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5(1 / 2)

天下午抵达顺义,留下一个骑兵中队,其余两个骑兵中队折向西方,继续前进。

南路支队,南进过潮白河然后折向西进,快速绕过张家湾鄂军大营,当夜抵达凉水河边的前堰上村,距离第一个目标马驹镇已经不到十里路程。

第3大队在这里放下一个骑兵中队以后,其余部队稍作休息,就继续西进四十里外的大兴镇。

在此过程中,日军骑兵联队秋毫无犯,就是怕惊扰了清军。

按照第1军参谋部的作战计划,第1军主力将在今天近夜抵达通州城外。

而在明日上午8点之前,骑兵各部必须到达指定区域。

开始烧杀抢掠,把战火烧遍燕京周围,吓阻大清的皇帝逃离燕京。

山县有朋和日军第1军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因为聂士成的存在,使得燕京至少提前了十个小时知道了蓟州的详情。

这是极为珍贵的十个小时,只要大清皇室反应迅速,完全能够在17号下午完成逃命。

然而照样依着大清的传统,这些靠聂士成拼命争取的时间,也在王公大臣们的争吵中,被白白的浪费掉。

当天上午9点,聂士成风尘仆仆的赶到通州,顿时京师扰动,群臣失色。

连打了两场大捷的甘军,居然败了,而且是全线崩溃

当时就气的光绪皇帝摔了一屋子的东西,然后赶紧召集群臣商议。

大殿里一片争吵,有说请皇上立即巡狩,然后这个说巡狩西安,那个说巡狩武汉,还有的说巡狩成都,更离谱的甚至说巡狩上海,广东。

尤其是听到工部左侍郎杨荣提议去广东,气得光绪脸都绿了。

这时候,又有一批邀名的清流激昂的站出来,表示京师有十二万禁军,一万锐利武军,通州,张家湾还有两万省军。

就算不算远在滦州的刘坤一大军,只这十五万大军对上强撸之末的一两万倭夷兵,也是能放手一战。

其中一个激进的大臣,甚至大声的要求光绪和满朝王公大臣都留在燕京,誓于存亡

此话一出,不但光绪的脸色都变得能滴下墨汁,就是满朝文武,都看傻壁似的望着那个小小的太常寺少卿。

刚才的争论,连邀名的清流都是小心翼翼的避开巡狩这事儿,只说可以放手一战,有这么脑子缺根弦的白痴么。

也不知道是怎么混到现在这个位置的

第六百八十七章通州城东

旗,热门免费阅读

当养心殿里,皇帝大臣都是惶惶然,茫然无助的时候,京师的权利风向,却在毫无征兆之中陡变。

历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战争,剿捻,中法战争的皇太后慈禧,这头从甲午年清日战争开始就一直隐居幕后的大清巨枭。

在17号上午知道蓟州战情以后,终于强硬的拿过权柄,绕开光绪皇帝和一群军机大臣,直接插手清日战事。

慈禧太后懿旨恭亲王奕,令其去东交民巷登门拜访英国公使欧格衲,要求英国履行他们之前的承诺,阻止日军攻击通州,并且退到宁河东南渤海边的杨家泊镇。

之后,慈禧指示步兵统领九门提督荣禄,封闭燕京九门,严禁闲杂出入。

同时电令在长崎等待的使节团,要求立即启程去广岛和谈。

得到懿旨的奕,连忙备马车跑到东交民巷的淳亲王府,求见欧格衲。

欧格衲虽然在之前就得到了伦敦发来的密电,知道日军威海卫军队即将登陆直隶,而且之后的局势演变,复杂得很可能会失控。

然而他依然信誓旦旦的向奕承诺,大英帝国一定会保证大清的燕京城不会受到日军的任何攻击,日军黑木将军在接受第1军军权以后,也一定会奉守承诺,率军东退宁河。

而在事实上,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给欧格衲的密电里说到,无论局势如何演变,都需尽量劝说哄骗,不要让大清的皇帝离开燕京南逃,以免清日战争滑入长久的深渊之中。

虽然东洋借着山海关第3旅团被歼灭为借口,动用威海卫军力进入渤海,意图增援第1军,这种行为很让英国恼火。

然而大清的使节团到了长崎却不再乘船去广岛,光绪反而强硬电令各地勤王。

这一切都让英国认识到,因为山海关的变故,又使得历来习惯反复,不守条约的大清,又有了继续打下去的打算。

那么,也许东洋这次是对的

因此,金伯利在给欧格衲的密令里提出了英国政府的底线,日军可以击溃所有燕京城外的清军,但是绝对不容许踏入燕京城内一步。

否则,就意味着东洋是一个完全不值得信任的野蛮国度,英帝国将会断绝和东洋的一切外交和经济联系,同时不排除用武力帮助大清抵御外辱。

得到欧格衲郑重承诺的奕,兴冲冲跑到颐和园呈见老嫂子慈禧,慈禧在初闻大喜之后,却依然有些游移不定的迟疑。

于是,慈禧又把是否离京巡狩的选择权,交给光绪。

用慈禧的原话来说,他是大清的皇帝,这硬要和东洋打是他下得旨意,现在人家打到家门口了,是逃跑还是死命的硬撑,也不是我一个在园子里养老的老太婆能拿得起主意。

因为欧格衲这码子事儿,结果在朝堂里面几乎都快统一了观点,认定巡狩西安的主意,随即又被推翻。

尤其是光绪皇帝,作为一个二十出头一身热血,雄心勃勃的要再现祖宗万国来朝的昔日荣光的年轻皇帝。

是更加难以忍受注定将被记录史书的倭兵犯,帝仓惶西狩这句羞辱。

“即使是谈和,也要站着正气凛然的谈和,不得让倭夷岛蛮笑我大清无胆”

在西洋历2月17号的夕阳西斜之中,光绪帝几乎是带着一种狂热,呐喊出这句铿锵誓言,从而一锤定音。

既然皇上下了决心,下面的大臣就是再苦着脸,心里面再忐忑埋怨,也得把皇上的旨意贯彻下去。

第一是京城的城防,这可是头等的顶天大事儿,十三万大军,只是各自的城防划分,吵吵嚷嚷的就让兵部的一群大佬头炸。

其次是京师的粮秣燃煤储备,虽然已经有了世界头号帝国的许诺,然而朝中大臣哪一个不是老成之人,有备无患的基本道理还是拎得清。

然后就是京师的治安,别让那些流痞无赖趁乱生事,祸害了京城。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