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你们过的实在是太苦了,任何一位还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坐视不管的。”艾哈德大义凛然的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走到瓦连京身旁,拍着对方的肩膀道:“请相信我,迟早有一天,你们会遇见一劳永逸,能够彻底摆脱现状的机会。只要抓住机会,乌克兰会比现在富足一百倍”
“我们真的能变得富裕起来吗”虽然瓦连京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在问道,但他的双眼里,却是充满了期待的。
“一定能的,而且那一天不会太远”艾哈德微眯着眼睛,嘴角扬起一丝和煦的微笑。
震撼中,瓦连京没有发现,艾哈德现在的表情,其实并不是全然的那么圣洁。至少,在圣洁的外表下,已经有少许掩盖不住的狡黠,从笑容中逐渐暴露出来。
德国自己都在粮食限量配给,会这么好心给乌克兰整天送吃送喝即便送来的食物,都是一些口味简直天怒人怨的低级食品,可这毕竟也是粮食不是
乌克兰,白俄罗斯,数十个合作社的德国负责人集体“无私帮助”乌克兰人渡过难关,大量要求加派物资的报告送回国内,只要德国领导人不是头猪,就一定能发现这种操作。
而这种操作,之所以能继续到现在,唯一的解释就是,德国领导人在默许,甚至有意为之
乌克兰人民被集体农庄搞得食不果腹,走投无路
那正好,伟大的德意志可以给你们活路。让全乌克兰的人民都看看,在德国人手下的合作社做事,与在苏联政府的集体农庄做事,到底哪一个才能给他们活路
一方面,为了政绩的苏联地方官员,包括斯大林在内急于改善边境运输情况的苏联高层,都自作聪明的给苏德合作社一路大开通行绿灯。对于加入合作社的民众,也是以免除上缴粮食的义务。于是,这就让乌克兰,包括白俄罗斯在内的大量民众们,亲身体会或近距离亲眼看见了德国人为他们带来的福利。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民众被抽调进入合作社,当地官员不能为难这些合作社的“工人”上缴粮食。可是,莫斯科下达的粮食上缴指标却不降反升。
于是灾难就只能加倍的落在那些留在集体农庄,落在那些为苏联“尽忠”的乌克兰民众身上。
换个不容易发现的隐秘角度来说,艾哈德这些德国负责人拉入合作社过好日子的民众越多,那些留在集体农庄的民众就越惨。
接下来,恶性循环。越来越多不堪重负的乌克兰人民想方设法拖关系逃进合作社,然后集体农庄的人均任务更繁重。于是,又有更多的人不堪重负
哪会有那么多圣人,这些看上去无私伟大的德国负责人,全都是从盖世太保中精心挑选的佼佼者。
他们踏上苏联土地的唯一任务,就是有目地的“做善事”,并从中彰显德国的爱民与富足,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民,动起叛苏入德的小心思。
一旦时间成熟,这些乌克兰人就会“碰巧”遇到艾哈德口中一劳永逸的解决机会追随第三帝国的军队,推翻苏联政府
正文第三百九十七章压力山大
“看看这封电报吧”刚当上英国远征军司令的亚历山大将军,在正式就职后的第三个小时,就受到了国内海军部传来的北海败报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损失惨重,无力掩护“发电机行动”,被迫收缩北海残余战舰,退守港口。
收到这样的消息,亚历山大连找根柱子一头撞死上去的心都有了。
他的前任,也就是戈特勋爵,在丢下这么一个烂摊子后,居然大摇大摆的做飞机返回国内停职受审了
打了败仗居然还能优先回国,而没有犯错的自己却得留在敦刻尔克这个鬼地方,与阵地共存亡。
共存你妹啊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海军部那边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没船,不能掩护你们,要回国就自己想办法。
可是,没了战舰的掩护,剩下的这十八万人还想要坐运输船队撤回国内,那不是扯淡吗德国人只需要派一支小型的驱巡舰队,就能把没有任何军舰掩护的运输编队统统歼灭在海上。
一支如此巨大的运输舰队,想要逃过德国海上侦察机的发现无疑于是痴人说梦。可要是躲不开德国人的侦查,让运输船队起航不就等于是送船上的人去死吗
这个时候,谁留在敦刻尔克,谁就是冤大头。戈特很幸运,先走一步。可亚历山大就悲剧了,他没机会走掉
“将军东面发现有德国人的伞兵出现,他们从背后攻击我们建立的阻击阵地,现已经得手。”一名亚历山大在第一军当军长时就追随他的指挥部参谋长忍不住提醒道:“这个时候,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没有了任何阻碍,随时可以冲到我们司令部来。”
没有人能体会亚历山大现在的痛苦,除了他本人。
这叫个什么事啊有这么坑人的吗
“让滩头等待登船撤离的部队都别空等了,”想了半天,亚历山大也就只想出了这么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告诉他们,因为失去海上支援,运输舰队不会来接我们了。所有部队,现在都只能回到作战岗位上去,准备防御作战。”
让那群急着回国,毫无战意,连装备都已经丢弃的干干净净的溃兵回到阵地上与精锐的德军伞兵作战亚历山大这番指示,连他的参谋们都明显的感觉到不切实际。
“将军,要让这些部队回来作战恐怕很难办到。”一名相对这个临时指挥室内大多人更为年轻的作战参谋,上前两步,走到亚历山大的面前,硬着头皮结结巴巴汇报到。
“是啊,那些堆积在滩头的部队,现在不仅建制混乱,难以找到相应的军官去调动他们。”亚历山大的副官此时也忍不住提醒自己这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