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1 / 2)

论棋在艾柯的设想之中,是那种第一眼看过去好像就是单纯的说着下棋的思想和详细策略的、但是实际上你如果仔细看这本书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这本书明着说是“论棋”但是实际上却是在“论谋”。

而在艾柯的书中,将棋盘和战场联系在一起的那个联接点,就是一个字,“策”。谋士和棋手,身处于这两个职位上的人都不是那种需要拿着兵器去获得胜利,她们能够获胜的办法只有谋略没错,即使是“作弊”、“威逼利诱”等各种“场外招”,那也是“阴谋”,是同样属于“谋略科”的。而这些当然也都算得上是“策”。

“所谓棋手,是在战斗开始之后,运用自己的谋略迷惑对方,然后找到逼迫对方不得不牺牲掉什么来换取大局的保留以取得优势,并借着这样的优势,不断地逼迫对方陷于牺牲掉更多以换取大局的保留,然后渐渐蚕食对方获得优势的角色。对于棋手来说,处于主动永远比处于被动的状态更容易让自己获得胜利。”这是艾柯的开篇引言的第一段。

“然而棋手之间的战斗,在没有完结之前本来就有着各种的不确定性存在着正如同谋略是要在双方的实际实力还有着可比性的时候才能有所发挥的这句话一般。棋手间的战斗本来就是从绝对的均势为起点,然后通过前面的厮杀和勾心斗角让棋局走向中盘。然后在中盘的时候或许是能够决出一定的优势吧,但是这个时候的优势来得其实并不稳定。”

“所以,在这个时候,棋手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自己的真正目标。”

“棋手要想在棋盘上获胜,就必须要将军对面的王,除此之外是绝对没有其他能在棋盘上获胜的道路的对方的投降、自我崩溃、放弃治疗等行为只能说是你让对方的信心受挫以至于不想再战。但这不能完全算是在棋盘上获胜。换句话说,不管处于怎么样的劣势,又或者优势,只要还有着威胁对面的王、能够完成作战任务的战力,这样的局势就还称不上真正的死局。”

“对于棋手来说,在双方差距并不是大的离谱的情况下,偏离了自己的目标的行动,是很危险、很容易让对方的翻盘的举动因为陷入了劣势的对方知道,自己必须完成任务目标才能获胜而你追逐的对象却发生了偏转,这就是在意识形态上,主动让对方获得优势了。”

“所以,棋手必须要时刻明确着自己的真正目标,才能做到把握自己。然后才能考虑能否把握战局。”

以上,皆是艾柯这本论棋的引言。事实上连艾柯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本论棋会深深地影响一个人,一个智谋之士,然后进而影响了一个国家。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论棋的下半卷

艾柯的论棋分为上下半卷,上半卷中,艾柯主要讲的是下棋的方法,也即是“下棋之策”。其中虽然也有对应着一些这个世界用兵之法的实例解析,但看起来似乎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策”这一方面上。

不过下半卷就有些不同了,如果是上半卷说的是“下棋之策”的话,下半卷说的就是“棋手的自我修养”了。

“在名为现实的棋局中,真正的棋手也大约不会是王者而是王者们的幕僚,也即是能调配己方的实力,照成最大杀伤力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你的阵营中最会下棋的是王,那作为王的谋臣幕僚的这些人一定是失职的。王者必须有王者的姿态,她必须站在明面上来引领众人,必须有一个旗帜鲜明的形象。而其中多半王者走得都只能是光明之路,所以人们在见到其光辉形象之后,称其为光明与正义的代言人。然而这也注定了她或许无法走出一些不光明,但是对全局有效的暗棋那么,这一步的暗棋,就要由棋手们幕僚来完成了。”

“如果王必须是高洁的,那么黑锅就必须要由别人来背。而最合适的背锅之人,莫过于棋手幕僚们。”

“王若慈爱,不忍害不忍弃,然不杀不弃则误事。故棋手当替王杀之弃之,而后背负其杀与弃之罪孽一将功成万骨枯、王带着满身的荣耀与世人的爱戴走向巅峰,棋手则逐于山水之间。”

“所谓下棋,为了全盘的胜利。哪怕是王牌也是值得舍去的这一点是下棋者们的共识。不过在这一舍中。如何在舍的时候发挥出这张王牌的最大效用。那就是看个人修为的事情了。”

“所谓舍的最大效用即是在作为王牌的这枚棋子。是否是在自己的最大效用完成之后才被放弃,甚至于连死后也能接着发挥其影响带来的余效若其之死,能有这般的奇效,那才算得上是舍的最大效用吧。”

以上就是艾柯论棋的下半卷的部分内容,这半卷教授的是作为棋手所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以及遇到事情的时候的判断法则。

老实说,这本书如果是以教师们的眼光来看的话,那么无论是前面更多偏向趣味性的论下棋的临场变策。还是后面下半卷的对于“棋手”的自我修养的分析,都是写得很不错的准确地说是这完全不像是出于一个文静的木系牧师学生之手的作品。尤其是下半卷,虽然说用词隐晦,但是其中各种兵家思想怎么看怎么觉得暴力啊虽然感觉也蛮高大上的。

不过。如果是以大多数学生们的眼光来看的话上半部挺有意思也挺有帮助的,帮我提高记忆然后能在朋友面前狠狠地扮一回十三13。不过下半卷的话怎么感觉有些看不懂啊你这说的到底是棋手还是策士你说的是政治经济、官场战场还是棋局啊

当然,这也只是以其中大部分学生的眼光看完之后的感觉,但是其中也不乏真正有一些见识的高智力的学生,隐隐能够看出艾柯这本书,尤其是下卷的字里行间中那浓浓的兵书味。而修为再深一点的,比如说学生会会长琴布兰奇以及以三年级之身便身居学生会管理层高位的克罗艾妮可。

两人在看完上半卷的时候。凭借着对于艾柯的印象和熟悉度,都很容易就猜出了艾柯这本书虽然说以论棋为名。以国际象棋为议论的话题,但是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说上半卷就已经有各种论下棋、论棋子在各种时候应该怎样行动才比较合适的策了,但是总感觉意犹未尽,始终没把真正重要的东西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