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3(2 / 2)

大宋工程师 云桐山人 2186 字 2023-10-12

gu903();看到这里,蔡鯈立马明白了,原来自己的父亲考虑的更多。

蔡京为三朝元老,中间虽几起几落,却已位极人臣,其权势之大就算退了下来也能影响朝政。

然而,能影响朝政与当政还是两码事,退下来的他少了太多的算计,也少了太多的被算计,这就让他有了闲暇思考自己的过往。

蔡京之才,古今憾见,连王安石都对其才华深为折服。可惜的是,他没有用到正地方,全都搞权谋去了,甚至为了取悦赵佶,不惜劳民伤财搞花石纲。

这就是标准的有才无德,而且才能越大,对国家的损害越大。

蔡京闲下来思考的就是这个。

论地位,他曾经辉煌至极;论权势,随时可以左右朝局,哪怕退了下来;论金钱,那是多不胜数,几辈子也花不完;论子孙,家中子嗣一个个都在朝中担任要职。

这是一个羡煞很多人的身份,别人家哪怕有其中一项都要烧高香了,可蔡家,因他蔡京的存在,一切都有了。

只是蔡京还是不满足,他知道自己的一些过往,单凭那些手段和阴谋,只能得到荣华富贵,却得不到青史留名,更有甚者,还会得到奸臣的名头,从而遗臭万年。

到了他这把年纪和地位,岂能还做他想他能做的也只是为身后计,这个身后计就是名垂青史。

只是,名垂青史何其难矣,蔡京虽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却依然找不到可以令自己名垂青史的事情来,特别是他一个罢了职的老人家,更加难以找到出路。

所以,他借机会给高峰写了封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这是对高峰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赤果果的拉笼,他希望高峰能给他一个好的建议。

高峰很快就回了信,正是蔡京给蔡鯈看得那封,信中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社的情况,其意不言而喻,若能做好此事自然会名垂青史。

朝廷有太学,各地官府也有学府,更有众多的私塾也在招收学生,所以说,大宋的教育还是相当到位的。

但是,这些教育机构无一例外,不但收费昂贵,而且课程单一,他们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入朝为官。

如此一来,既造成了贫民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使得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还造成了读书人的拥堵,使得人才浪费。

教育学社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它免费供学生上学,而且培养的人才都流向了社会。这些人避开了入仕这条路,反而前景一片大好。

因而,若能把教育学社办好,绝对是树立名望的好机会。

蔡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笑得嘴都合不上,而蔡鯈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在佩服高峰的同时,也在为父亲高兴。

也就是说,这两人都认定了办理教育学社的事情。

当然,教育学社并不是第一家,高峰与谷元早在多年前便办理了一家,而且已培养出了好几批学生。但是,这对蔡京来说并不算事。

一个小县城办起的教育学社,充其量影响就在那一小块,哪有在汴京城办一所来的效果好再者说,蔡京一旦行动起来,可不仅仅办一所,他准备铺开了进行的。若是在全国各地办上十所八所的,他蔡京的名望还不高到天上去

值了。这是蔡京的心里话。

从了解高峰起,他就感觉这个小伙子不错,因而不遗余力的帮他,还让他做了官,后来又多次维护,直到推荐他任青州知州。

目前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高峰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事,都远超他的想像,把宝压在他身上,比压在几个儿子身上靠谱多了。在蔡京眼里,高峰的成就将远远不止这一点,将来或许还在他之上。

既然看出了门道,蔡京自然对高峰青睐有加,在他认为,高峰就是他这一派系的人,谁也争取不走。

所以,蔡京主动给高峰写信了,心思也敢向高峰坦露了,这一切都说明他是铁了心的想拉笼高峰。

要说高峰看不出蔡京的用意绝对是假的,但他又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作为六贼之首的蔡京,在高峰心中还是有很多抵触,起码他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

只是,事态一步步发展,他与蔡京相互借用的地方越来越多,互利互惠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他现在已很难摆开这个局面。

事实上,高峰更看出来了,他不可能在青州呆很长时间,或许三二年,等这边局势稳定下来,他很有可能调任到汴京去。

汴京对他来说完全是两眼一抹眼,既没有人脉,也没有经验,在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很难走多远。

此时,他必须寻找一棵大树靠上,而蔡京就是最好的一棵树。有了蔡京的关照,他再稍加注意一点,定能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

正文第496章暗渡陈仓

与蔡京如何相处,高峰也是被迫而做。不过,他最终还是决定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史上的蔡京在相位上四起四落,也就是说他还有一次复出。如此强大的一位权相,最好还是不要成为对头。

因而,蔡京的橄榄枝伸来时,高峰还是接了过来,他很痛快的回了信,把宋江的安排和教育学社的事情都点了出来,而这也正是他希望促成的。

不说宋江的事情对他有重要意义,单是教育学社的事情就有非凡的意义。

古人的教育虽然别有一套,但整体来说还是欠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得大量的孩子上不起学和造成人才浪费。

高峰清楚,仅靠自己之力一时间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众人的力量,此时正好蔡京找来了,无论其出发点为何,若真能促成此事,却也有利于天下无数的孩子,结果是自然好的。

这两件事都交给了蔡京,高峰相信他能办得妥妥的,因而并没有担心,他现在除了把注意力放在青州内政和两路发展上外,更多的是在关注方腊的起义形势。

方腊起义于宣和二年十月,因为之前摩尼教的广泛传播,所以他只需振臂一呼,便能得到了众多的响应。两个月的时间,江南路、两浙路的各路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与方腊一道形成巨大的起义洪流,迅速向四周漫延。

方腊的策略很简单,他就是要占据长江以南,然后与宋王朝分庭抗礼,划疆而治。因而,他最注重的就是把兵力集中在北方,以全力攻占长江南岸。

只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