她也挺亲和。”提到女儿,叶氏话稍微多了点,“宝怡还说想要多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呢。”

“我在仁寿宫静养,她们多来也不好,初一十五的有空来看看就成。”文太后却不领情,淡淡地拒绝了。

“是,妾身回去就告诉宝怡。”叶氏脸稍僵了一下,又笑着说,“靖王妃前几日还跟妾身说,她娘家有两个侄女,长得花儿一样,因为今年选秀,也到京城了,想着若太后娘娘那日得闲,带来请安”

“刘氏娘家”文太后觉得刘氏是急疯了,竟然想着往后宫塞人,“靖王妃娘家的人,让宝怡带着在京城走走倒也恰当,这宫里,还是罢了。”

文太后一点没留情面,叶氏满嘴的话就像被掐住喉咙一样,只好咽回去。她堂堂一品国公夫人,在外无人不奉承着,在文太后面前只觉满身不自在,悻悻然告辞了。

回到府中,文国公文峥问她太后娘娘有什么吩咐,叶氏有些怒气地说,“太后娘娘吩咐你去查查国师府的流言。”

叶氏每次从宫里出来,都是各种别扭,文峥也不以为意,“宝怡说想经常进宫向太后请安,这事你提了吗”

“提了,宝怡还说她婆婆想带几个娘家侄女进宫请安的事,我也提了。”叶氏想到这,气更不打一处来,“太后娘娘不领情也就罢了,竟然说不好。自家嫡亲的骨肉,想着要给姑母请安,这总不是坏心吧”

“你糊涂了”文峥看叶氏这话头有指责之意,不由沉了脸,“太后娘娘做什么心里都有章程,你是热糊涂了,请大夫来开几丸静心丹,好好歇着吧。”

叶氏也知道自己刚才那些话,有些莽撞了,被文国公说得有些不高兴,到底没敢呛声。

“你可得记着,咱们家,如今宫里有太后娘娘就够了,不需要旁的。你若空闲着,不如带着宝怡多到各府走走,像成王府等处。”

“成王妃是大公子嫡亲的姨母,听说感情甚好”

“成王府一向是不掺和一些事,成王妃再有心,我看周定康是不想掺和的。你前几日不是还说成王妃念叨着世子的婚事,你多去走动走动,若有好的,也帮着参详牵线。”

叶氏也是聪明人,听文国公这话,明白过来。

成王府手中有兵权,成王父子都是带兵之人。成王府中,除了成王妃会向着李承允,其他人都是秉持王府祖训的,若是能将成王府拉拢过来,对李承恩的将来可是好事。

叶氏当初点头答应将女儿嫁给李承恩,看中的就是未来的皇后之位。在这一点上,她是绝不会犯糊涂的。

夫妻两人说了会儿话,文国公对文太后的话不敢轻忽,出去安排人打听消息去了。

、380章王师凯旋

文国公多方打听王丹阳声名鹊起之事,却一无所得。

国师的神通是市井中开始传闻的,那些老幼妇孺,没事时嚼舌根,说些奇谈怪论。后来渐渐在酒楼茶肆中被人谈及。

有不信邪的质疑,有信誓旦旦的维护,争吵之中,名声也就传开了。

文国公不觉得这是坏事,王丹阳名声越显,说话不就越有分量

文太后却不依不饶,要他一一排查。

所谓流言,向来是起之缥缈。

文太后再有才智,无奈困于深宫,消息不灵便,等她获知时,流言已经满天下传开。文国公要查,也是有心无力。

他只好着手扑灭流言,想抓几个吹嘘最厉害的拿了。

偏偏他抓到的第一个,就是王丹阳的大弟子静虚。

这也不能怪静虚,静虚原本是市井混混,如今跟了国师为徒弟,顿顿美酒佳肴,金银美女,这样的好日子,都是拜国师所赐啊。他恨不得全天下都认为国师通神,这样自己身为国师亲传的大弟子,不也更有面子

所以,喝多了黄汤,他在酒楼里油嘴一抹,大吹特吹国师捉鬼锁妖的神通。

他说得正起劲,边上出来两个国公府的随从,请他去国公府走一趟。

静虚不敢违背,只好来到国公府。

文国公不能将他以“妖言惑众”的名义处置,只好严词警告一番。

没想到,第二天,酒楼里目睹静虚被国公府人带走的,议论起这事,最后传着传着,传出国公府不干净,请了国师大徒弟过府的传言。朝中还有御史风闻奏事,参奏文国公立身不正,以致府中不宁。

文国公气了个仰倒,却如哑巴吃黄连,无法辩驳。

幸好,国公府这传闻,很快就被王师凯旋的消息给盖过了。

成化二十三年秋,蜀中叛乱被平,滕王死后,他的残兵部下各自溃逃,周明奉命追击残兵,这一耽搁,一直到成化二十四年二月,周明才班师回朝。

二月初春,冰雪初融,周明带着大军班师,其他驻地调来的士兵一路各回驻地,最后,周明带着军中将领们,还有两万精兵回到京城。

武帝龙心大悦,命文武百官代自己郊迎,同时让各位将领们休整一日,到晚间到宫中摆庆功宴。

大军到了城南,文武百官在阁老们带领之下,已经在道旁等候。

周明骑着一匹黑马,穿着一身黑色轻便软甲,远远骑马过来,大红披风风中飘起,恰如少年意气风发。

他到百官前百步远的地方,就勒住缰绳下马,带着将领们步行走到百官面前。

文官们觉得成王世子不骄纵,面上笑意真挚不少。

周明带众将领谢过百官,又喝了武帝赐下的三杯御酒,牵马走过百官之列后,上马打马入城。

王师凯旋,又是少年将军。

京城百姓们纷纷出来围观,主街两旁挤满了人群。各家铺面的楼上窗户后,更是坐满了各府的夫人奶奶小娘子们。

有胆大的小娘子探头张望,看周明肤色略黑,但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