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 / 2)

大唐天子 殷扬 2295 字 2023-10-07

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父王推上帝位。”

这就是接下来要发生的大事变。

“在这复杂的变局中,我们一家几经磨难,几次差点被灭,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熬过来。”李隆基的眉头拧在一起了。

武三思和韦皇后很想弄死李旦,让李旦很是危急,前任为什么要发动宫变就是因为武三思和韦皇后要对李旦一家下手了,前任不得不奋起一搏,竟然成功了。

“我来到唐朝,就得改变这一切,决不能让这些危险降临我们家。”李隆基眼中精光暴射,神态威猛,气势不凡。

接下来发生的几件大事,件件凶险无比,一个不好就会家破人亡。

李旦、李成器、寿昌公主他们真心对李隆基好,让李隆基特别温暖,决不能让他们蹈险。

“父王的皇嗣之位一定要保住,决不能让出”李隆基眉头一挑,如同利剑。

“帝位也是我的,我要拿回来”李隆基雄心勃勃。

“这一切,我不能寄望于别人的施舍,更不能寄望于上天的垂怜,而是要由我来创造。”李隆基的腰杆挺得笔直,想道:“要保住父王的皇嗣之位,要拿回我的皇位,我需要三样东西:名望权力势力”

名望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要是没有名气,谁知道你是张三李四王麻子。即使李隆基贵为皇嗣之子,武则天之孙,也是如此。

武则天的孙子有十几二十个,要是没有名气,谁知道李隆基是哪根葱

权力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有了权力,就能做很多事,可以安插人手,可以培植势力。

势力,这是根本,唯有自己有一帮子忠诚可靠,而又富有才华的人手,这帝位才稳当。

“名望、权力、势力,这三样中,名望不过是起步,权力不过是手段,势力才是根本。”李隆基接着想道:“要想成名倒是不太难,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能成名。最难的是培植势力。我最好是建立军功,只要我立下军功,就能拥有权力,就能培植势力。”

唐朝是以武立国的王朝,唐朝的战争特别多,灭掉的国家也特别多,因而,唐朝对军功特别重视,不少宰相都是由军功起家,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由此可见,军功对于唐人的重要性了。

若是李隆基能立下军功的话,那就太好了,他要权力有权力,要培植势力也是事半功倍。

“最好,我能掌控一支大军,那就万无一失了。”李隆基眼睛特别明亮。

军队的重要性更不需要说的,伟大领袖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掌控一支大军,那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谁要是敢说三道四,就拉出军队干一仗再说。到那时,谁敢不忌惮李隆基就是武则天也得哄着他。

“一年我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李隆基感到任重而道远。

李旦这皇嗣是虚的,要名望没有名望,要地位没有地位,要权力没权力,更别说势力了。说到底,他就一只待宰的羔羊,随时可能被掀下来。李隆基要想在一年内改变这一切,保住李旦的皇嗣之位,可以说很难,不比登天容易。

“我们家为武氏眼中钉,处处打压我们,我要想立下军功,这需要等待机会。”李隆基眼珠转动,思索道:“机会,我等得起。在等待机会的时间里,我可以先成名。”

第十二章低调不成就高调

第十二章低调不成就高调

李隆基坐在一棵大树下,高力士侍候在侧。五岁的李隆悌象个皮猴子似的,在李隆基身上爬上爬下,三哥长,三哥短的叫得好不亲热。

李隆悌特别粘李隆基,一有机会,就会缠着李隆基。

“楚王,吃药了。”高力士把青蒿汁递给李隆基。

青蒿,这种连牛都不吃的杂草,经过李隆基一通说道,竟然成了“神药”,武则天亲口下旨,要李隆基接着用青蒿治病。

现在李隆基不用再象第一次那般,直接吃,有了高力士,他把青蒿榨出汁,再加入武则天赏赐的天竺糖,这就好喝多了。

李隆基接过,一口喝干。

“楚王,糖。”高力士左手接药盏,右手递过一块天竺糖。

天竺糖制作很精细,不是白糖,与市面上出售的黄糖有些相似,只不过比起黄糖更加精致,纯净透明,而且,非常甜。

李隆基接在手里,看见李隆悌在舔嘴唇,笑着道:“六弟,你吃。”

“不。”李隆悌摇头,道:“这是三哥吃药压苦的,我不能吃。”

虽是在摇头,却是极度渴望,眼里一片火热。

哪个小孩子不喜欢糖呢

“三哥也不知晓好不好吃,你帮三哥尝尝,好不好”李隆基和颜悦色的道。

对于这个幼弟,李隆基打从心里喜欢,一是因为李隆悌粉妆玉琢,跟个瓷娃娃似的,很讨人喜。二是因为李隆悌特别粘他,嘴儿甜,三哥长三哥短的叫得很亲热。

“那好吧。我帮三哥尝尝。”李隆悌虽然聪慧,毕竟年幼,不知这是李隆基给他找的借口,高高兴兴的接过糖,塞进嘴里:“好甜。好好吃哦。”

“好吃的话,你尽管吃,三哥这儿还有。”李隆基笑着,又递上一块。

“三哥,你真好。”李隆悌的眼睛眯到一起了,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来接。

李隆基却是手一缩,道:“这块是我的。”

“三哥,你骗人。”李隆悌有些不满了。

看着他那气呼呼的样子,小脸涨得通红,李隆基大觉有趣,不由得乐了。

“三弟,你真是好兴致,逗六弟。”就在这时,李成器的声音响起。

李隆基寻声望去,只见李成器快步而来,眉宇间有着淡淡的忧虑。

“大哥,三哥骗人。”李隆悌告状了。

“六弟呀,你也真是的,三弟的糖是用来压苦的,你争着吃,你还好意思说三弟的不是。”李成器右手在李隆悌的鼻子上轻刮一下,充满溺爱。

李隆悌涨红一张小脸,不说话了。

“大哥,何事忧虑”李隆基问道。

“父王找你。你见到父王就知晓了。”李成器没有正面回答。

“那好吧,我这就去见父王。”李隆基站起来。

“三弟,等会见到父王,你要顺着父王,莫要让父王烦恼。”李成器的眉头拧得更紧了,脸上还有怒色。

“大哥,究竟甚事”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

看得出来,李旦遇到棘手事了。李旦对李隆基极好,李隆基自然是要为他分忧了。

“都是老问题了。”李成器没有明说,带着李隆基去见李旦。

李旦在中堂里,眉头拧得正紧,一脸的气愤之色,时而握拳,时而又松开。

寿昌公主、李成义他们这些兄弟姐妹都在,个个气恼不已。

“见过父王。”李隆基上前见礼。

李旦点点头,脸色稍霁,道:“三郎,你坐下,我有事儿要说。”

李隆基应一声,坐了下来。

“明日就是朔日大朝会,你们要给陛下请安问好,你们切莫惹事生非。”李旦的眉头拧得紧紧的,成一个川字。

朔日,就是每月的初一。望日,就是每月的十五。每到朔望之日,在京的官员,都得上朝,参加大朝会。皇子皇孙,都得给武则天请安问好。