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0(2 / 2)

水浒有天庭 明星Vs偶像 2213 字 2023-10-11

闯下这“灭门绝户”的大祸,他毫不在意,还轻描淡写地说是由于“一时性急”。

当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说:“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

为了不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动了龙王,李靖夫妇亦因此得赦。

龙王到陈塘关兴师问罪,为了不连累父母,哪吒三太子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当场自戕。但李靖却总不能谅解,对他的魂魄继续进行无理逼迫,这使哪吒无法容忍。

而后,哪吒三太子在被其父李靖阻挠,复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给哪吒造了一个新的肉体。

重生后的哪吒助姜子牙讨伐纣王。凭著高强的武功和法宝风火轮、乾坤圈、混天绫多次立下奇功。更因为其是莲花的化身而对感染人类的病毒能够免疫。

他们还有战神杨戬呢

杨戬于封神演义四十回斗魔家四将时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姜子牙把免战牌摘了,“若不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

初战凭变化奇功灭杀花狐貂,杨戬曰:“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快开门。我有要事,报与师叔。”不居功不傲、并不做半点吹嘘,为同僚留足颜面。

杨戬不单是个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周信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哮天犬解决了周信。

杨戬去火云洞求药时,伏羲曰:“此疾名为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少救迟,俱是死症。”

杨戬又启曰:“倘此疾日后传染人间,将何药能治乞赐指示。”

神农曰:“你随我出洞至紫云崖来。”

杨戬随了神农来至崖前,寻了一遍,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你往人间,传与后世,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杨戬心系百姓,怀着大仁大义。

杨戬对待师门朋友是春风般温暖,对待敌人时是秋风扫落叶,比如哪吒、雷震子等人都被化血神刀所伤,杨戬为救人不惜以自身试毒刀,此行非大义大勇之辈岂能为之

其后再变化成余化的模样去他老师余元处骗得解药,而对待敌人杨戬则是心狠手辣,杀伐决断,张奎渑池一战,杀张奎之母以乱其心,效果甚佳。

硬挨蛟龙双鞭和邓婵玉的石头,表现出物理免疫的能力,像翻天印这样的大法宝,打杨戬时,也是迎风变化,打不下马来。能通过借物代形,免疫束缚系法宝。病毒系法术免疫。变化术还可以根据敌人弱点随意变化轻松制胜收服梅山七怪对付妖精时屡试不爽。

杨戬作为中国神话中出场最多的武将之一,在封神演义中败过的次数极度有限,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阵,要知道文殊、普贤、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后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出面才摆平。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杨戬是压粮官,也基本上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瘟神吕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杨戬镇静异常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

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

战神杨戬啊

其实杨戬在这里还不是最厉害的,前五则是:

5元始天尊

混沌未开之时,元始天尊曾以盘古巨身开天辟地。历代神仙通鉴称元始天尊为“操纵天界之祖”。

在太元即世界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敬称他为元始。在无量劫数降临之时,用奥妙的天道来教化众生,故而敬称他为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榜首位尊神。

作为三清最尊,他的位置尽管极高,呈现的时间却比较晚,至少晚于太上老君,大约因为这个原因,封神演义也不好给他个开挂的才能,只能委冤枉屈排个第五名。

4接引道人

作为西方偏远之地的第一仙,接引的法力和道家教主相比,当在伯仲之间。诛仙阵上,接引应对通天教主的拂尘挥洒,元始天尊却拿着七宝如意乱打,似乎稍胜一分。

3老子

老子和元始天尊,都是阐教领袖,元始天尊处处师兄长,师兄短。阐教弟子们口中也称老子为“教主”,“大老爷”,其地位显然尊于元始天尊。诛仙阵上,元始天尊闯入阵中,只得全身而退,却没有老子一气化三清那般潇洒,可见元始毕竟不及老子。

2通天教主

诛仙阵上,老子先进阵探虚实,一气化三清,三个虚像分身加自己围住通天教主,给了通天教主一个下马威,打了通天教主几拐杖,似乎老子法术过人。

其实不然,通天教主同时与老子三清共四个敌人对阵,好一段时间才落下风,实力可见一斑,而虚像不能伤人,老子只打得通天几下,通天势必明了其中究竟,其后胜负难说。而且后面的事实是,老子、元始、接引、准提四人围攻通天教主一人。通天教主奋起神勇,以一敌四,后来被打,也得以脱身。两大战役,二位师兄都要请来西方的接引、准提二位顶级高手来助阵了。因此,通天教主排名第二。

1鸿钧道人

鸿钧道人作为天下道术的祖师爷,排名第一无可争议,大家都知道他的三个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创立三教,尊为教主,那么鸿钧道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鉴于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鸿钧的实力可想而知。除了会教徒弟,他本人也是无上大道,不参与世间因果,不偏袒任何事物,万物与他不过鸿毛,除道之一字之外都不足以形容他。

所以,他排在第一是绝对的当之无愧

这不能不说是精致的放弃,他从学术的喧嚣中,看到了神学的超然宁静,悟觉出世事实质就是一场无谓的纷争,能安顿自己身心的地方太无懈可击了:生存是一种恬宁,寂寞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