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8(1 / 2)

更好。

当然这对于工艺要求非常高,但是这个世界发展到现在的话已经并不缺乏这样的工艺,他们只是缺乏这种思路而已。

现在,一艘潜艇如同一条巨大的鲸鱼,静静的潜伏在布尼塔利亚帝国旗舰的下方,布尼塔利亚帝国的旗舰早已经变成了天空母舰。

但是他们,包括圆桌骑士们在内关注的都是天空中可能来袭的敌人。

而对于海面整个海面上都是他们的人,所有人都忽视了海底有可能出现的敌人。

光是这一点,黎星刻就足以笃定自己的胜利了。

所以他非常的冷静和淡定,或许俾斯麦的自信来自于布尼塔利亚的强大军势和圆桌骑士,但是黎星刻的自信,来自于更加上层的东西。

那是真正两个国家需要对决的东西。

技术的代差和壁垒。

这才是武人俾斯麦无法理解的东西。

这个时代就好像千禧年一样,在千禧年之后的技术进步实在是太快了,短短一二十年之间金属的进步快的让人心惊肉跳,现在就是那个时候了,在十五年前玛丽安娜一个人开着第二代的knightare屠杀了一整个旅的坦克,十五年后的今天,如果不坐在第七代的knightare里面,她连一个排的knightare都干不掉。

玛丽安娜能够屠杀一个旅的坦克,她的身手是一部分,但是如果她驾驶的是一架坦克的话,那么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这就是技术代差和壁垒。

现在,轮到布尼塔利亚帝国来品尝技术差距和壁垒了。

当凯拉尔说出他们拥有潜艇这种东西的时候,蒋丽华终于放下了心来,显然,这玩意已经完全是完全不是正常逻辑可以猜得到的东西了。

但是娜娜莉和尤菲却叹了一口气,显然,凯拉尔的出现加上中华联邦的制造业,让他的奇思妙想变得可能,再加上鲁路修和黎星刻两员大将一文一武

布尼塔利亚的抵抗实在是太过无力了。

尽管布尼塔利亚帝国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点。

但是在凯拉尔身边的她们却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果然等了一个月几乎没什么人加,还是老老实实完本吧。

新年快乐,新年礼物。

第184章早已结局

第184章早已结局

就像是凯拉尔所说的那样。

这件事情的结局其实早就已经确定了的。

从这条巨大的潜艇制造出来并且可以航行之后。

这条潜艇是不可以远航的。

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外海深海的海图,没有海图,甚至是海下地图,他们就没办法进行任何航行,任何航行都有可能导致船毁人亡。

日本近海地图还是他们在战争开始之前凯拉尔早早命令人去画的。

没错,在半年前他就已经猜测到最终战场会在这里决战了。

并没有其他的原因。

在被他攻击了内陆工厂之后,布尼塔利亚帝国不可能会放任他们继续往布尼塔利亚帝国本土推进。

这些工厂本来就在布尼塔利亚帝国的沿海,以方便的海运作为商品运输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

布尼塔利亚帝国已经有超过一百年本土没有遭到袭击了。

那些工厂自然是能建多靠海建多靠海了。

而凯拉尔在日本,欧洲为桥头都对布尼塔利亚帝国的东西海岸线进行了轰炸,说实话,生产力损失严重。

也正是因为精准轰炸,损失严重,所以帝国这才要一鼓作气的反推过去。

皇帝不是没有眼光的人,恰恰相反的是,皇帝的眼光非常的犀利,他知道凯拉尔一时半刻之间是无法整合老牌贵族,欧洲人的生产力的。

反倒是皇权集中制的中华联邦才是凯拉尔的生产力根基所在。

只不过整个中华帝国第一岛链被中国人掌控在手里,被各种压榨的日本人对中国有天然而然的向心力,同样黑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和在自己头顶作威作福十多年的白皮剥削者,是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也正是因为如此,想要拿下中华联邦就一定要拿下第一桥头堡,过去的十一区,日本。

这才是这次决战的原因所在。

而凯拉尔看穿了皇帝的战略意图,所以早早就设下了伏击圈。

而且还是以当地人完全没有考虑过的思维盲区做出的新武器。

就好像远程轰炸机这种东西一样。

樱石的存在硬是让很多需要材料学基础的设想可以提前出线。

结局早已经注定了。

跟何况娜娜莉她们不知道的是,凯拉尔在日本一战还没有用全力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意思就是己方有十倍的力量,只需要围住对方就好了,对方会不战自溃,五倍则必须尽快拿下敌人,否则的话会出现转机,只有对方两倍的力量的话就该调开对方的有生力量,制造其他机会来进攻对方不可硬拼。

而现在两国之战,布尼塔利亚帝国仗着自己机体优势勉强能算是黎星刻他们的五倍战斗力,力求一鼓作气,一口而下也是正常的。

但是黎星刻他们这边只不过是东方军方面。

要知道他在西方,可是还有一只西方军

蕾拉带领的阿基德小队可并不在这里呢

他们作为一只特种作战部队,早就已经利用运输轰炸机快速的插入了布尼塔里帝国的本土首都之中。

就算凯拉尔知道布尼塔利亚帝国皇宫里颇有猫腻,本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但是在第一骑士俾斯麦都在日本的情况下,他们要是还不能将皇帝斩首的话,那么还真就是不如直接死在布尼塔利亚帝国算了。

凯拉尔并没有把宝压在任何一边,这两边只要有一个胜利了,那么他就胜利了。

而现在看来,不论哪一边的成功几率都很大

俾斯麦在悬浮在海面上十多米的旗舰最顶上站着,时时刻刻接受着旗舰传递过来的画面。

gu903();他耳边听着指挥部传来的声音,他其实才是整个战局中的总指挥,总大将,而不是那些在旗舰里的参谋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