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2 / 2)

大唐天子 殷扬 2342 字 2023-10-07

gu903();张说的话刚落音,一片反对声响起,众将个个以为张说疯了。

唐军进入西域的,进展异常顺利,唐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这正是大举扩张的良机,张说竟然主张停止前进,众将能不认为张说疯了

“说说看,为何要停止前进。”李隆基却是不置可否的问道。

“停止前进,这是当务之急,其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我们征战时间很长了,将士们有些想家了,这事儿不得不虑。”

自从征吐蕃开始,大军就征战在外,这一晃眼就过了快三年了。三年的长时间征战,远在异域他乡,谁能不想家

虽然将士们现在还没有表现出太浓的思乡情绪,却是不能不虑。

思乡,有时候会是致命的。比如说,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打得很顺利,他之所以停止东进,就在于他的部下思乡情切,不想再打了。他虽然想打,却是拗不过,只得退兵。

“二是我们新得之地太广,还未来得及彻底稳固。就是吐蕃和天竺,也算不得彻底稳固。”张说接着道:“大唐与大食的大战,必是生死之战,决不能后院起火,这些地方必须要彻底稳固下来,这需要时间。”

吐蕃、天竺、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之地,都纳入唐朝版图。然而,因为时间太短,这些地方并不稳固。若是再打下去,那么,表面上看是顺利异常,其实却是留下隐患。一旦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之际,后院起火,那麻烦就大了。

要知道,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大战必是生死之战,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再往西,就是大食的地界了。然而,我们并未做好与大食开战的准备,这是其三。”张说接着剖析道。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早晚必有一战,然而,现在的唐朝远远没有做好与阿拉伯帝国开战的准备。李隆基这次提兵西征,就是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准备越充足,未来的大战胜算越高。

与阿拉伯帝国大战,需要更多的军队,更多的钱粮,这些都没有准备,还未调入西域。若是此时,与阿拉伯帝国冒然开战,吃亏战败未必,却是打得很艰苦。

之所以未必会输,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同样没有做好与唐朝大战的准备,或许,唐朝还能有一战之力。

若是唐朝做好了准备,那就不怕了。

“与大食之战,必是倾尽国力之战,国内也有很多问题,积弊太多,还未革除,这是其四。”张说又道。

唐朝的国内还有很多积弊,这主要是因为唐高宗是个软皇帝,留下了太多的问题。而武则天要代唐,明知道有些事儿不能做,会留下隐患,可为了代唐,她又不得不那么做。比如说,她大杀功臣,让一些没有才干却忠于她的人上位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危害到与阿拉伯帝国的大战,唐朝应该停止前进,先整顿内部。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战后总结

张说声音平静,一条又一条的说下去,众将却是听得脸色大变,一脸的难以置信。

“真有这么多问题”众将一脸的不信。

依他们想来,眼前的形势对唐朝一片大好,只要兵临阿拉伯帝国边境,就能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要他们相信唐朝存在这么多问题,还真有些难以相信。

“张说说的是最主要的问题,加上其他的一些不如此重要的问题,大唐存在的问题比这多得多。”李隆基重重点头,肯定一句,道:“尤其是国内,存在的问题还更多。”

唐太宗是牛闪闪的皇帝,他当政期间,“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自从他死后,唐高宗这个软皇帝当皇帝,唐太宗的功业就在退步,问题开始积累。

尤其是武则天为了代唐,明知道有些人没有才干,却是对她有利,可以利用,不得不用这些人,就造成了朝中官员良莠不齐。而且,为了扫除登基的障碍,武则天大杀唐朝功臣,比如长孙无忌、褚道良等,这又给唐朝造成很大的损失,一时难以弥补。

要不是阿拉伯帝国已经东进,李隆基也不会在李旦刚刚登基的时候率兵出征,因为唐朝要抢先一步拿下这些前进基地,不得不出兵。

从稳妥来说,等李旦登基之后,根基稳固了,唐朝再出兵,才是上上之策。只是时间不等人,唐朝不得提前出兵。

而且,让人想不到的是。李隆基竟然抓住机会把吐蕃给灭了。然后再出兵征服了天竺。一系列的大战下来,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也积累了更多的问题。

若是不把这些问题处理掉的话,一旦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之际爆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会对唐朝造成巨大的损失。

“那就只有停止前进了”众将尽管不愿意,却是不得不接受张说的说法。

“传令:要各部停止前进,到碎叶城议事。”李隆基点点头。大声下令。

这道命令很快就传达到前线了,最不愿意撤军的是张小飞。

“甚么停止前进”张小飞扯起嗓子大吼:“太子有没有搞错我再加把劲,就能抓住古太白了呢。”

从阿富汗境内,张小飞就在追杀古太白,一直追到西域,追到中亚,都没能擒住古太白。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阿拉伯战马耐力悠长,特别耐跑。尽管张小飞的战马也是万里挑一的良驹,可比起耐力还真不如阿拉伯战马。

阿拉伯马的耐力世界称最。那是世界上最耐跑的马种,张小飞追不上也属正常。

“这个太子。他是不是糊涂了”张小飞不满的嘀咕一句,然后道:“执行命令,停止前进。”

尽管他不愿意,但对于李隆基的命令,他仍是凛遵。出于对李隆基的信任,他知道李隆基此时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必有原因。

“太子要我们停止前进,真是英明的决定。”陈玄礼接到命令后,大为赞赏,坚决执行了这一命令,安排这里的事情,然后带着人手,直奔碎叶城。

杨思勖和薛直接到这道命令后,也是赞赏有加,毫不犹豫的执行了这一命令。

其余的将领就没有这份眼光了,大多不愿意,却不敢不遵,严格执行了李隆基的命令,安排好诸事,然后直奔碎叶城而去。

xxxxxxxx

碎叶城,李隆基的帅府。

众将先后赶到,前来见李隆基,汇报军报。没过几天时间,众将全部到齐,李隆基擂鼓升帐。

众将来到帅府,站列两厢,昂头挺胸,精神抖擞。

李隆基站在最前面,眼中精光闪闪,扫视众将,对众将的精神风貌大为满意,点头赞许道:“我这么一瞧,只见你们个个欢喜难言,比大过年还要喜悦,是不是因为打了大胜仗而欢喜呢”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如同吃了蜜似的。

这次出征的时间虽然很长,都快三年了,然而取得的战果却是极其惊人,李隆基征服了大片大片的领土,拓地万里。而且,还打败了古太白,探出了大食的底细,着实值得高兴。

“没给你们说,我也欢喜。”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道:“我们出兵已经快三载了,这三载里,我们灭了吐蕃、平定了天竺、征服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更是打败了古太白,西域诸国望风而降,大唐拓地万里。”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这是自大唐创建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唐朝是一个武功极盛的王朝,灭国数十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