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山密林并非不可能。
这点,已经为历史验证了。比如说高仙芝远征小孛律、大孛律之战,号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西方史学家认为,高仙芝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作战,还取得巨大成功,比起西方名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翻越阿尔卑斯山,要超过许多倍。
“呵呵。”李旦笑了,特别开心,王孝杰这主意非常好。
“好王孝杰不愧是王孝杰”狄仁杰击掌赞叹,一有的感慨。
“大帅了得。”众人齐齐感叹。
“谢大帅指点。”李隆基大声致谢,对于王孝杰的想法,李隆基打从心里赞成。
接下来,商议一阵军机,然后,李隆基与李旦他们告别,带领陈玄礼、张说、薛直、杨思勖、张小飞他们出发了。
出发之时,李旦率领群臣送出城,依依惜别。未完待续。。
第七章我有妙计
振武军驻地,将士们兴高采烈,个个张着嘴直乐呵,如同大过年似的。
“太子就要到了,我们快去迎接。”
“若我能见太子一面,就是死也值了。”
“没错。太子英明神武,睿智果断,打突厥那一仗真是太了不起了,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太子,突厥就不会灭亡。”
“甚叫可以这样说,没有太子突厥肯定不会这么早灭亡。”
“见到太子,这是光宗耀宗的荣耀事儿,老了就可以说给儿孙听,那多得意呀。”
振武军将士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说的就是李隆基如何如何了得,他们若是能见上一面,就是死也值得,老了也有吹嘘的本钱。
李隆基在打突厥一仗中太过抢眼,比起统领全军的王帅杰还要露脸,大名传遍天下,将士们服气得紧,无不以能见上李隆基一面而自豪。
“太子也真是的,早就传下军令,不让我们远迎,要不然的话,我要到五十里外去迎接他。哎,太子真是。”
“五十里太少了,至少要一百里。”
“太子不要我们远迎,让人遗憾,却又不得不服。”
“是呀。太子不在乎这些虚的,只看实的,就算我们在百里之外迎接太子,不能打胜仗,太子照样不欢喜。”
紧接着,将士们又是遗憾,不能远迎李隆基。
“太子到。”就在这时,只听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将士们如同装了弹簧似的。一蹦而起。快速列成阵势。
振武军训练有素。这列阵的速度很快,只一口气功夫,就列成了阵势,横成行,竖成列,一派整肃。
李隆基在张说、陈玄礼、高力士、薛直、杨思勖、张小飞、苏凡、李宽、裴孝恪、王毛仲他们的簇拥下,快步而来。
“见过太子。”将士们齐声见礼,声若洪钟。个个兴奋不已,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李隆基。
适才还在议论若是能见上李隆基一面,就是荣耀一辈子的事儿,李隆基到了,他们要是不看个够,就太对不住自己了。
“免了,免了。”李隆基摆手,把振武军一扫视,脸上泛着笑容。道:“你们中有人很面熟,打过突厥吧”
“呵呵。”那些打过突厥的将士昂头挺胸。神采飞扬,仿佛能让李隆基记住他们是这辈子最大的荣耀事儿。
“你,斩杀三十六个突厥,对吧”李隆基看着一个伙长问道。
“太子你记得我你记得我”这个伙长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吃惊,又是振奋异常,激动得身子都在打颤。
“当然记得。”李隆基点点头,笑道:“在碛口一战时,你斩杀二十一个突厥,另外十五个是在其他地方斩杀的,我没说错吧”
“没错,没错。”这个伙长一个头颅直点,差点把脖子折断了,扯起嗓子大吼:“太子记得我,太子记得我。”
李隆基记得他的事儿,说得丝毫不差,这太让人激动了,要他不咋呼都不成。
将士们看在眼里,羡慕不已,恨不得与他换个位置。
“你们中不少人随我打过突厥,如今,我们又要打吐蕃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打好这一仗”李隆基大声问道。
“有有有”惊天的吼声响彻天际,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吐蕃是唐朝的主要边患之一,两国交战多年,唐人恨吐蕃,将士们哪有不高兴的。
“很好。”李隆基把将士们战意高炽的样儿看在眼里,大为满意,道:“众将随我商议军机。”大步进入振武军的将军府。
“太子,不歇会”振武军的将领有些不信的问道。
“不了。”李隆基摇头。
“太子,一路上辛苦,喝盅茶,喘口气也行呀。打吐蕃,不争这一会儿。”这个将领好意提醒一句。
从长安赶到振武军,路途不短,路上很辛苦,喝盅茶,喘口气是应该的。
“打吐蕃这一仗干系重大,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可以边商议军机边歇息嘛。”李隆基率先进入将军府。
“太子雷厉风行,末将钦佩。”这个将领很是感慨,道:“古之名将不过如此。”
“你过奖了,我是肩上的担子太重,不得不惜时。”李隆基谦逊一句。
进入将军府,立时有兵士送上茶水,李隆基一边喝茶,一边道:“打吐蕃是为了解除河西走廊的威胁,便于大唐与大食的大战,这一战的干系非常大,你们有甚想法,畅所欲言,我会择善而纳之。”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早晚必有一战,这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李隆基也没有隐瞒,直接点出来,这让不少将领大吃一惊:“要打大食太好了。早就听说这大食不是好东西,横征暴殓,杀人如割草芥。”
“太宗皇上没有出兵援助波斯,致使波斯灭亡,这是大唐的憾事。我们一定要打好这一仗,解除河西走廊的威胁。”
唐太宗拒绝出兵援助波斯,这是大唐憾事,一提起这事儿,唐人就是非常惋惜。
其实,不仅唐人惋惜,就是后人何尝不如是呢
就是到了今天,一提起这事儿,就有不少人很遗憾的说“要是当年唐太宗出兵援助波斯帝国,说不定中国都征服世界了”。
感慨一完,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起了主意,却是没有一个妥善之策,主要就是与吐蕃对耗,凭借唐朝强大的国力把吐蕃拖垮。
这也是一策,只不过是下下之策,一是会费时太长,没有数年十年时间不可能解决,这不利于唐朝的既定战略。唐朝打吐蕃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想要让唐朝早日准备对阿拉伯帝国的大战。唐朝越早准备,在将来的大战中,就有更高的起点,胜算更大。
二是消耗太大,这么多的军队,人吃马嚼一天就要吃空一座山,拖上几年十年,那种消耗太过惊人了,即使以唐朝的强大国力也有些吃不消。
“太子,我以为,此战就两策。”杨思勖眉头一挑,道:“一是攻打石堡城”
“攻打石堡城不可能不可能打下来”杨思勖的话才开了个头,就被一片叫嚷声打断了,将士们个个反对。
gu903();“石堡城有多难打,我们太清楚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想要打下来,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