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2 / 2)

极戮狂徒 鲁南一诺 2480 字 2023-10-08

李亮小心翼翼的把奶奶身上沾的草屑拣下来,他们不愿打断奶奶的睡眠,老年人的睡眠本来就浅,正所谓前三十年睡不够,后三十年睡不着,不知道奶奶昨天接到李炜他们要上来的电话今天在这里等了有多久,李炜擦了擦眼泪,把背篓里的一件衣物拿出来用手支撑在奶奶的头上,借此来挡住那树荫上透下来的斑驳阳光,而哥哥则拿了一把扇子,轻轻的给奶奶扇着风。

过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奶奶慢慢的醒了,一看李炜兄弟俩就在她的身边,不由的惊讶的张着嘴:“宝啊,你们哪时候到的”她又自责道“奶奶老了,我的宝上来了都不晓得。”

哥哥轻轻的抓着奶奶的手打断她的自责说道:“奶奶,我们回家吧。”奶奶抹着开心的眼泪,点点头,烈日下,一个彝族老奶奶佝偻着身子,一手拉一个孙子,向那前面的寨子慢慢走去。那阳光将三人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第二十三章平淡的幸福

回到老房子,奶奶就要忙着去给我们做饭,被李炜和哥哥拦住了,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这么还能劳烦她老人家做饭呢,更何况,李炜和哥哥在老家最喜欢吃的东西,法都是非常简单的。

藏东县地处云贵高原,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下,造就了这里的作物糖分高淀粉充足,口感极其不错,尤其以土豆最为出名。李炜和哥哥最喜欢的就是老家的土豆了,煮,烤,炸等等皆为上上之选。彝家美食里面很多都是由土豆做成的。说实话和哥哥这么一大早的爬山上来,这会还真有些饿了,放下东西了之后李炜和哥哥便到厨房选了捡了一些个头适中的土豆,用刷子把表皮的黄泥洗刷干净之后,便在堂屋的火塘里生起火来,将土豆放在吊锅里煮起来。

高山人家的燃料一般是松树和蕨类植物,为了让火烧得更旺,奶奶不时把干燥的松枝折断放入火中,空气中弥漫着松香燃烧时独有的香甜,让人刹那精神一振,明黄的火苗欢快的舔着锅底,火光照亮了奶奶满是皱纹的脸显她份外慈祥和温暖,过不了一会,水就开了,奶奶揭开锅盖用一根筷子来戳戳土豆的表皮看土豆熟的程度,直至土豆到了九成熟,再倒出锅中所剩无几的水,火塘里不再留明火,只留下些红艳艳的火炭,再将锅吊起烘烤,直至锅底水分完全蒸发,然后烘烤下的锅底将最底层的土豆炕出一层厚厚的焦黄锅巴时,土豆就算是好了,一开锅一股浓香随着热气翻腾而出,只见那一个个土豆的皮都被涨开,露出因为淀粉太过充分而呈现明显半透明颗粒状的内部来,看着这么香的土豆,李炜哪里还按捺得住,猴急的伸手就抓,刚抓住就马上惨叫一声,像是触电般的把土豆又扔回锅里,直烫的抓耳挠腮,奶奶心痛的抓着李炜的手吹着,一边埋怨道:“我的宝哦,没得人跟你争哦,给阿奶看看,烫到了啊。”

哎,李炜必须承认,自己的性格有些太急躁了,反而是哥哥,有条不紊的用筷子叉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土豆,一边吹着气一边慢慢的用手剥着皮,然后小口小口的啃着土豆渐渐冷却的外表,看着哥哥吃的如此香甜,此时李炜索性不急着吃了,先叉了一个锅底上锅巴最多的土豆,然后放到火塘的余碳里细细烘烤着,直至土豆周身焦黄之后也不剥皮,就直接先将锅巴剥下来吃掉,只觉的锅巴香脆清甜又带着一股浓重的柴碳香味,然后再开始吃已经慢慢冷却下来的土豆,只觉得口中香甜无比回味无穷,那随着咀嚼千转百回的特有清香足以让你沉醉。

奶奶慈祥的看着李炜和哥哥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狼吞虎咽,脸上笑开了花,她嘱咐兄弟俩慢慢吃,她要到屋后菜地里转转一会就回来,不一会,奶奶就回来了,蓝色的围腰兜着些东西,李炜一看是些刚摘下来的青辣椒是很辣的那种而不是不辣的菜椒,奶奶摘掉辣椒蒂,就把辣椒放到火碳上烘烤,做法就如同前文做糊辣椒一样,不过青椒不需要把水分完全烘干,只要表皮在碳上烤出不均匀的焦痕即可,然后蘸上粗盐,入口只觉得咸辣非常,一口辣椒一口土豆,辣椒的咸辣混合着土豆的香甜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奶奶就和他们说些老家发生的事情,谁家的孩子结婚了,哪个老人过世了之类的事情,虽然奶奶不识字,但是爷爷在世时说过奶奶年轻时的飒爽英姿,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年纪轻轻就当了民兵队长,唱山歌唱得一大帮小伙子抓耳挠腮就是对不上,她还是村子里第一个反对包办婚姻的虽然失败了,最后还是嫁给了李炜爷爷。干起活来比男人还要快,含辛茹苦的把爸爸二叔幺叔拉扯大,现在年纪大了却不愿意下山来,虽然有二叔幺叔照顾,但是在农村,即使人已经老了都是不可能停下来的,总是有活给你干,一年忙到头,很是辛苦,二叔幺叔也曾经要奶奶休息,但是不管怎么说奶奶总是会找些事情来给自己做,割猪草牛草,养鸡养鸭奶奶一直抱怨说现在过节越来越没有她们当年好玩了,当时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是一过火把节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幼一齐出动,赛马,斗羊,斗牛,摔跤,跳舞,对歌,虽然穷的要命,但是大家聚在一起通宵达旦的狂欢,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反而不同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其他的逢年过节就是聚在一起赌钱,比赛的项目还有了奖金,反而失去了当年的快乐了,奶奶开心的说着当年的趣事,有时候太高兴了忘记了李炜和哥哥不会彝语这个事情,一大段彝语听的李炜晕晕乎乎的,说实话李炜并没有完全听懂奶奶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李炜知道,奶奶其实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倾听的对象而已。

二叔家和幺叔两家人都上山去了,因为明天就是火把节了大家就要疯狂的玩上三天,所以农活的抓紧。说起来奶奶还真是儿孙满堂,三个儿子,四个孙子,两个孙女,虽然分家了一家人依旧是其乐融融。

奶奶一边和他们聊着天,手上却不停的把一些干竹片松枝和破布条捆在一起,那些东西在奶奶粗糙枯瘦满布老人斑的手下就好像自己有灵性般的自动拼凑在一起。奶奶每年都要给他们这几个小辈做火把,今年也不例外。奶奶又给他们提起了火把节的传说,李炜平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比较感兴趣,曾经在图书馆里查过这方面的资料,火把节是彝族的的传统佳节,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祜、普米等族也有过这个节的传统,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一说阿提拉巴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