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范进来说,这消息并不是坏事。凌家在太仓也算是个殷实人家,凌云翼先做广东巡抚后做两广总督,再加上之前在林凤事件里发了一笔横财,阔气的很。这些钱财他肯定有一部分要运往家乡,之前范进在罗山战役中帮凌云翼调度私财,也帮助过他借助军用名义做财产转运的事。
现在凌春荣到上元来,固然是要通过自己的势力,达到发财的目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方肯定会带资金来。而范进眼下最需要的,其实就是资金。
不管是衙门放贷,还是给江宁找到一条致富之路,最重要的一项,还是资金二字。凌云翼的子弟要是带了资来,就算是帮了自己大忙。何况凌春荣在江宁也有自己的关系,张百龄这位放贷大户,全靠他的关系拉到户部的款子给自己的生意做周转。眼下凌春荣发话,他自无不应之理。
先是答应将一千两银子投资给衙门,作为放贷的本金用,等到秋粮时再归还利息即可,本金不急着要,又道:“老父母昨天在杨宅所言,按交税额度划分甲乙丙丁户之说,不知从几时开始小人此来,便是来交税的。虽然小人不算什么富贵人家,但是还是有把握做个甲字户。实不相瞒,小人膝下二女,年以及笄,活泼好动。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不能上街,在家中烦闷,几以成病,还请老父母为小人想个章程。”
正文卷第四百章争向纳税
陈、刘两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张百龄主动上门纳税这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人虽然有钱,但是整个江宁都出了名的悭吝。他在户部有关系,并不太在意县衙门的权威,自己又有把铁算盘,把帐目算得精到。
不管是商税正课,还是丁役根本派不到他头上。早早捐了个内阁中书头衔,就是为了不交税。自己大概有五年没有见过他给衙门交过一文钱的税,现在主动上门纳税,这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范进摇着头,表示着自己收税不是要钱,不能随便乱收。交也要交个道理,收也要收个明白,不能被人误会。张百龄连忙道:“老父母您放心吧,草民在家里不知算过几次了。草民名下五个绸缎庄,还有那些织机,都应该按上户纳税。这些银子加一起,怎么也够了甲等。银两已经让下人运来的,请您安排人点收就是。只是小女那边”
“好说,本官最近准备开一个女塾,教授县内闺秀刺绣女红,诗词文章。两位千金若是在家中烦闷,可来女塾读书,一群年龄相仿的女子在一起,可以谈天解闷,想来就可以开解胸怀。再者,魏国公府六小姐也会到女塾中就读,两位小姐若是与六小姐交上朋友,还可以到大功坊那边去玩。不但上元县内保她们平安无事,就是到了江宁县,也很安全了。”
“六小姐这可是好事,不知女塾一月要多少束修,小人愿意先交一年。”
“这女塾是本官为县里百姓谋的福利,不会收一文钱。就是现在还在找地方。”
“小人在城里有几处产业,地方够大,也够安静。只要老父母认为合适,三天之内就能腾空。老父母高风亮节,小人也要有些表示,这产业县衙门随便用,小人保证分文不收。”
冯邦宁之前在江宁横行霸道,已经是闹得地方不安。好在他之前还懂得搜罗情报,不对体面人家女子动手。这些士绅们虽然讨厌其行为,但是倒不至于太过害怕。但是从昨天他对杨家的女眷动手的事来看,其侵害目标已经开始转向商人,这就让城里商贾不能不担心。
这些人虽然头上往往也有个官衔,或是捐了个监生,但只是为了逃避税收用的手段,在体制里根本就不能被算做官员。冯邦宁可以给他们面子,也可以不给,都没毛病。如果铁了心对这些人家女眷下手,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是以范进的及时出现,算是天降甘霖,救了这些人的命。像张百龄这种家有爱女的,自然要花钱买个平安。
即使没有女儿的,也有儿媳妇。这同样要考虑个安全问题,冯邦宁行事生冷不忌,成了亲的妇人也被他坏了好几个,并不安全。张百龄还不曾走,就又有几个城内商贾、大户纷纷上门,要做的事都是一样:交税。
后世人谈起明朝这个时代的税收,往往指责商贾逃税,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商人交税后,是否能获得对等的服务。明朝本来实行的是低税重赋役制度,把服役视为人的义务。而随着时代发展,原有的服役制度已经推行不下去,渐渐改为折银,但是思路上并没有跟进。认为商人交的税银都是活该,只想着索取,没想着为商人服务,依旧把对方视为肥羊,也就导致两下的关系渐渐成为敌对。
明朝当下的奢靡之风,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商人带动起来。而商人之所以一方面逃避税款,一方面又挥金似土,大肆挥霍的原因,也与朝廷对商贾近似掠夺的处置方式有关。
弘治年间,珠宝商人冯谦,王通,李祥,王智,夏线儿以莫须有罪名下狱籍没家产,而在另一条时空线里,万历年间的富翁姚辇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诸侄争产诉于官,最后朝廷下了命令将姚家全部家产充公天启年间吴金薄借款两百万于朝廷,朝廷不但不归还欠款反把吴下监。
最惨的则是天启年间盐商吴养春,以五十万白银助军饷,结果因为出钱太多,被朝廷认为是肥猪,不但不嘉奖,反把其父子三人关押在监牢里迫害致死,其妻妾亲族皆被追缴产业,以至于家破人亡。
正因为有这些例子,商人们才变得不爱存钱,反正钱存下来,也不能保证儿孙靠着父祖积蓄安渡一生,还不如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