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再说了,需要比利时第13步兵师掩护接应的两个法国步兵师已经被德军装甲部队追上歼灭掉了,他们此时撤退也是理所应当的。若不是联军指挥部指望他们但炮灰拖延一下德军,按照正常的军事理论来说,应该允许比利时第13师后撤到更短的防线里重新部署。
可是甘末林听不进去这些,也不愿意去听这些道理。他只是比直的站在统帅部挂在墙边的大地图旁,死死的盯住被一道红色圆圈围住的联军部队。
诚然,如果不是20多万比利时军人分散堵在从边境开始算起的漫长战线上当炮灰,或许德军还能更早完成包围圈,将英法部队团团围住。
如果不是德军分心去剿灭了一支又一支的比利时部队,那么英国远征军以及法国本土军也一定还会有比现在更大的损失。
甘末林的脑子里很混乱,他不知道该去怪谁。
英国远征军以及法国本土军,一直都是按着他的指挥在作战。如果非要说英法军队没做对,那岂不是就在打他甘末林的脸,说他的指挥有问题吗
这十天来的记忆,还不断在他脑海中回想。从得到德军照d计划预想一样,从比利时北部进攻。再到他下令不留任何战略预备队,执行收网作战。最后到阿登地区突然出现大量德军装甲部队,联军南翼溃败,三国联军主力掉入德军包围圈
一切的一切,就像一场梦。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局势,却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自己毫无察觉的下令把全部联军主力丢进德军包围圈,自己没有远见的固执撤销了全部战略预备队,自己无能为力的看着联军一步步被德国装甲部队闪击消灭
这是他自圣西尔军校毕业从军以后,经历过的最灰暗最无力的一次战争。
他当过法国大本营作战处长、旅长、师长。也做过叙利亚法军司令官,指挥法军镇压过叙利亚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解放起义。从战地长官到陆军总参谋长,再到国防部总参谋长,到法国陆军总司令,最后做到三国联军总指挥。
通过在法军著名元帅霞飞手下的任职,甘末林只用了13年时间,就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为了法军的防线稳固,他也向法国政府多索要了一亿七千万法郎加固马其诺防线。而细致的他,还做了第二种打算,在比利时做好了应对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准备。
可惜,甘末林多年来搞出的军部一言堂,让他养成了固执己见的习惯。
他很谨慎细致,也曾是法国一战名将霞飞元帅手下一名无比优秀的参谋人才。可惜,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将才。
与甘末林相似的是,同样在德国名将龙德施泰德手下当过参谋,并以此发迹的曼施坦因。在与甘末林一样制定了决战用的镰刀收割计划后,也不敢断言计划一定成功,还留下了应对意外的预备方案不止曼施坦因,勃捞希契等人也能够发现这一点,并为德军设计了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可是,整个法国指挥部里,却没有一个人像德军指挥部里勃捞希契那样向曼施坦因发出质疑,要求拿出预备应急方案。而在联军统帅部里,提出应该预留战略预备队的英国将领蒙哥马利,还反而遭到了甘末林的怒目相视。
结果就是,当色当要塞失手,法军的防线出现了一个宽达50英里的口子,在几千辆德军坦克在无人防御的法国北部平原长驱直入时,联军统帅部却拿不出一支可以用来阻拦德军的部队。
如果甘末林不是这么自大,如果他能多听几句逆耳忠言并采纳,事情也绝对不会发展打今天这个糜烂的地步。但他没有,不但没有放下他的盲目自大,而且到现在还不愿意去找自己的错误,无理的把全部败因归结到比利时盟军身上
“让我们的部队加速后撤,尽快往北部的港口城市转进。”发泄过后,甘末林也没往了发挥自己当参谋时学会的唯一优点,寻找下一步对策。
比利时人指望不了,自己人也不见得有什么办法依靠。能够寄托希望的,就只有前天飞来巴黎那位英国胖子说的计划把包围圈里的联军部队从海上撤往英国,然后再运回法国后方重新投入战场。
“希望这次撤退可以孕育出未来的胜利,成为一场奇迹吧。”甘末林自说自话的低声感慨道。
正文第三百四十一章伦格海默
当伦格海默指挥的第39装甲团4连赶到渡口时,这里的战斗早已经结束了。
身为这个装甲连的连长,兼任一连豹式坦克车长的伦格海默少尉,从坦克上翻下来后,在渡口桥岸边找到了一名伞兵班长,询问了解情况道:“看来这里的战斗早就结束了。怎么样,战果如何”
那名伞兵班长笑了笑:“我们一开始只用了一个伞兵排的人,就消灭了这块桥后阵地上一个连的比利时人。现在,我们排长正带人看押着八十三名比利时战俘。”
“你知道的,八十多人,这比我们全排加到一起的人还多。排长一直带人小心看押着呢。”那名伞兵班长说起这话的时候,脸上一直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伦格海默知道,他们这群伞兵战士是为了装甲部队在通过大桥时不会被耽搁,才千里迢迢空投在这支比利时驻军的阵地后方,占领桥后阵地等待装甲部队到来。
如果没有伞兵们的努力战斗,或许再伦格海默他们快到来的时候,比利时人就会提前炸掉大桥,阻碍坦克的前进。毕竟豹式坦克是不会渡河的,就算最后能通过工兵重新搭建浮桥,但部队的进攻推进速度也会因此被大大耽搁。
“多亏了你们伞兵从阵地后方出击,占领了这一带。”伦格海默上前两步,伸出右手道:“要是换做我们从正面进攻,那群比利时人多半要选择把桥炸掉阻挡我们。”
伦格海默没有对伞兵们以寡击众,用20来人俘虏比利时军队80多人的战绩做出评价。而是站在对伞兵们保护了大桥完整的角度上,发出感慨与感谢。
当然,这并不是说伦格海默嫉妒伞兵们的重大战绩,因为心理不平衡,所以才故意避开不提。
他是注意到伞兵班长描述这段战绩时的自豪神情了,他也的确是故意避开不提起对这份战绩的评论。
可是,他的出发点并不是因为妒忌。相反,伦格海默刻意不说自己对这份的评价,正是为了不让伞兵们心理不平衡。
如果真的要伦格海默对伞兵们这份战绩做出评价的话,一向实话实说的他,只会讲:“战果不错,值得庆祝。但是这种程度的战果,还远远没有到令人无比崇敬的地步。”
要知道,在于伞兵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