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1 / 2)

大唐天子 殷扬 2313 字 2023-10-07

那就不在情理中了。

“三弟,这千骑我们也出力了呢,你得让我们也风光风光。”寿昌公主见小叛徒李隆悌说出来了,她也就挑明了。

“是呀。一千五百斤御酒呢,就是东宫也不多了。”李成义忙赞成。

“你们”李隆基把他们那热切样儿看在眼里,一阵无言。

“你们在做甚都甚时间了,还不去准备准备。”李旦快步而来,脸一沉,喝斥道。

马上就到出发的时间了,李成器他们不去准备,而是聚在这里,还真是让李旦不高兴。

“父王,我们在向三哥讨要千骑,好威风威风呢。”李隆悌忙道。

“嗯。”李旦眼中精光一闪,一脸的艳慕。

千骑是帝国最精锐的军队,就是他这个皇嗣都没有千骑做侍卫,他也艳慕。

“父王,你不会也要千骑吧”李隆基有些警惕。

“三郎,你说甚父王有侍卫,哪会要千骑。”李旦脸一沉,有些不悦,却是站着不动。

李旦的侍卫也是了得,是精锐中的精锐,和千骑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要说他不心动,那是假的,他还真想讨要千骑去充充门面。可是,他身为父亲,和李隆基争千骑,他脸上不好看。

“千骑就那么一点,要是分开了,就不威风了。”李隆基有些想发笑,这个李旦口是心非,道:“父王,要不这样,这次出行的护卫事宜就让陈玄礼来处置。”

“千骑了得,若是由陈玄礼来处置的话,应该会不同吧”李成器眼睛放光。

“时间这么短,就算陈玄礼再了得,也不一定能办成。”李旦却是皱着眉头,迟疑道:“再说了,我的那些侍卫会听他的么”

虽然千骑了得,名声很大,可李旦的侍卫也不是吃素的,未必就买陈玄礼的帐,他的担心很在理。

“父王,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要看看陈玄礼如何临机决断,他值不值一千五百斤御酒。”李隆基很清楚李旦说得在理,这也是考验陈玄礼的机会。

“那好吧。”李旦同意了。

李隆基命高力士把陈玄礼叫来,把事儿一说,陈玄礼二话没说,道:“楚王放心,我一定办好”

陈玄礼去准备护卫一事,李隆基命高力士收拾收拾,然后就出发了。

“咦。”与李旦他们聚合,李隆基好生惊讶,只见李旦的那些侍卫,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眼睛放光,如同打了鸡血似的。

“好好好”李旦看在眼里,大是赞赏。

虽说他的护卫了得,却从未如此精神抖擞过,李旦特别欢喜。

“他们这事怎么了咋如此精神呢”李成器看在眼里,惊讶不置。

“走了,走了。”李旦点点头,一声令下,一行人离开东宫。

今天的护卫雄赳赳,气昂昂,与往常大为不同,一路上惹得太监、宫女、杂役,还有当值的武士惊讶莫铭。

“他们这是咋了是不是吃了甚神药”

“个个跟过年发财了似的,你瞧他们那眼睛都在放光了呢。”

太监、宫女、杂役和武士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在如此短的时间,让这些护卫如此听话,这个陈玄礼果是了得,他值一千五百斤御酒。”李隆基看着昂头挺胸的护卫,听着议论声,既是感慨,又有些好奇,暗道:“陈玄礼他用的甚办法让这些护卫如同打了鸡血似的”

正好看见陈玄礼在不远处,骑着高头大马,正在指挥护卫,镇定自若,如同在指挥千军万马似的,冲陈玄礼叫道:“陈玄礼,过来。”

陈玄礼忙策马而来,冲李隆基道:“楚王,有事儿吩咐”

“我问你,你是用的何法令他们如此精神抖擞”李隆基问道。

“楚王,还是不要问了吧。”陈玄礼目光躲闪。

“说。”李隆基脸一沉。

“那好吧。”陈玄礼忙道:“也没啥,我就是告诉他们,若是这次事儿办得好,我就教他们几手杀招。”

“噗哧。”李隆基失笑出声,指着陈玄礼道:“千骑的杀招固然了得,那是用汗水、鲜血,甚至伤残换来的。他们向你学杀招,就不怕你把他们的骨头拆了到时,你整得他们哭爹喊娘,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时候,他们连哭的地儿都没有。”

“嘿嘿”陈玄礼冲李隆基一竖大拇指,发出一阵干笑。

举行宴会的地方在上阳宫的丽春殿,很快就到了这里。

李旦从车上下来,对于陈玄礼的才干大为赞赏,道:“这个陈玄礼是个人才,值一千五百斤御酒三郎,你要好生待他。”

“人才就一坑货坑死人不偿命的坑货”李隆基在心里嘀咕。

“张说见过皇嗣。”就在李隆基嘀咕之际,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文臣,身长七尺,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快步而来,冲李旦见礼。

“张说”李隆基目光一凝,停在张说身上,仔细打量这个名臣。

第三十章张昌宗

第三十章张昌宗

张说身长七尺,身板挺拔,眼睛明亮,透着睿智,整个人很是精神,显得精明干练。

“名臣不愧是名臣”李隆基微微点头,对张说大为赞赏。

张说是唐朝名臣,非常有名的宰相,是“开元盛世”的重要推手之一。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一千年过去了,仍是没有哪个王朝能够超越,即使享有“盖世之选”美誉的清朝康、雍、乾三朝也是比不了。

而张说就有大功,开元盛世他居功至伟。

张说不仅政才不凡,而且很有将略,他是文武全才,以军功起家,成为大唐名相。他曾在边关打突厥,斩首甚众,令突厥害怕。

正是因为他在边关统过军,打过仗,他对军队非常了解,他向李隆基建议,用蓦兵制取代已经败坏,不适应形势需要的“府兵制”,李隆基采纳了他这一建议,成功的解决了兵员问题。这是李隆基一朝军功鼎盛的重要原因。

“张说在这里,姚崇呢”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李隆基为什么会由张说而想到姚崇那是因为一个典故“生张说不如死姚崇”。

张说和姚崇两人之间不对付,彼此看对方不顺眼,因为张说曾经参过姚崇,因此而结怨。

这事一直是两人的心病,李隆基也知道这事儿,曾经专门举办一次酒宴,把两人召到一起,为二人做和事佬,要他们把这破事儿扔掉。

然而,也不知道是命里相克,还是怎么的,没用,两人就是看对方不顺眼。

要说气度,两人的气量非常大,姚崇是与房杜齐名的宰相,不会连这点儿气度都没有,然而,就是对张说不爽。而张说同样的对姚崇也不爽,两人就这么扛上了。

两人就这样,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一直到姚崇死也在算计张说。

姚崇死的时候,他很担心张说对付他的儿子孙子,就把他的儿子叫到榻前,说张说富有才华,只是张说反应稍慢,而且贪婪,可以利用利用。

事实上,张说为官清廉,并不贪婪,只是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收藏古玩,这到了对头姚崇嘴里就成了“贪婪”。

gu903();姚崇说他发丧之时,张说必到,要他的儿子把古玩放到显眼的地方,要是张说不看的话,那他们家就危险了。要是张说很在意的话,就把这些古玩送给张说,博得张说欢心的时候,要张说写一篇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