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虚无之眼”的虚无者压根不打算让那段历史虚无,在这条时间线上那座六朝古都,那片金粉之地应该也会浸泡在泪水和鲜血之中
shat
他不会像他的穿越者同行用拙劣的手段逃避。
他也不会假惺惺地表示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
他会直视那尸山血路,直视那人间地狱,直视那历史悲剧。
他还会指着望不到头的尸骸大笑道,看哪,看哪,看哪。这就是亡国奴的下场
如果华夏需要他这位穿越者才能凤凰涅槃,那么他宁愿此生就来当一个异邦人。
因为如此孱弱的民族不配当他的同胞,因为如此无望的国家也不配当他的祖国。
只有他记忆中的那个无需穿越者便能浴火重生的民族才是他真正的同胞,只有他记忆中的那个不用金手指也能盛世再临的国家才是他真正的祖国。
为了真正的同胞,为了真正的祖国,他才会毫不介意地和历史上的那些恶魔们同行,他才会无所顾忌地搞出一个魔鬼才能搞出来的“宏大计划”。
何须怨天尤人,又何必悲天悯人
来啊,来啊,来啊。
举杯,这杯中是李太白诗中天上而来的长江水,
举杯,这杯中是炎黄贵胄们奔流不尽的英雄血,
举杯,这杯中是陈酿百年方苦尽甘来的庆功酒。
喝吧,喝吧,喝吧。
干杯,他来不是让这世间太平,
干杯,他来是让这世间因吹斯听,
干杯,他来是让这世间变成太平间
而我们的袁大师那个因吹斯听的“宏大计划”当中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已经来到了他的太平之间嗯,豪华公寓的楼下。
第一百八十四章黄宗诒中
本章副标题:鸣谢0故态复萌0兄的万点打赏,这周争取再写一点免费章节。
“sir,你认识袁先生”
“”
“sir,你是袁先生的亲戚啊”
“”
“sir,你这是第一次来纽约吗”
“”
“sir,原来你真的是来拜访袁先生的啊”
出租车司机吗,一般来说都非常健谈也非常有好奇心。凑巧的是这位汤姆还是袁大师的狂热粉丝。
“sir,袁先生可是我们纽约的大名人。他的书我全都看过”
其实袁燕倏到目前为止写的那些小说都是大众向的通俗小说。而且他的小说政治倾向不明显,也不带有道德劝说的意味,更没有小知识分子和小布尔乔亚身上常见的那种自怨自艾和孤芳自赏。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因为超越时代的关系,总给当时的读者不明觉厉的感觉。
与此同时,他的作品其实也没有太超越这个时代。所以如果读者肯动一下脑子的话,那就能在阅读中得到快感,接受前沿知识的快感,解开复杂谜题的快感,进行自我思考的快感。
因此即使像汤姆这样的有点知识的蓝领也非常喜欢他的小说。
要知道,这年头通俗小说的读者和一百年后通俗小说的读者是不一样的。
就算是在1921年的美利坚,能够识字那就意味着这个人不可能处于社会最底层。喜爱阅读那就意味着这个人有一定程度的思想追求。
而有了思想追求的这个人有很大的概率会喜欢袁大师这种需要轻度思考的文学作品。
因吹斯听的是,这年头的“轻度思考”再过一百年就会变成“重度思考”。尤其是后世的赛里斯某些读者,他们别说科幻小说了,就连甚至金庸的作品都觉得太“深”
总之,黄少爷刚踏足美利坚,第一个遇上的人就是他姨夫的粉丝。
“sir,你有没有看过袁先生最新的小说啊”
“我还没有看过。”
“sir,那你一定要去看看,现在正在的文学副刊连载呢。这本小说”
说到这里,汤姆原本兴致勃勃的声调突然黯然了下来道:“对我这样参加过欧战的老兵来说,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其实袁大师目前唯一一本可以称作纯文学的作品也是畅销书。
这部小说的原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和同时代的大部分德国年轻人一样,雷马克18岁被徵入伍,成了他日后描绘的西线战壕中的一员。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还冒死救下过自己的战友,绝对算是一位战争英雄。战后他成了一位赛车手和体育记者,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这部小说可能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正袁燕倏想“写”一本一战小说的时候,脑子蹦出来的第一本书好吧,其实唯一一本就是。
就算不谈其文学成就,这本小说在商业上也极为成功。1928年底的德文版开始在报纸上连载。
隔年英译本就在英美上市,还成了美利坚1929年度文学类畅销书籍的第一名。
再隔一年,也就是1930年,著名俄裔美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就把这本小说搬上了大银幕,该片海获得第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个奖项。
这种意外的成功,使雷马克从一个无名小卒的记者,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
能在英美成为大热i原因自然是这本小说紧扣“反战”这个主题,正切合当时西方世界的和平主义思潮。不得不说,后来张伯伦搞的“绥靖主义”是有很广泛的民众基础的。
纳粹自然很不喜欢这种反英雄主义的作品,1933年节制上台以后,雷马克的作品跟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布莱希特等人的作品一起被公开烧毁,随后又因为他坚决拒绝回国而与1938年被剥夺了德国国籍。翌年,他便投奔了自由灯塔,此后几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好莱坞。
1943年,他仍然留在德国的妹妹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了死刑。
不过我们的袁大师现在是一位生活在自由灯塔的“异邦人”,根本不用担心,反而因为爱因斯坦的加持,这本小说未发先红。
赫伯特普利策先生和布朗小姐的父亲先后找到了他,自然就是为了那些大魔导师赞口不绝的那些小说的出版事宜。
这两位都是袁燕倏的老熟人了,以往对他也算是不错,这次稿酬也给得相当到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