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镇定,贾铭大受感染,急躁的心情平复下来,把军报一份一份的递给武则天。武则天一份接一份的看着,眉头没有拧着,没有急躁,更没有惊慌,仿佛没有突厥犯边的事儿似的。
“陛下”贾太监看在眼里,有些不解。
这么紧急的军情,放眼整个唐朝,也没有几次,比起当年颉利可汗率军直逼渭水也不遑多让,武则天竟然不急,很平静,贾铭实在是弄不明白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突厥这次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遭到突厥的进攻,突厥所为何来”武则天的眉头终于拧着了,轻声道:“默啜,你这是要做甚”
自从突厥反叛后,突厥犯边是家常便饭,哪年哪月没有可如此大规模的入侵,还是头一遭,默啜的目的是什么,得弄明白。
唯有弄明白了默啜的目的,才好应付。
“传旨:命边关诸将多派人手,打探突厥动向,务必要探明默啜的意图。”武则天好看的眉头一挑,大声传旨。
这很有必要,贾太监应一声,立时派人去办理。
“传旨:着国老、王孝杰、皇嗣、太平、张说、张柬之、宋璟、武三思、武承嗣、刘幽求、钟绍京进宫议事。”武则天又传下一道旨意。
如此重大军情,必须要与文武重臣商议,这也是必须的,贾太监忙命人去办理。
武则天皱着眉头思索起来,不断翻动军报。
“砰”突然间,武则天把手中的军报狠狠摔在地上,大喝一声:“程务挺,你这蠢货,枉朕百般栽培你,你竟然敢胡言乱语”
程务挺,唐朝大将,是著名的抗击突厥的重将。他在北方那些年,将士用命,打得突厥不敢近边,很得武则天重用。
可惜的是,他卷入了不该卷入的政治纷争中,被武则天杀了。
突厥听说程务挺死了,大为欢喜,杀牛宰羊的庆贺。
而且,突厥人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儿,那就是给程务挺立庙祭祀,每当突厥要出兵打仗了,就要到他的庙里祭拜一番,请求程务挺保佑突厥打胜仗。
程务挺明明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是突厥的生死大敌。突厥却祭拜他,这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要是程务挺不死的话,以突厥对他的惧怕,绝对不敢犯边。
在这突厥大举犯边的危急时刻,武则天想到了程务挺,是又惋惜又气愤。
惋惜的是,失去了程务挺这样的良将,致使突厥大举犯边;气愤的是,程务挺太不识时务,卷入了不该他卷入的政治纷争,是自取其死。
第五章机会来了
第五章机会来了
“父王,你找我”李隆基跨进大厅,冲正在等他的李旦见礼。
“三郎,陛下召我进宫,东宫的事儿,你多上点心。”李旦打量着李隆基,大是欢喜。
对李隆基这个儿子,李旦是打从心里欣赏,越看越是顺眼,脸上泛起了笑容。
李隆基如今的地位大涨,不仅在朝臣中有着不小的名气,就是李旦有事儿也要与他商议,他离开东宫,自然是要李隆基看着东宫。
“父王放心,我明白。”对东宫的事儿,李隆基是责无旁贷。
“哎。突厥又犯边了。”李旦轻叹一声,眉头紧拧着。
“突犯犯边”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是呀。”李旦点点头,道:“这次,突厥来势汹汹,千里之地都遭到突厥进攻,情势危急呀。”
说着说着,李旦脸上就泛起了忧色。
“明年将是突厥复国的年份,这一仗关系甚大,关系到北方的安危,一个处置不好,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李隆基在心里暗道:“突厥复国成功后,一直严重威胁北方,直到前任开创的开元盛世成功,唐朝实力大涨,突厥这才收敛。”
后突厥汗国对唐朝构成严重威胁,长达半个世纪,为了抵挡后突厥的进攻,唐朝在北方派驻大量的军队。
经过开元盛世的发展,唐朝国力超过了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李隆基命令唐军对后突厥发起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有力打击,后突厥势衰,最终被回纥所灭。
“正是因为后突厥汗国的严重威胁,唐朝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北方,阻碍了唐朝在西域的发展,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以至于,开元初,优素福麾下大将古太白的兵锋直指唐朝,打到新疆来了。”李隆基是“唐粉”,熟悉这段历史,很是清楚后突厥汗国对唐朝的威胁有多大。
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让唐朝不能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西域,不能及时拿下中亚,以至于给了阿拉伯帝国东进的良机,优素福麾下两员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一路往东打,不仅拿下了中亚,古太白更是兵锋直指唐朝。
等到唐朝解决了后突厥汗国,再拿下石堡城,解除了河西走廊的威胁之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已经有些迟了。
这也是高仙芝在怛罗斯战败的重要原因。
怛罗斯之战打了五天五夜,唐军完全是压着阿拉伯帝国军队打的,只是因为高仙芝手中的兵力不足,而阿拉伯帝国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使得高仙芝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给了阿拉伯帝国策反葛逻禄部的机会。
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全力经营西域的时间有些晚。之所以有些晚,就在于后突厥汗国拖住了唐朝。
“默啜,你想复国,是吧有我在,你休想”李隆基暗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阻止默啜复国。
只要默啜不能恢复突厥汗国,对北方的威胁就不会太大,唐朝就能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投入到西域,在接下来与阿拉伯帝国进行的战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我一直等待的去边关建军功的机会来了,我决不能错失这次良机,我得请命去北方。”紧接着,李隆基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错失这次良机,要去边关建军功,建立自己的势力。
“父王,我与你一起进宫。”李隆基冲李旦道。
“你你去做甚”李旦很是讶异,道:“三郎,这可是商议军国大事呢,你去有甚用”
李隆基机灵多智,要说李隆基很会踩人,李旦会信,要李旦相信李隆基精通军国之事,他还真不相信。因为李隆基还没有展露过这方面的才华。
“父王,突厥如此大举进攻,边关情势危急,这商议起来,必然是见仁见智,我去见识见识,必是大开眼界,能学到很多东西呢。”李隆基当然不会说他是要阻止默啜复国,而是找借口,道:“我们是皇族,多学些战阵之道,说不定甚时间就用得上呢。”
“也有理。”李隆基这话很在理,有时候,皇子皇孙要上战场,多学点军国战阵之道,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李旦大为赞成这话。
“那你跟着我去,切莫多言,给人看笑话。”李旦叮嘱道。
“父王放心,我明白。”李隆基点头应道。
就这样,父子二人直奔甘露殿。
来到甘露殿,李旦冲武则天见礼。
武则天却是一双好看的美目盯着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三郎,你来做甚”
gu903();李隆基虽然机灵多智,毕竟年幼,对这种军国之事肯定没甚么见识,对于他的到来,武则天还真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