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7(1 / 2)

大唐天子 殷扬 2345 字 2023-10-07

却是不能掩其大功。他继位之初,匈奴横行,汉朝无一战之胜,任由匈奴欺凌。汉朝的和平,只能依靠女人的胸脯,不要说在汉朝,就是到了眼下,想想这事,都让男儿羞愧无地。”

汉初,汉朝太弱,为了不让匈奴打来,就实行“和亲”之策。这一策,固然是合乎时宜的对策,却是让男人羞愧无地。

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提起这事,也是气愤难言。

天下男人都死光了吗和平竟然要靠女人的胸脯

李隆基一提起这事,群臣脸一红,摇摇头,无言以答。

汉初,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年代之一,是最为屈辱的年代之一,谁能不羞愧

“经过汉武的努力,匈奴被击破,自此以后,匈奴逐渐衰亡,最后这个种族都消亡了。”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道:“汉武有如此武功,于华夏有如此大功,他是一个了不得的皇帝。”

平心而论,汉武帝对华夏的贡献非常大,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雄材大略的皇帝。

“你们指责汉武,是因为他坚持对匈奴用兵,直到天下户口减半,百姓衣食无着。”李隆基接着道:“这并非他之愿,而是不得不为。”

李隆基这话说得很在理。以汉武帝之明,他并非不知道那样打下去,会让汉朝付出巨大的代价,可他不得不打。因为匈奴退回漠北后,就可以休养生息,直到养得兵强马壮了,再卷土重来。

在漠南打了败仗,再退回漠北,舔好伤口,卷土重来。这种事儿,在汉武帝以前,就曾三度上演。

有史可查的,在汉武帝击破匈奴以前,匈奴三次大举南下,三次大败而归,然后回到漠北休养生息。

第一次是在赵武灵王时期,第二是战国末期被李牧击败,第三次就是蒙恬击败匈奴。这三次打击,匈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是因为漠北的存在,匈奴最终都恢复过来了。

这三次大战的经验就是:不拿下漠北,所有的仗都白打了

是以,汉武帝为了拿下漠北,不得不咬紧牙关打下去,直到打得天下户口减半。汉朝付出的代价是很大,却是彻底解决了匈奴这一巨患。

“朕要在武功上超越汉武,有何不可”李隆基大声问道。未完待续。。

第五十八章破大食之策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后世既有赞誉者,也有抨击者,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诋毁汉武帝的,多为那些迂腐之人,他们没有看到本质,不明白汉武帝为何坚持要把对匈奴的战争进行到底的原因。

在朝中,也不乏明智之士,深知汉武帝为何要那么做,比如说狄仁杰、王孝杰、姚崇和张说,他们就非常清楚,汉武帝那是不得不打。

“陛下英明臣等赞同”狄仁杰很是激动,上前一步,大声颂扬一句。

“臣附议。”王仁杰、姚崇和张说大声附和。

汉武帝的武功非常了得,后人多有赞赏,既然确立了这事,群臣又是振奋。

汉武帝击破匈奴,那是振奋人心的大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就是两千多年过去了,现代人提起这事,也是兴奋。

“陛下有如此宏图壮志,臣等自当尽心竭力。”狄仁杰马上表态支持,难掩兴奋之意。

要超越汉武帝的武功,谈何容易,放眼中国历史,有几人做到这可是好男儿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的时机,谁能不激动

王孝杰、姚崇、张说他们更是激动得发抖。

“陛下有破突厥,灭吐蕃、平定天竺,征服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威服西域诸国的武功,若是再把大食击破,要超越汉武就是必然之事。”张说声调很高,声音有些尖细刺耳,都赶得上太监了,却是透着一股兴奋之意。

“没错没错”群臣齐声附和。

到了眼下这份上。李隆基在武功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若是把阿拉伯帝国击破。那就铁定超越汉武大帝。

至于文治,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就两个,即“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这两个治世,取得了灿烂文治,千古流芳。

“前任能够在文治上超越唐太宗,我为何就不能超越前任呢”这就是李隆基的想法,他是现代人。要是在文治上连前任都超越不了,也太丢人了。

后人公认,唐玄宗在文治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唐太宗,这也是事实。要不是他先明后暗,让唐朝由盛转衰的话,唐玄宗将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皇帝之一。

别的不说,光说人口一项,唐玄宗取得的成就足以自豪。他继位之时,唐朝有接近四千万人口,到了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唐朝的人口超过了七千万,将近了翻了一番。这是何等惊人的成就。

诗圣笔下的开元盛世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由此可见,开元盛世是何等的惊人。

“第四件事,就是商议击破大食之策。”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

“陛下,要想击破大食,就得先治国,先革除国内的积弊。”立时有大臣提醒一句。

“说得没错。”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许,道:“国本不固,国力不强,仓廪不实,无法击破大食。但是,先议定击破大食之策,再来铺排国事,可以一脉相承。”

革除积弊和击破阿拉伯帝国,这两件事看上去好象没有什么关联,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统一起来安排,会更好。

“陛下英明。”群臣也知道这点。

“国老、王仁杰、姚宗、张说,以及六部尚书、侍郎、郎中留下,其余的都下去吧。”李隆基挥手道。

这次要商议的事情很是机密,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要各部门的头头脑脑来就可以了。

“遵旨。”群臣虽然也想参与进来,可是知道这等机密事儿,越少人知道越好,只得退下。他们相信,只要李隆基他们商议好了,自然会让他们知道一些他们该知道的东西,充满期待的离去。

“把泥涅师叫来。”李隆基又道。

泥涅师身为波斯王子,负责为唐朝打探阿拉伯帝国的消息,让他参加也是应该的。

“陛下,是不是把圣后和太上皇也请来”张说提醒一句。

“张说,休得胡说。”狄仁杰脸一沉,沉声道。

武则天和李旦虽是李隆基的至亲之人,然而,他们毕竟不是皇帝了,若是让他们参与议事,会不会让李隆基不悦一旦让李隆基不爽,那就要犯事儿了。

“张说说得对,是应该让祖母和父皇参与。”李隆基却是大为赞成张说的话,道:“祖母虽是女儿身,却是才华不凡,俯视群雄,雄视天下,令多少男儿愧煞。而且,她理国数十载,对国内积弊最是清楚,请她参与进来,很有必要。”

武则天从唐高宗时就在掌管朝政,到现在已经三四十年了,她对唐朝积弊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就是狄仁杰也是比不了。

gu903();若是让武则天也参与进来,这对革除积弊有着巨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