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打的话,就得有一人统兵。武则天朝的名将只剩下王孝杰一人了,要是武则天把王孝杰给撸了,谁来统兵
换一人不是不可以,可是谁能有王孝杰这样让武则天放心的
如此大战,干系很大,影响深远,当然要派出最有才干,最让人放心的将领来统兵了。
舍王孝杰其谁欤
至于不打这一仗,那更不可能了。因为突厥要在明年复国,一旦复国,就是巨大的隐患,会威胁北方的安危,后人提到这事时,就会骂武则天。帝王追求的不外功名,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武则天肯定不干。
“你以此禁忌状告大帅,就是要置大帅于死地,就是要让陛下无法建立大功,陛下能不对你痛下辣手”李隆基冷笑一声道:“你这是自己找死你应该感谢陛下手下留情,没有砍了你的狗头”
武三思以禁忌告王孝杰的状,是用心险恶,就是要把王孝杰置于死地。若王孝杰死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武则天的帝王功业就会受损,她肯定不会忍受,肯定会对武三思痛下辣手。
“原来如此”王孝杰和众将重重点头,一脸的恍然。
“嗯。”贾铭赞赏的打量一眼李隆基。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她这次之所以不给武三思留情面,原因就是李隆基所说。李隆基能以十三岁年纪就能有如此了得的见识,他非常欣慰。
“陛下英明”王孝杰他们再次面向南方,大声颂扬,一脸的钦佩之色。
这就是武则天,她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在大事上从不糊涂,她总能从大局出发。为了大局,哪怕是至亲之人,她也可以牺牲。
狄仁杰、王孝杰、张说这些英雄豪杰,之所以甘愿为她驱使,原因就在这里。
要是换个皇帝,遇到这种禁忌之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王孝杰拿下再说。这种事,史不绝书,有很多记载,最终导致惨败。
而武则天不仅没有拿下王孝杰,而是对武三思痛下辣手,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武三思,给你一个忠告,你老实点,休要再闹腾。”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若你再不老实点,还要再闹腾的话,下次来的就不再是陛下的圣旨了,而是千骑”
李隆基原本不想提醒武三思,只是现在要以大局为重,要齐心协力,共破突厥。若武三思老是闹腾的话,这对大局不利。尽管他的影响力很小,要是经常闹,也是麻烦。
“要我老实”武三思眼中厉芒闪烁,在心里暗道:“休想我就要闹腾就要闹腾”
武三思很不得人心,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会更加不得人心,要是不闹腾,人们还不把他当作空气
闹腾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总比被人当作空气要强。
“王孝杰接旨。”贾铭把武三思的这副样看在眼里,摇了摇头,一脸的惋惜,冲王孝杰大声道。
“我接旨”王孝杰有些意外,武则天已经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了,自己接什么旨
“臣在。”王孝杰忙跪在地上。
“陛下又有甚旨”众将很是好奇。
李隆基也有些好奇,睁大眼睛看着。
贾铭从袖管里取出一卷皇绫,展将开来,念道:“王孝杰:朕以为将令必一,将令必行此战干系甚大,为了号令必行,朕赐你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一片惊呼声响起,众将个个惊讶莫铭。
尚方宝剑在手,就意味着王孝杰的权力会平空增大很多,众将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赐给王孝杰尚方宝剑,要不惊讶都不成。
“这是冲武三思这孙子来的。”李隆基眼前一亮,打量一眼武三思。
只见武三思一脸的不信,如同看见老母猪上树似的。
王孝杰本人也是一脸的惊讶。
“凡有怯敌不进者,不敢力战者,不遵号令者,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钦此”贾铭的声音尖细刺耳。
然而,众将听在耳里,却是如同天音仙乐似的,人人大喜,张大嘴巴,直乐呵。
“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也就包括武三思和李隆基了。李隆基不会闹事,自然不会斩他。可武三思肯定不会消停,他会闹事,有了这尚方宝剑在,他还敢闹腾吗
“臣谢陛下隆恩。”王孝杰很是激动,眼中含泪。
武则天赐他尚方宝剑,他就是大权在握了,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闹腾了,哪怕是武三思也得老实点。他就可以专心于军务,准备来年的大战。
贾铭从随从手里接过尚方宝剑,递给王孝杰。
王孝杰接在手里,一打量剑柄,上面刻有一个武则天独创的“曌”字。这个“曌”字是武则天的“独门标识”,除了武则天,没人敢用。
有了这标识,此剑就是真正的尚方宝剑,绝对假不了。
王孝杰双手捧着尚方宝剑,面向南方,恭恭敬敬的道:“臣王孝杰谢陛下隆恩请陛下放心,王孝杰定破突厥”
“武三思,你还要不要闹腾”李隆基瞄着武三思,调侃道:“你尽管闹腾吧,尚方宝剑还没饮血呢。”
“你”李隆基这话如同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武三思脸上,怒火上腾,却不敢发作。
众将大是好笑,冲李隆基竖大拇指。
王孝杰尚方宝剑在手,李隆基撩拨武三思,这不是要让他死么
王孝杰手捧尚方宝剑,静静的打量着,泪水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大帅,你这是”众将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道。
“哎左骁卫大将军,你在天之灵有知,陛下赐我尚方宝剑了。”王孝杰仰首向天,大声祷告道:“当年大非川一战,若是您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就不会有此一败了。”
大非川之役,王孝杰也参与的了。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他力尽被擒。吐蕃想要他投降,他誓死不从,吐蕃赞普大为敬重,就放他回到唐朝。
当年那一战,王孝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长,回归唐朝,积功升迁,终于成为大唐名将。
此时此刻,他手握尚方宝剑,不由得想到了大非川之役。那一战,唐朝之所以战败,不是薛仁贵的错,是郭待封不听从号令所致。若薛仁贵手握尚方宝剑的话,郭待封也不敢乱来,就不会有此一败了。
“我宣旨完毕,人年岁大了,有些累了,想要歇息。”贾铭冲李隆基招手,道:“楚王,随我来。”
贾铭肯定是有话要说,李隆基忙跟上去,冲贾铭见礼道:“李隆基见过贾祖。”
对于贾铭这个太监,李隆基还是敬重的,施礼很恭敬,贾铭点点头。
“你们退下吧。”王孝杰一挥手,众将施礼告退。然后,王孝杰快步跟上来,道:“贾大人,这边请。”
王孝杰对贾铭充满敬重,亲自把贾铭领到一间上房里。
“大帅有空么若是可以的话,耽搁你片时。”贾铭冲王孝杰道。
“王孝杰正要与贾大人亲近亲近。”王孝杰脸上堆笑。
三人落座,自有人送上茶水。
贾铭把李隆基一通打量,点点头,道:“楚王,不错你可知,当你打了胜仗的消息传到洛阳,陛下是如何夸赞你的么陛下赞你好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