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错他了。”戴高乐在那名法国上校面前长叹道。
“可是将军,”那位上校想了想,最终还是觉得有必要给戴高乐说清楚:“我们的电报处,今天收到了戈特公爵发来的电报。”
上校顿了顿,在确认戴高乐是在听后,继续道:“戈特公爵告诉我们,他对德国外交部提起了我们,并且说要为我们争取一个体面的结局”
“体面的结局”戴高乐无情的摆了摆手,打断上校的话。
他冷笑着,看着上校那天真的脸:“你还真以为戈特是要帮我们”
上校被打断后,愣了一下,随即闭上了嘴,静静的让看上去心情很差的戴高乐继续说下去。
“不是,戈特当然不是为了我们好”戴高乐挥舞着手臂,大声吼道:“戈特是要向德国人卖好邀功,他是要替他的德国新主子劝降我们”
上校听到这里后,撇了撇嘴,内心诽谤起戴高乐,戈特是不是像你想的这么阴暗,这暂且不说。就算事实如此,那从结果上讲,戈特现在也是在为我们争取更好的结局,又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上校不会把这些话说出来。否则的话,他还真不知道戴高乐会不会继续以他那小人之心,度自己之腹,给自己安上一个什么罪名或不良企图的名号,把自己抓起来收拾。
不过,对于戴高乐污蔑戈特的人品这事,上校是真的很不屑。
别人戈特在自由法国迁都马恩岛这事上,帮的忙不知道比他上一任那位丘吉尔首相要大多少。
戈特安排英国的运输船队转移了自由法国的人员与部队,腾出英国的领土,给自由法国做复国的基石,把一个独立完整的马恩岛,借个了自由法国政府使用。
这样的人情,难道还不值得感恩吗
再说了,戈特的人品是有目共睹的。在这场战争中,或许很多人滥骂丘吉尔这些政客短视,或许很多人指责英国的军人无能。但是,从来没人说过戈特的不是。
诚然,戈特在军事素养上,完全不能与德国那些名将相抗衡,他指挥的作战,也表现平平。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戈特在尽力
或许,英国军队的水土,就不适合诞生名将。要不然,堂堂大英,为什么找不出一个能打的将军来。
在英国军届,有这么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如果隆美尔在英国军队服役,估计他到开战时也最多只是一个下士。”
换言之,英国军届对自身指挥层的能力不足,也是有所认识的。
而戈特在英国将领中,就有些类似于矮个子中充高个子,以及比很多同僚做的都好了。
对于戈特,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只可惜,戴高乐不这么想,或者说,他不愿意这么想:“告诉戈特,我才不会和他一样选择投降我会抵抗下去,以法国的名义,以轴心国集团的名义”
正文693憋屈的朱可夫
“不许松懈伟大的苏联红军战士不会因为敌人的顽强就停滞不前战斗要继续进行下去,让那些资本主义的废物们知道我们信仰坚定的战士们,是一定能赢得最后胜利的”
就在朱可夫把暂缓攻势的请示送到莫斯科后,斯大林很快就发了他的指示电报。
拿着这封电报,朱可夫脸色难看的愣了好半天。
他知道,斯大林爱斗争的老毛病又犯了。坚信意志力与信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斯大林,非常顽固的拒绝了朱可夫修整军队后再重新组织进攻的建议,并且反其道而行之的下达了更进一步猛攻的命令。
虽然知道斯大林是在瞎指挥,可是朱可夫却没办法开口反驳。
说真的,他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前线部队战况非常不理想,战局僵持不下,战损比严重失衡的种种不利因素。
表面上看上去,苏德战役就是平淡如水的一场进攻与防御,苏军大举进攻,德军全线坚守,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别的特色可言。
苏军就这么一直在进攻,德军也一直坚定不移的防御。双方都在打仗,但是手段都没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无非就是打呆仗,打阵地战,壕堑战。
欧洲的最后两大巨人开战近一个月,除了最初在德国南方行省的局部推进外,苏军竟然没有再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非得没有进展,反而还损失惨重。要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朱可夫倒也认了。可事实,他面对的情况是,杀敌一千,自损八千
即便早就对进攻有准备的德军,对进攻敌人完备的工事群,有付出巨大损失的心理准备。而且,朱可夫自认,也不是一个心疼损失的将领。
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这是朱可夫最为坚信的战争准则。
可仗打到今天的这个份上,继续进攻,简直就是为了牺牲而牺牲。士兵们的战斗,简直毫无意义,甚至是在加速自身的灭亡
不错,这一仗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特色。非要描述的话,就是德军利用预先精心设置好的防线,在高效持续的屠杀送上来找死的苏联官兵。
比起,当初与芬兰人打仗的时候,苏军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战斗力更强,武器跟先进,训练和战斗经验更丰富,而且早有预谋的强大敌人。
尤其是随着莱因哈特前几日宣布展开全面反击后,北面的苏芬军队与德国军队,已经联手反击,一口气突击到维堡地区。
南部,德国的国防军与党卫军联手不说,还有不下40个师的罗马尼亚大军一道,差一点把朱可夫手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