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放在自己开办的补习班里讲,逼着学生参加补课,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又怎么交得起补课费现在这股歪风邪气甚至有刮进小学、学前班的趋势。再这样无所作为,多少个好苗子被这种不配为人师表的混账给带歪”
“你知道二线三线城市非重点学校里,有多少老师是凭关系上岗,尸位素餐这些老师,讲课基本是照着教材和课外辅导书念,这样的教学怎么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怎么可能让那些非重点学校里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学生继续学下去这样的现象却不是个例,可我们又能怎么解决总不能让这些老师统统下岗吧”
“就算是把所有不合格的教师全都抓起来重新培训,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种问题,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道指令越是往下传,就越容易碰上盘根错节的势力网,你可别小看这些人情势力组成的网,教改组一百道新纪律新规定发下去,起码九十九条要被这些网给拦住。”
“但我们也不能不解决这些问题,坚守教育公平就是不容退让的底线虽说要全面实现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总要尽最大努力试一试。以前我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又不敢用力过猛,现在总算是看到一个可行的方向了。”
因为家里还有个小侄女,裴青弦有时也会关注教育问题,听到这些话后,他立刻问道:“什么方向”
“把教育从线下做到线上,用便捷的移动端设备来降低教育门槛,我要让教改组也去做一些a,让那些有兴趣又真心热爱教学的老师,还有那些真正有本事又想赚钱的老师,都到网络平台上录制课程,不光要录课程,还要开直播,以前我们说师资力量不足,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多只能面对几十上百个学生,可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让好老师同时去面对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学生。”
“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的孩子就在家长的监督或者陪伴下用手机上网学,一节网课的价钱就算定在一毛钱两毛钱,只要数量上来了也能让有水平的老师赚个盆满钵满有经济利益就能拉动市场,老师能赚到钱,学生能学到低价的课程,哪怕是因家庭困难而选择辍学的孩子,只要能买得起一个智能手机,就能观看到有质量的教学课程。”
第四百三十三章教改自今日起下
杨小千的即兴演讲还未结束,裴青弦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代入其中,跟着杨小千的思路一同思考教改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可是,现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不算太多,大部分人对手机的认识还停留在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而且,以现在的技术,很难实现您刚才说的那些设想吧就拿直播来举例,魏然用超能力伪装成魔术师进行直播时,在线观众才十万出头,网站的服务器难以维持,导致直播画面一再卡顿。真要做出那样的a,用户数量很可能以千万计,不仅学生老师会用,还有家长也会用,以目前的技术,恐怕”
“这不是问题。你想一想以前移动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哪怕是一台黑白屏方块机也算是贵重物品,数量稀少,可后来呢移动手机迅速普及,价格一降再降。智能手机也是手机,只要不追求高配置,价格也会一降再降,很快三大电信运营商都会推出充话费送手机的合约机购买方式,相当于分期贷款了,这就能让相当一部分人都用上智能手机。至于技术问题,有人会解决。”
裴青弦对零一基地尚不知情,但杨小千心里清楚,以刘远舟和零一基地的能力,要降低智能手机的制造成本、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根本不是问题。
“那么,那些来自贫困家庭和偏远山村的孩子呢他们买不到也买不起智能手机,就目前来讲,电脑和智能手机对于大部分贫困家庭而言依旧是价格昂贵的物品,他们无法承担这个消费。”
“嗯,你说的也是个大问题。在偏远山区,许多孩子上学的学校就是破破烂烂的茅草屋和砖房,有时一所学校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老师到校长,都是同一个人。没办法,谁愿意去支教那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谁愿意把青春埋葬在贫瘠的土壤里许多所谓的助学计划、支教计划,到头来都变成镀金计划,成长计划,不是让需要帮助的孩子成长,而是让参与支教的老师成长,待个十天半月,教不了任何有用的知识,反而让孩子早早意识到种种不公,临走时拍拍屁股,除了痛苦什么都没留下。这样的短期支教,有个屁用”
“以后,短期支教统统取消教学内容,那些大学生既然要去,就去做点实事,就配合当地村干部、乡政府,以县镇为单位,级级往下,每个村都放一台大平板,只保留一项功能,由当地乡村教师管理使用,专门用来给孩子播放课程,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就先从普通话课程开始学,学会了普通话再继续学其他课程。”
“也不需要那些短期支教人员做其他事,他们只需要过去教会当地人如何使用教学平板就行,顺便再把平板的作用说明一下,给村民们说清楚这台平板电脑只有听课一项功能,而且拆卸之后卖不了钱,总之就是要让当地所有人明白,这台平板电脑除了给孩子听课以外没有任何价值,这时为了避免出现偷盗情况。”
“还有,不是什么地方的人都会重视教育,平板电脑难免会出现损坏情况,所以可以抽调一批技术员,派到各个乡镇里,更换维修损坏的教学平板,平时让他们住在镇里,一切待遇从优,想必比支教更吸引人,总会有许多人愿意去的,还能顺带把失业率往下压一压。”
裴青弦瞠目结舌,为杨会长的大手笔感到震惊,若是上述种种真能实现,那无疑会是一场颠覆性的改革
不,不仅仅对过往教育制度的改革,还是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宣战
此战若胜,民强国富。
“真能做到吗”想象着那一天来到时无数家庭发出欢呼的场面,裴青弦不禁心身激荡。
“必须做到”杨小千斩钉截铁地回应,“平板电脑和软件开发的费用不会太多,听课费用就更是不值一提,最大的难点在于网络信号,但是没关系,等到我们的天基互联网工程完成,一百五十六颗卫星上线,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连上免费的网络。”
“等到那一天,就算你很不幸地出生在一个无法提供教育环境的偏远地区,也一样可以从小学习顶尖名师的课程,只要自强不息,好好学能在全国统考中考出成绩,走出山区,走向未来”
“我们打不死教育不公这个混蛋,但至少我们有机会把它打趴下”
杨小千豁然起身,双手握拳微微颤抖,即便是在新远江南城门大决战时,裴青弦也没有见过杨小千如此激动的模样。
裴青弦并不知道,一向追求波澜不惊,喜怒不形于色的杨会长,在谈到教改问题时,总是会锋芒毕露,情绪高涨。
他也不理解这种情绪,因为他不知道,当年杨小千中考时,曾因一位“名师”的暗箱操作而失去进入实验班的机会,成为了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之一。那时的杨小千还很幼稚,并不会因为这份不公平的待遇而发愤图强,反而失去了求学的兴趣,以至于高中三年都是边混边学,得过且过。若是没有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杨小千对自己原本的人生轨迹并不看好。
那位暗箱操作的名师名叫韩昌,在远江灾难爆发初期曾与杨小千见过一面,此后再无音讯,多半是死在了逃亡的路上,可他死了,杨小千心中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厌恶仇恨却没有消失。
每每想到教育平等的底线一再因贫穷而退让,受权力玩弄,杨小千就恨得牙痒,可是想挥拳却找不到方向。
如今终于找到了方向,杨小千怎能不激动。
过了一会儿,杨小千收起情绪,又给裴青弦交代了几件事情,比如注意保护好公会骨干人员,不要让他们在交战后贸然进入危险区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